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从军行

南北朝 · 颜延之

苦哉远征人,毕力干时艰。
秦初略扬越,汉世争阴山。
地广旁无界,岩阿上亏天。
峤雾下高鸟,冰沙固流川。
秋飙冬未至,春液夏不涓。
闽烽指荆吴,胡埃属幽燕。
横海咸飞骊,绝漠皆控弦。
驰檄发章表,军书交塞边。
接镝赴阵首,卷甲起行前。
羽驿驰无绝,旌旗昼夜悬。
卧伺金柝响,起候亭燧燃。
逖矣远征人,惜哉私自怜。

从军行

南北朝 · 沈约

惜哉征夫子。
忧恨良独多。
浮天出鳀海。
束马渡交河。
雪萦九折嶝。
风卷万里波。
维舟无夕岛。
秣骥乏平莎。
凌涛富惊沫。
援木阙垂萝。
江飔鸣叠屿。
流云照层阿。
玄埃晦朔马。
白日照吴戈。
寝兴动征怨。
寤寐起还歌。
晨装岂辍警。
夕垒讵淹和。
苦哉远征人。
悲矣将如何。

从军行

南北朝 · 刘孝仪

冠军亲挟射,长平自合围。
木落雕弓燥,气秋征马肥。
贤王皆屈膝,幕府复申威。
何谓从军乐,往返速如飞。

从军行

南北朝 · 张正见

胡兵屯蓟北,汉将起山西。
故人轻百战,聊欲定三齐。
风前喷画角,云上舞飞梯。
雁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燕然自可勒,函谷讵须泥。

从军行

南北朝 · 宇文招

辽东烽火照甘泉,蓟北亭障接燕然。
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

从军行

南北朝 · 萧子显

左角明王侵汉边。
轻薄良家恶少年。
纵横向沮泽。
凌厉取山田。
黄尘不见景。
飞蓬恒满天。
邀功封浞野。
窃宠劫祁连。
春风春月将进酒。
妖姬舞女乱君前。

从军行

南北朝 · 吴均

男儿亦可怜,立功在北边。
陈头横却月,马腹带连钱。
怀戈发陇坻,乘冻至辽川。
微诚君不爱,终自直如弦。

从军行

唐代 ·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分类: 边塞  行军 

陈羽: 边塞  行军 

背景

陈羽生活的年代正处于中唐,其时,唐代边患不断,描写战士生活的诗歌层出不穷,这首诗即使作者早年宦游,任职幕府时所作。

参考资料:
1、汤高才 黄铭新. 蒙读唐诗鉴赏辞典: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358-359

译文

湖海之滨冷风次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注释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折:断。
横笛:横吹的一种笛子。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赏析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直上”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
  这首诗在艺术上善于映衬与妙用指代。一、二句对环境的描写,竭力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用浓重氛围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如果是在风和日丽、山明水净的条件下行军,便难能见出士气的昂扬坚强了。适应氛围描写的需要,在押韵上采用了入声的韵脚,一、二、四句末一字入韵,“裂”、“折”、“雪”都是入声“屑”韵字,韵尾为舌尖音,收音短促,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
  前两句的氛围描写与入声韵的选用,为抒写壮美的诗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映衬毕竟是陪宾,描写的成败,关键在于作为主体的三、四两句。后两句意在写人,却不正面写出,更不和盘托出,而只是拈出与人相关的二物——“横笛”、“红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这种指代手法的运用,既节省了笔墨,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容量,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的空间。军中物品无数,只写笛、旗二者,不仅出于只有笛声、红旗才会被远处发现,还因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见行军将士的精神。在写法上,先写“横笛闻声”,后写“红旗直上”,符合人们对远处事物的注意往往“先声后形”的一般习惯。特别巧妙的是“不见人”三字的嵌入。“闻声”而寻人,寻而“不见”,从而形成文势的跌宕,使末句的动人景象更为显豁地表现出来。
  这首《从军行》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从军行

