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分类: 怀人
李煜: 怀人
背景
这是一首悼亡诗,是为悼念昭惠皇后而作,写作时间是在宋太祖乾德二年(964)冬昭惠后刚逝世后。
译文
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注释
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生者为祭奠死者而设立的几案,用以供奉灵位、衣物与酒食。憔悴:忧戚,烦恼。壮岁:这里指李煜丧妻时的二十八岁。婵娟:泛指形态美好的女子。这里指大周后。
黛烟:青黑色的颜料,古时女子用以画眉。
赏析
灵筵,即供奉亡灵的几筵。《梁书·止足传·顾宪之》:“不须常施灵筵,可止设香灯,使致哀者有凭耳。”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灵筵勿设枕几,朔望祥禫唯下白粥清水乾枣,不得有酒肉饼果之祭。”王利器集解:“灵筵,供亡灵之几筵,后人又谓之灵牀,或曰仪牀。”
李后主十八岁时,纳绝代佳人、多艺才女昭惠为后,其婚姻之美满,伉俪之情深,才子佳人之意切,都是令人艳羡的。然而这对多愁善感的伴侣,在夫妻生活之外,却也有着因时移世变、国祚日衰而带来的诸多不顺心之事,当然也就难免“共憔悴”了。而尤其是年值“壮岁”,按常理,夫妻俩正当精力充沛,正该琴瑟调和,相依相傍,谁知竟疫从天降,绝症袭来,无情地夺走了与自己朝夕相处、形影相随的“婵娟”。“壮岁失婵娟”,中年丧偶,已是人生的大不幸,更何况所失的又是自己十分倾心的可人爱妻呢!接下来,“汗手遗香渍,痕眉染紫烟”,则是由昭惠皇后的遗物——眼前灵筵上的手巾触发哀感。凝神细看,巾上还留有爱妻生时轻抹香靥的“香渍”,细描眉黛的烟痕。可目下是“香渍”犹在,烟痕尚存,而“婵娟”已失,这就更令人不能不倍增切腹之痛了。全诗至此煞笔,余哀不尽。
猜您喜欢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异国非所志,烦劳殊清闲。
惊涛千万里,无乃见钟山。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
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
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
蛮腥未洗,海客一怀凄惋。
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
□遗芳掩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
一盼。
千金换。
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
离烟恨水,梦杳南天秋晚。
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
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
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
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
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
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
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
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