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如僧舍,秋风几席清。
竹孙仍带箨,鸠妇已呼晴。
年老心情减,官卑去就轻。
京师名籍甚,郑子岂其卿。
果决生涯向路中,西投知己话从容。
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译文
细雨初停,天尚微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下来静观苍苔,那可爱的绿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
注释
轻阴:微阴。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这句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慵:懒。这句说尽管在白昼,还是懒得开院门。
坐看。坐下来看。欲:简直要。
赏析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是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写眼前景而传心中情。蒙蒙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雨既止,诗人便缓步走向深院。他不是到外面去散心。虽是白昼,还懒得去开那院门。诗人用了一个“阁”字,表现出自己的主观感受。“阁”字用在此处别有趣味,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淡淡两句,把读者带到一片宁静的小天地中,而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也在笔墨间自然流露。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变平淡为活泼,别开生面,引人入胜。诗人漫无目的在院内走着,然后又坐下来,观看深院景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绿茸茸的青苔,清新可爱,充满生机。那青苔太绿了,诗人竟然产生幻觉,觉得那青翠染湿了自己的衣服,此与《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主观幻觉,正是雨后深院一派地碧苔青的幽美景色的夸张反映,有力地烘托出深院的幽静。“欲上人衣来”这一传神之笔,巧妙地表达自己欣喜、抚爱的心情和新奇、独特的感受。
青苔本是静景,它本不能给诗人以动的幻觉。经过小雨滋润过的青苔,轻尘涤净,格外显得青翠。它那鲜美明亮的色泽,特别引人注目,让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连诗人的衣襟上似乎也有了一点“绿意”。这是自然万物在宁静中蕴含的生机。
诗人借写幻觉,表现出色彩奇妙的运动。通过这仿佛流动于整个空间的苍苔翠色,反衬出自己空寂的心境。诗人写物象的色彩,不仅能写出它的浓淡、深浅、明暗,写出不同色彩的映衬、对照,还能写出色彩的动静,甚至将色彩拟人化,使它具有性灵。再以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从而巧妙地表达自己新奇独特的感受,透露自己内心的感情奥秘。
此诗神韵天成,意趣横生。诗人从自我感受出发,极写深院青苔的美丽、可爱,从中透露出对清幽恬静生活的陶醉之情,诗人好静的个性与深院小景浑然交融,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一个“搁”字,使阴晦的天气变得灵动,而最后一句更是神来之笔。它展示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又一种风格,是王维的五绝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即事写景之作,题为“书事”,即诗人就眼前事物抒写自己顷刻间的感受。前两句,写眼前景传心中情。用一“阁”字,仿佛是轻阴迫使小雨停止,虽是白昼,诗人也懒得去开那院门。淡淡两句,诗人好静的个性和疏懒的情调在笔墨间自然流露。三、四句变平淡为活泼,深院景致别开生面,引人入胜。经小雨滋润后的青苔,青翠鲜亮,使人感到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映照了一层绿光。作者运用移情和拟人手法,化无情之景为有情之物。诗中透露出对清幽生活的陶醉之情,创造了一个物我相生、既宁静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意境。
望岁心空切,耕夫尽把弓。
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
没阵风沙黑,烧城水陆红。
飞章奏西蜀,明诏与殊功。
自笑走红尘,流年旧复新。
东风半夜雨,南国万家春。
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是谁添岁月,老却暗投人。
狂寇舳舻星斗落,列炬烧江犹未觉。
太平斥候固不严,樽俎之谋在河朔。
闲时但觉求人易,险处方知为己深。
世事尽随流水去,白云自识古人心。
长年获稻时,人尽趋南亩。
束薪固图售,求益敢屡拒。
念昔居田园,连林瓷斤斧。
炊饮煮坡羹,徒闻乱风雨。
本来只道千钧重,看破元无一羽轻。
日月光明天广大,不妨啸傲过平生。
三年玉帛走稽山,万骑凌江稍北还。
绝塞风烟连魏阙,千官戎服立朝班。
皇图凤历讴歌裹,紫色蛙声倔强间。
露布更传原上捷,王师早晚下潼关。
春来何事可相关,拨置书丛得少闲。
洗砚谛观鸜鹆眼,焚香仍拣鹧鸪斑。
花开北陌东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间。
俯仰乾坤了无愧,心如枯卉更谁删。
北征谈笑取关河,盟府何人策战多?