唐代 · 杨凝

都尉出居延,强兵集五千。
还将张博望,直救范祁连。
汉卒悲箫鼓,胡姬湿采旃。
如今意气尽,流泪挹流泉。

从军行

唐代 · 戴叔伦

丈夫四方志,结发事远游。
远游历燕蓟,独戍边城陬。
西风垄水寒,明月关山悠。
酬恩仗孤剑,十年弊貂裘。
封侯属何人,蹉跎雪盈头。
老马思故枥,穷鳞忆深流。
弹铗动深慨,浩歌气横秋。
报国期努力,功名良见收。

从军行

唐代 · 姚合

滥得进士名,才用苦不长。
性癖艺亦独,十年作诗章。
六义虽粗成,名字犹未扬。
将军俯招引,遣脱儒衣裳。
常恐虚受恩,不惯把刀枪。
又无远筹略,坐使虏灭亡。
昨来发兵师,各各赴战场。
顾我同老弱,不得随戎行。
丈夫生世间,职分贵所当。
从军不出门,岂异病在床。
谁不恋其家,其家无风霜。
鹰鹘念搏击,岂贵食满肠。

从军行

唐代 · 王宏

儿生三日掌上珠,燕颔猿肱秾李肤。
十五学剑北击胡,羌歌燕筑送城隅。
城隅路接伊川驿,河阳渡头邯郸陌。
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
秦王筑城三千里,西自临洮东辽水。
山边叠叠黑云飞,海畔莓莓青草死。
从来战斗不求勋,杀身为君君不闻。
凤凰楼上吹急管,落日裴回肠先断。

从军行

唐代 · 贺朝

朔胡乘月寇边城,军书插羽刺中京。
天子金坛拜飞将,单于玉塞振佳兵。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
闻有河湟客,愔愔理帷帟。
常山启霸图,汜水先天策,衔珠浴铁向桑干,衅旗膏剑指乌丸。
鸣鸡已报关山晓,来雁遥传沙塞寒。
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鸣呜咽。
边树萧萧不觉春,天山漠漠长飞雪。
鱼丽阵接塞云平,雁翼营通海月明。
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
自从一戍燕支山,春光几度晋阳关。
金河未转青丝骑,玉箸应啼红粉颜。
鸿归燕相续,池边芳草绿。
已见氛清细柳营,莫更春歌落梅曲。
烽沉灶减静边亭,海晏山空肃已宁。
行望凤京旋凯捷,重来麟阁画丹青。

从军行

唐代 ·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分类: 初中古诗  边塞  战争  励志 

杨炯: 初中古诗  边塞  战争  励志 

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参考资料:
1、张燕瑾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6-27

译文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注释

烽火:古代边防告急的烟火。西京:长安。
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凤阙:阙名。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龙城:又称龙庭,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的东岸。汉时匈奴的要地。汉武帝派卫青出击匈奴,曾在此获胜。这里指塞外敌方据点。
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我宁愿做个低级军官为国冲锋陷阵,也胜过当个白面书生只会雕句寻章。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从军行

唐代 · 刘希夷

秋天风飒飒,群胡马行疾。
严城昼不开,伏兵暗相失。
天子庙堂拜,将军凶门出。
纷纷伊洛道,戎马几万匹。
军门压黄河,兵气冲白日。
平生怀仗剑,慷慨即投笔。
南登汉月孤,北走代云密。
近取韩彭计,早知孙吴术。
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从军行

唐代 · 崔国辅

塞北胡霜下,营州索兵救。
夜里偷道行,将军马亦瘦。
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传闻贼满山,已共前锋斗。

从军行

唐代 · 李昂

汉家未得燕支山,征戍年年沙朔间。
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
阴山瀚海千万里,此日桑河冻流水。
稽洛川边胡骑来,渔阳戍里烽烟起。
长途羽檄何相望,天子按剑思北方。
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
幽陵异域风烟改,亭障连连古今在。
夜闻鸿雁南渡河,晓望旌旗北临海。
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
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
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
戎衣不脱随霜雪,汗马骖单长被铁。
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
匈奴未灭不言家,驱逐行行边徼赊。
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
天边回望何悠悠,芳树无人渡陇头。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
田畴不卖卢龙策,窦宪思勒燕然石。
麾兵静北垂,此日交河湄。
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

