香袅红霏,影高银烛,曾纵夜游浓醉。
正锦温琼腻。
被燕踏、暖雪惊翻庭砌。
马嘶人散后,秋风换、故园梦里。
吴霜融晓,陡觉暗动偷春花意。
还似。
海雾冷仙山,唤觉环儿半睡。
浅薄朱唇,娇羞艳色,自伤时背。
帘外寒挂澹月,向日秋千地。
怀春情不断,犹带相思旧子。
注释
觉:一本作“顿”,暗:一本作“晴”。
冷:一本作“似”。唇:一本作“辱”。帘外寒挂澹月:一本无“寒”字。澹:同“淡”。日:一本作“立”。子:一本作“字”。
赏析
“丁香结”,词牌名,以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诗句意为名。双调,九十九字。前片九句,五仄韵;后片十句,五仄韵。
“香袅”三句,化用李商隐“客散酒醒深夜后,犹持红烛赏残花”诗意。一“曾”字,点出这是追忆夜赏海棠花。此言词人回忆起从前有一回夜饮醉酒之后,曾经高举着银烛台去夜游花园,观赏那红艳艳的海棠花。只见海棠树在烛光中摇曳,满树红花香气袭人,令其心身俱醉矣。“浓醉”,并非只是醉酒,也是被花所醉也。“正锦温”两句承前,再记旧事。言在海棠开花的日子里,主人家使用了锦障来保护海棠,由于措施得力,使海棠花开得更加茂盛。词人说:我也曾看到燕儿穿插在梨树等开着白花的花枝之间,由于那是任其自然,所以使白花瓣纷纷地被燕儿碰撞下来,以致铺满了庭前台阶。两下对照,足见主人对海棠花是情有独钟。“马嘶”两句,回归现实。言秋风侵肌肤,激醒了梦中正在送客归去的词人,发现自己原来仍是留在故居的园子里。“吴霜”两句,言吴地的秋霜随着晨曦来到这故园中,使词人的头脑更加清醒,这才知道,刚才的一次游园赏花,只不过是自己的一场恋花梦罢了。
“还似”六句,以人喻花也。“环儿”,杨玉环,字太真。词人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名太真……”诗句意境。言眼前的海棠花还好像是那生不逢时的杨玉环。由此,词人又生出种种幻觉:他仿佛登上了海雾缭绕中虚无缥缈的仙岛上,唤醒了脸带微笑,光艳照人的处在半睡半醒中的杨玉环。发觉玉环她微启朱唇,似在诉说她的生不逢时的身世。“帘外”两句,写现实中的景色。词人说:从室内透过帘子观看庭园中的夜景,只见淡月高挂空中,月色朦胧之中发现过去我的爱人曾荡玩过的秋千架如今仍旧竖在那里。见物如见人,秋千是爱人用过的旧物,现在她(指苏妾)虽然离去,但见到昔日的旧物,词人总会立刻想起她来。这不能不感到哀伤。梦窗忆妾词中多处提到秋千,如《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可见园中的秋千是实有其物。“怀春情”两句,言词人面对着海棠树,缅怀起旧日繁花似锦的盛况,以及自己与爱人两情交好的欢愉日子,更增加了一重相思矣。
猜您喜欢
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步层丘翠莽,□□处、更春寒。
渐晚色催阴,风花弄雨,愁起阑干。
惊翰。
带云去杳,任红尘、一片落人间。
青冢麒麟有恨,卧听箫鼓游山。
年年。
叶外花前。
腰艳楚、鬓成潘。
叹宝奁瘗久,青萍共化,裂石空磐。
尘缘。
酒沾粉污,问何人、从此濯清泉。
一笑掀髯付与,寒松瘦倚苍峦。
香深雾暖。
正人在、锦瑟华年深院。
旧日汉宫,分得红兰滋吴苑。
临池羞落梅花片。
弄水月、初匀妆面。
紫烟笼处,双鸾共跨,洞箫低按。
歌管。
红围翠袖,冻云外,似觉东风先转。
绣畔昼迟,花底天宽春无限。
仙郎骄马琼林宴。
待卷上、珠帘教看。
更传莺入新年,宝钗梦燕。
有怅寒潮,无情残照,正是萧萧南浦。
更吹起,霜条孤影,还记得,旧时飞絮。
况晚来,烟浪斜阳,见行客,特地瘦腰如舞。
总一种凄凉,十分憔悴,尚有燕台佳句。
春日酿成秋日雨。
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
纵饶有,绕堤画舸,冷落尽,水云犹故。
忆从前,一点东风,几隔着重帘,眉儿愁苦。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宫粉雕痕,仙云堕影,无人野水荒湾。
古石埋香,金沙锁骨连环。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半飘零,庭上黄昏,月冷阑干。
寿阳空理愁鸾。
问谁调玉髓,暗补香瘢。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