扫尽烟麈归铁马,剪空荆棘出铜驼。
史臣历纪平戎策,壮士遥传入塞歌。
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关中父老望王师,想见壶浆满路时。
寂寞西溪衰草里,断碑犹有少陵诗。
九天清跸响春雷,百万貔貅扈驾回。
不独雨师先洒道,汴流袬袬入淮来。
唯有江郊发,能消畏日长。
晚杯荷露重,竿枕竹风凉。
溪鹭閒无敌,庭萱恨易忘。
翩翩孤蝶意,只是托幽香。
有书有史聊遮眼,半瓦半茅还是家。
莫道幽人无受用,铜瓶遍插木犀花。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
黄尘虽染衣,紫翠堪夺睛。
男儿平生游,壮志多屡惊。
刑楚岂不佳,舟楫非吾情。
休夸鱼稻乡,莫恋烟波清。
幸能脱毛锥,侧听匣中鸣。
溪北溪南梅树枝,斩新华萼出疏篱。
独怜醉处锦成幄,端恨愁时雪打围。
老夫不奈羽觞急,幽讨未辜春日迟。
惭愧邻翁会人意,杀鸡炊黍要追随。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懒拙山林合退藏,客情岁晚倍凄凉。
梅飘苔藓香初歇,雪积檐沟色尚妆。
旧历细看能几日,新诗屡和断来章。
何如认取安心法,坐对炉熏一穗长。
东邻老翁寒不寐,百结悬鹑抆悲涕。
自云子孙学灌园,不识江湖与风水。
大儿里胥缚送州,小儿遁逃卒未休。
老夫忍饥特未死,犂耙典尽春无牛。
身为王民合徭役,运米操舟操不得。
江湖风水未足愁,檝丧樯倾误人国。
市朝无处避喧啾,思驾飞车事远游。
古志曾云寿多辱,前贤亦说耄宜休。
愈诃彼佛为夷鬼,跖骂吾师作盗丘。
安得海波都变酒,洗空开辟以来愁。
伏枕三旬不整冠,梦魂时复对金銮。
忽闻盛事披衣坐,今日朝廷立谏官。
忽闻朝报下銮坡,对酒临风发浩歌。
堪象神功为大武,敢将圣德比元和。
江湖一夜涛声息,山岳千年喜气多。
虮虱小臣心万里,痴将《周礼》暗编摩。
七尺珊瑚绿玉盆,宝花璀璨照天门。
洞庭新进龙君贡,压倒汪洋北海鲲。
我生误文字,平贼无奇术。
远闻三里城,受攻四十日。
报国固不才,亦莫救家室。
有弟杀贼归,犹抱老母膝。
膝前妹娇痴,向之索枣栗。
忽惊刀矛撞,投怀涕潜溢。
是时屋瓦飞,雷从地底出。
烟中互长梯,与贼相甲乙。
三登而三堕,催以万觱篥。
全家争督战,不解避斧锧。
致身臣应尔,寸土守敢失。
贼富民愈贫,雀罗鼠更掘。
雀鼠幸未空,全军仍以律。
朝向大吏述,暮向大吏述。
大吏无援师,忍怒日受叱。
昨日兵力分,十已遣六七。
近郊贼方横,山城遑与恤。
驰书慰众心,此情不忍笔。
但言大军来,重围破可必。
讹语纷刺耳,入梦亦不吉。
仰天问消息,鸿雁杳无一。
不来肝肠裂,来亦肝肠裂。
上言民可怜,下与骨月诀。
我思化黄鹄,飞入罗网缺。
贼营三十里,去恐羽翼折。
将心且随月,黯照战场血。
旂渍血花紫,月下惨成列。
登陴见予季,此时心骨热。
书生弱有年,一旦横磨铁。
老母素怜儿,今不闻呜咽。
昨驰告急封,家书竟断绝。
公义不及私,此举太豪杰。
独不计汝兄,请师喉屡噎。
家人祇解啼,首蓬面不洁。
巍巍雨花冢,深深大峨穴。
德薄者祀斩,或免天所罚。
服官三十载,吾父多清节。
生儿诚太愚,处世又不哲。
恃此臣子心,安危总一辙。
圣诏渴求贤,所恨学尽拙。
男儿好身手,甘兹尘土灭,煌煌君父恩,及时好施设。
猜您喜欢
榆柳清阴下,茅亭近水湄。
抵檐栽美竹,横榻赋新诗。
朴陋从人笑,栖迟止自怡。
岁寒天地肃,松雪有心期。
溪桥小雪晴,水村霜月冷。
暗香林薄间,得偶璀璨影。
殷勤南夫子,移植在人境。
芝兰馥氤氲,珠壁照光炯。
小屋茅草盖,幻此萧洒景。
看花爇松明,醒醉漱苔井。
文章聊嬉戏,辞气颇驰骋。
州县不著脚,时人笑清鲠。
我官西州掾,簿领不知省。
频遭官长骂,势屈石在顶。
门庭可张罗,陋巷车辙静。
山歌听嘲哳,舞伎或瘤瘿。
引睡阅文史,朝日无从永。
梦到五柳庄,身居六盘岭。
朅来南山下,旅思凄以耿。
金罍照衰朽,玩味得俄顷。
傍人怪迂疏,佳处当自领。
胭脂坡上月如钩。
问青楼。
觅温柔。
庭院深沈,窗户掩清秋。
月下香云娇堕砌,花气重,酒光浮。
清歌皓齿艳明眸。
锦缠头。
若为酬。
门外三更,灯影立骅骝。
结习未忘吾老矣。
烦恼梦,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