分类: 乐府  边塞 

李昂: 乐府  边塞 

注释

燕支山:一名删丹山,在丹州删丹县南五十里。东西百余里,南北二十里,水草茂美。
稽洛:山名,即稽洛山。渔阳:地名。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蓟州为渔阳郡,治所在渔阳(今天津市蓟县)。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遥裔:遥远。隋?卢思道《河曲游》诗:“丰丛鸡树密,遥裔鹤烟稠。”
骖cān:同驾一车的三匹马。有时也指位于两边的马。
边徼jiào:亦作“邉徼”。边境。赊shē,距离远。
陇头:陇山。借指边塞。
田畴:泛指田地。
麾huī,指挥。
干戚:亦作“干鏚”。盾与斧。古代的两种兵器。也是武舞所执的舞具。指征战。单chán于:汉时匈奴君长的称号。

赏析

1、意象宏阔:唐代边塞诗多有从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的特色,本诗也不例外。比如像“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阴山瀚海千万里”、“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等句,都写得气势磅礴。
  2、对仗精美:本诗虽是七言歌行体,但其中有不少的句子运用律句的特色,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对仗也工整巧妙。如:“羽林练士拭金甲,将军校战出玉堂”、“玄漠云平初合阵,西山月出闻鸣镝”、“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等等,都使诗句显得有堂堂之阵、正正之师般的整饬气象。
  3、铁血柔情:此诗主旋律是雄壮慷慨的,但并非一味地心如铁石,毫无亲情、爱情可言。本诗从“杨叶楼中不寄书”(杨叶楼,应指征人妻子所居之楼)开始,转入柔情款款、音韵轻柔舒缓的另一个乐章,词语也清丽起来,像“杨叶楼”、“莲花剑”、“海外明月”、“天边落花”等,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绪带到那渴望已久的家乡,想起那楼头窗前终日翘首凝望的红颜佳人。
  4、基调昂扬:此诗作为盛唐的边塞诗,透出一股立功立业的高昂之气,虽然战事艰苦凶险――“塞沙飞淅沥,遥裔连穷碛”、“城南百战多苦辛,路傍死卧黄沙人”,虽然思乡思亲情切――“归心海外见明月,别思天边梦落花”、“杨叶楼中不寄书,莲花剑上空流血”,但是众将士抱着“匈奴未灭不言家”的决心和斗志,不把敌虏首脑打得投降(单于系颈)不罢休,这句“欲令塞上无干戚,会待单于系颈时”,说得相当豪迈,和李白诗“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是一致的,都反映了盛唐当年那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气概。
  这首诗用典较多,害得江湖夜雨搬来辞源,找了半天,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首诗的传播。注意该诗中好多典故并非实指,比如“燕然石”、“稽洛川”等,并非是唐朝当时作战的地方,这里只是借用汉代典故而已。这些典故,对于唐代的读书人来说,是大家熟知的事情,并非生僻之词,只是流传到我们今天,就并非人人都一目了然了。

从军行

唐代 · 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分类: 乐府  战争  建功立业 

李白: 乐府  战争  建功立业 

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译文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注释

玉门:指玉门关。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赏析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从军行

唐代 · 王贞白

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
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
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
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

从军行

唐代 · 李贞

剑佩芙蓉秋水明,孤忠自许命全轻。
长安一片笙歌月,不照卢龙塞外情。

从军行

唐代 ·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从军行

唐代 · 王维

吹角动行人。
喧喧行人起。
笳悲(一作应)马嘶乱。
争渡金(一作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
战声(一作力战)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
归来献(一作报)天子。

从军行

宋代 · 张玉娘

三十遴骁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分类: 边塞  将士  生活  赞颂 

张玉娘: 边塞  将士  生活  赞颂 

注释

遴:谨慎选择。骁勇:犹勇猛。秋霜:秋日的霜。
马当:山名。在江西省彭泽县东北,北临长江。山形似马,故名。相传唐王勃乘舟遇神风,自此一夜达南昌。朔漠:北方沙漠地带。

