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谁家妇?
缘流洒素足。
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
背景
这组诗大概作于公元423年(景平元年)秋,谢灵运辞官由永嘉郡返故乡途中。这首诗是作者途中经过东阳溪时,见青年男女用对歌的形式来表达爱慕之情所写下。本首是其中的第一首。
译文
可爱哟,这是谁家的女子?顺着溪流濯洗她那白皙的小脚。
溪中美人就像那云中的明月,远隔千里可望而不可得。
注释
东阳溪,即东阳江(今金华江),流经今浙江东阳、金华一带。可怜:可爱。洒:通“洗”。
迢迢:高远。
猜您喜欢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
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书不释手,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分类: 写人
玉衡迅驾,四节如飞。
急景西驰,奔浪赴沂。
英华始玩,落叶已稀。
惆怅衡皋,心焉有违。
告离甫尔,荏冉回周。
怀风感迁,思我良畴。
岂其无人,莫与好仇。
孰曰晏安,神往形留。
感昔戎行,远暨西垠。
黾勉于役,不敢告勤。
尔亦同事,契阔江濆。
庶同支离,攘臂解纷。
鸣鹄在阴,自幽必显。
既曰有声,因风易演。
逶迤云阁,司帝之典。
蔚彼遗藉,如莹如洗。
齐仲善交,在久弥敬。
自我之遘,一遇而定。
于穆谢生,以和缮性。
有言属耳,有文在咏。
寡弱多幸,逢兹道泰。
荷荣西荒,晏然解带。
剪削前识,任此天籁。
人既遇矣,何惧何害。
搔首北眷,清对未从。
瞻云累叹,思□御风。
良愿易违,嘉乐难逢。
微我无衣,温凉谁同。
古人善身,实畏斯名。
缘督何贵,卷耀藏馨。
九言之赠,实由未冥。
片音或重,玙璠可轻。
玉衡迅驾。
四节如飞。
急景西驰。
奔浪赴沂。
英华始翫。
落叶已稀。
惆怅衡皋。
心焉有违。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