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背景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王安石被旨前往苏州相度水势时,作下此诗。
译文
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注释
更:古时候的时间计量单位,在这里表达时间的长久。
九疑山下女:传说中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帝尧的女儿。帝舜南巡,至九疑山,崩,遂葬于此。二女追随不及,乃投湘水而死。裳衣:衣裳。喻指舜。
赏析
一、二句写眼前的望夫石,云鬟烟鬓,语言简单明了,描写形象逼真,把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云鬟烟鬓与谁期”中的“与谁”用了反问的语气,体现出望夫石对丈夫的归来抱有深深的期待,并引起读者思考望夫石像所想的内容。
三、四句转写另外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来烘托诗人所要表达出向往国家美好政治的前景。在诗人者看来,舜还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一个代表。望舜实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路途能够光明,国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诗没有国家方面的描绘,却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与丈夫相聚的典故,来表达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还”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连,借以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故事,共同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云鬟烟鬓与谁期,一去天边更不归。
还似九疑山下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背景
皇祐五年(1053年)六月,王安石被旨前往苏州相度水势时,作下此诗。
译文
望夫石梳得像云烟一样的头发期待谁的归来?到了像天一样遥远的地方就不回来。
好像追随舜帝因山崩葬在山下的妻子儿女一样,期待舜帝能穿着衣裳归还。
注释
更:古时候的时间计量单位,在这里表达时间的长久。
九疑山下女:传说中舜帝的妻子娥皇、女英,她们是帝尧的女儿。帝舜南巡,至九疑山,崩,遂葬于此。二女追随不及,乃投湘水而死。裳衣:衣裳。喻指舜。
赏析
一、二句写眼前的望夫石,云鬟烟鬓,语言简单明了,描写形象逼真,把云烟比作望夫石头发。“云鬟烟鬓与谁期”中的“与谁”用了反问的语气,体现出望夫石对丈夫的归来抱有深深的期待,并引起读者思考望夫石像所想的内容。
三、四句转写另外一个“望夫”的传说,引用了“二妃望舜,本意在望其生还。”的典故。通过舜帝妃子期待舜帝归还来烘托诗人所要表达出向往国家美好政治的前景。在诗人者看来,舜还是上古圣明之君的一个代表。望舜实是向往圣明之治。希望国家未来的政治路途能够光明,国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全诗没有国家方面的描绘,却通过运用妻子期待与丈夫相聚的典故,来表达对未来国家兴盛的向往。诗中通过“还”字把“望夫石”和“二妃望舜”的典故相连,借以妻子期待丈夫归来的故事,共同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情。
猜您喜欢
乌石冈头上冢归,柘冈西畔下书帷。
辛夷花发白如雪,万国春风庆历时。
井上辘轳床上转。
水声繁,弦声浅。
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头住。
一日作千年,不须流下去。
芙蕖的历抽新叶,苜蓿阑干放晚花。
白下门东春已老,莫鸣杨柳可藏鸦。
空见方坟涌半霄,难将生死问参寥。
应身东返知何国,瑞像西归自本朝。
遗寺有门非辇路,故池无钵但僧瓢。
独龙下视皆陈迹,追数齐梁亦未遥。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