赏析

本诗描写了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艰苦危险的守边生活,歌颂了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守边卫国的牺牲精神。一、二句写对戍边将士严格挑选,主人公因骁勇敏捷,在三十岁时便远离故乡来到荒凉的北疆。三、四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写征战生活的艰辛,并说明在边境上已度过无数年头。用“流星”比喻“玉弹”,生动形象;“宝剑”上落满“秋霜”,说明宝剑的锋利,“秋霜”也蕴含着岁月悠悠、思乡念家之感。五、六句借反映边关生活的《折杨柳》曲调衬写边关荒凉,没有春意,只能从笛曲中想象出杨柳的风姿,并极力烘托边关的险峻。“书角”、“杨柳”有着浓重的军旅色彩,在此更突出诗的主题。末二句着重突出了将士的精神风貌,“长驱”、“驰捷”与首句之“骁勇”遥呼,照应了开头,又表现出守关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主义精神。

从军行

宋代 · 张玉孃

二十遴戏勇,从军事北荒。
流星飞玉弹,宝剑落秋霜。
书角吹杨柳,金山险马当。
长驱空朔漠,驰捷报明王。

从军行

宋代 · 孙锐

边笳动地吹,铁衣寒未卸。
壮士冢累累,骨香千载下。

从军行

宋代 · 释斯植

茫茫塞月笼寒雾,万里征人不知数。
年少难消壮志多,精锐连营肃貔虎。
从军何日见军回,但见日日长淮雨。
烽烟散漫满路岐,边声飒飒秋风起。
天涯芒草马成群,放去弯弓乱飞舞。
夜深更听胡女歌,古来白骨多於土。

从军行

明代 · 朱诚泳

少年多义气,壮志在功名。
许国千金重,捐身一羽轻。
旌旗风外捲,笳鼓月中鸣。
誓斩楼兰首,尘清万里城。

从军行

明代 · 杨慎

从军行

明代 · 袁凯

烽火塞上来,发卒备戎虏。
翩翩长安儿,力未胜弓弩。
幸蒙车骑念,出入在幕府。
风烟一朝息,归来受茅土。
番笑李将军,血战自辛苦。

从军行

明代 · 王世贞

蹋臂归来六博场,城中白羽募征羌。
相逢试解吴钩看,已是金河万里霜。

从军行

明代 · 郭奎

大风西北起,江汉云飞扬。
相知拓南土,展此万里疆。
飘飘赤羽旗,矫如飞龙翔。
前军屯细柳,六师后张皇。
被服华衮裘,杂以明月珰。
金相玉其体,文彩自成章。
桓桓虎贲士,左右罗干将。
良马亦既闲,翩翩骊与黄。
彤弓卢矢倍,受言宜允臧。
一举清吴越,再欣汉道昌。
恩泽沛若霖,闽海俱怀康。
讴歌颂明德,乐矣华山阳。

从军行

明代 · 胡奎

万里燕山道,花开不见春。
闺中儿在腹,何日替爷身。

从军行

明代 · 区大枢

六郡良家子,应募充羽林。
边亭烽未息,往征阴山阴。
平沙万里望,白草莽萧森。
悲风四面来,胡马有哀音。
矧伊中土士,能无泪沾襟。
仰视雁南翔,悠悠伤我心。
所赖主将贤,爱士重千金。
殊恩且未报,虽生焉足任。
誓将灭丑类,铭绩燕山岑。
寄语闺中人,且勿常苦吟。

从军行

明代 · 王恭

少小事嫖姚,辛苦烟尘里。
力尽三边境未归,身经百战常轻死。
古戍苍苍绝塞边,黄沙白草暗祁连。
将军金印不得佩,麾下铁衣今已穿。
往来阴碛狼山下,破讷峰南战初罢。
走马交河雪下时,洗兵瀚海鸿飞夜。
战骨萧条翳草根,边烽寂寞照营门。
只知边将封侯贵,不见沙场愁断魂。

