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疑吐夜,四照似含春。
的的连星出,亭亭向月新。
采珠非合浦,赠佩异江滨。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
分类: 寓理
江总: 寓理
注释
的的:明亮的样子。连星:谓光芒与星相连辉映。亭亭:高远的样子。
合浦:汉朝的一个郡,以盛产珍珠而著称。赠佩异江滨:典出旧题刘向《列仙传》,云江妃二女,游于江汉之滨,遇郑交甫,以佩珠赠之。交甫行数十步,佩珠与仙女皆不见。
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扶桑,神木名。相传日出于其下。
赏析
咏物诗在中国起源甚早。从现存作品来看,《诗经》中的《鸱鸮》,《楚辞》中的《桔颂》已肇其端。魏晋以后,作者渐众,作品渐多,如张协、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何逊等,都有“尚巧似”或“形似”的特色,所以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总结道:“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但这首诗咏山寺夜灯却基本上是出之以虚笔。首联言山灯明亮,照彻天地,如百花怒放,就像春天突然来到了人间。夜晚的冷寂,本不足比为春,今有灯火,不仅形象如花,亦为环境增添了暖色,所以这个比喻可以成立。这使世人想起了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银花开。”比体和喻体之间反差也很大,这种相似或许不是偶然的。三、四两句是最实的一联,但写佛灯之盛、之亮,仍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调动神话传说,一方面渲染佛灯的不同寻常,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佛灯的神奇。至结尾处,诗人突发奇想,认为佛灯“若任扶桑路,堪言并日轮”,这固然是点出了某种喻意,但从自然现象来说,也是由黑夜到白天的一个自然的流程,从而使得通篇前后一体,非常圆融。
诗人把黑暗的大千世界变为朗朗白昼,实则暗示佛教是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但这层意思完全融于诗化的语言之中,毫无枯涩之感,这反映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猜您喜欢
红颜辞巩洛,白首入轘辕。
乘春行故里,徐步采芳荪。
径毁悲求仲,林残忆巨源。
见桐犹识井,看柳尚知门。
花落空难遍,莺啼静易諠。
无人访语默,何处叙寒温。
百年独如此,伤心岂复论。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遂入越。
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子将许之。
伍员曰:“不可。
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
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
惎浇能戒之。
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
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
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
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
姬之衰也,日可俟也。
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弗听。
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独于幽栖地。
山庭暗女萝。
涧渍长低筱。
池开半卷荷。
野花朝暝落。
盘根岁月多。
停樽无赏慰。
狎鸟自经过。
故殿看看冷。
空阶步步悲。
犹忆窥窗处。
还如解佩时。
苔生无意早。
燕入有言迟。
若令归就月。
照见不须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
驼者随直,亦随死。
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
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自媒一作:自诩)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