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临江仙·信州作

宋代 ·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分类: 故乡 

晁补之: 故乡 

背景

晁补之颇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与才干,但因受牵连于新旧党争。公元1099年,晁补之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被贬监处、信二州(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酒税。此词就是作者于在信州任上的作品。

参考资料:
1、唐圭璋,钟振振主编 .唐宋词鉴赏辞典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498-499 .
2、杨庆存著 .宋词经典品读 :蓝天出版社 ,2013 :118 .

译文

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

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残僧:老僧。
幽禽:指杜鹃。缘底事:为什么。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赏析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临江仙·信州作

宋代 ·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间药臼竹间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
犹道不如归。

分类: 故乡 

晁补之: 故乡 

背景

晁补之颇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与才干,但因受牵连于新旧党争。公元1099年,晁补之以“修神宗实录失实”罪名被贬监处、信二州(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酒税。此词就是作者于在信州任上的作品。

参考资料:
1、唐圭璋,钟振振主编 .唐宋词鉴赏辞典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6 :498-499 .
2、杨庆存著 .宋词经典品读 :蓝天出版社 ,2013 :118 .

译文

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

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残僧:老僧。
幽禽:指杜鹃。缘底事:为什么。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赏析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猜您喜欢

东坡先生移守广陵以诗往迎先生以淮南旱书中

宋代 · 晁补之

去年使君道广陵,吾州空市看双旌。
今年吾州欢一口,使君来为广陵守。
麦如栉发稻立锥,使君忧民如己饥。
似闻维舟祷灵塔,如丝气上淮西脽。
随轩膏泽人所待,风伯何知亦前戒。
虎头未用沈沧江,龙尾先看挂清海。
为霖功业在傅岩,如何白首拥彤幨。
世上谗夫乱红紫,天教仁政满东南。
青袍门人老州佐,干世无成志消惰。
封章去国人恨公,醉笑从公神许我。
琼花芍药岂易逢,如淮之酒良不空。
一釂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

东皋十首

宋代 · 晁补之

郭外朝阳一巷斜,青槐厅事带丘麻。
路逢扶辔双童问,不是城东太尉家。

庆东原·泊罗阳驿

元代 · 赵善庆

砧声住,蛩韵切,静寥寥门掩清秋夜。
秋心凤阙,秋愁雁堞,秋梦蝴蝶。
十载故乡心,一夜邮亭月。

分类: 秋叶  思念  故乡 

题李秀才成季负日轩

宋代 · 晁补之

卢敖游八极,末至北阴墟。
卒然蒙谷幽,睹一奇丈夫。
泪注而鸢肩,深目玄髭须。
轩轩迎风舞,自得乐有馀。
见敖默弗言,慢然下臂趋。
敖私蹑其后,若士意不愉。
曰子亦何为,迷缪至此乎。
此虽穷荒北,尚或逢日乌。
过是有玄关,晦墨不可居。
语竟若欺魄,摄身没空虚。
始予读秦记,疑是忽帝徒。
今聆天随言,乃与夸父俱。
逐日下虞谷,力穷尚嗟吁。
阳舒固物理,我亦安于于。
若士独何气,幽沉山海隅。
浑沌死已久,人生信多涂。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