从军行

明代 · 徐祯卿

远逐胡兵浃夜行,平明深雪陷龙城。
重围三日无炊黍,犹突龙骓溃虏营。

从军行

明代 · 崔一鸣

万里居延百战城,胡沙落日暮风生。
将军没后勋劳薄,空博匈奴畏姓名。

从军行

明代 · 黎邦瑊

天子徵兵事朔方,丁男壮大当戎行。
晓度玉关随铁骑,夜闻羌笛落秋霜。
秋霜凛冽黄云飞,地远天长雁到稀。
贺兰山下鬼号哭,白草原头未解围。
忆昔辞家多诀绝,陇头流水皆呜咽。
母缝衣带与我穿,妻炊扊扅与我别。
别来身世总如何,枕卧戈霜侠气多。
雪耻报雠今日事,男儿羞说木兰歌。

从军行

明代 · 卢锻

羌笛横吹塞下秋,骁骑铁马满边头。
丈夫报国应如此,不扫蓬婆誓不休。

从军行

明代 · 祝允明

腰刀帕首报君恩,初事将军出雁门。
回首家乡无限意,秋风吹上五陵原。

从军行

明代 · 吴俨

驱马出长城,天寒日色薄。
四顾寂无人,黄云暗沙漠。
疆吏为予言,云中兵屡黩。
近入阳和川,纵横恣杀掠。
少壮悉奔逃,老弱填沟壑。
安得用韩范,惊彼心胆落。
昨闻大将军,自比卫与霍。
张灯召宾御,置酒纵蒱博。
誓封狼居胥,单于

从军行

明代 · 蒋山卿

雪岭愁云冻不飞,黄沙白草路人稀。
边城春色惟看柳,看到青时春已归。

从军行

清代 · 林直

幽燕少年年廿五,广颡庞眉气如虎。
复仇祇用一横戈,杀贼全凭几枝弩。
昨宵铁骑来边城,报君情急性命轻。
摐金伐鼓下榆塞,黄沙万里连行营。
山川萧条日无色,毡帐枪城愁不得。
奇勋不羡李征西,苦节徒怜苏属国。
诘朝烽火照狼山,鞭鞘指处千夫环。
身经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破敌归来见天子,酾酒椎牛劳将士。
戎装乍卸漫还家,明年又报边尘起。

从军行

清代 · 张印

昔闻从军苦,今见从军乐。
从军岂真乐,毋乃为残虐。
我有灶下媪,全家住近洛。
饭罢袖手閒,为我谈厓略。
昨有潼关兵,新调来襄鄂。
入市逢酒肆,牛羊恣大嚼。
撒手出门去,佣保还诺诺。
乘醉过青楼,应声奏箫籥。
幸蒙垂爱怜,临行簪珥攫。
一夕报贼来,远近惊风鹤。
彼闻翻大喜,距踊如雀跃。
沿途有村店,藉口制草屩。
毫无造物仁,俨同敝赋索。
一人不如意,千百横刀槊。
民也告之官,县官惊以愕。
投刺谒主帅,主帅殊落寞。
身家与性命,畴不儿郎托。
似此区区者,九牛一毛灼。
掉头更不言,反是县官错。
翌日拔队行,所在苦摽掠。
有马不刍秣,十匹百匹捉。
有兵不肩荷,前车后车缚。
时或值商贾,搜求罄其橐。
鞭夫如鞭狗,弹人如弹鹊。
一事稍阻挠,首级立时落。
一级银二钱,请赏向戎幕。
娇姹谁家女,亦既成婚约。
宁馨谁家儿,绕项金锁钥。
女驮马上去,男系民前铎。
夫婿蹑迹追,爷娘望尘扑。
看看十里外,日已西山薄。
明早见积骸,狼藉填沟壑。
家人哭之恸,捶胸更拊膊。
保正为报营,营中方饮酌。
粉黛排屏风,珠宝堆山岳。
开口未及说,身已贯木索。
裍置大旗边,自分死锋锷。
倏见缚鸡来,认得羽毛驳。
今供役盘飧,昨食我稻穛。
须臾兵尽醉,相邀纵六博。
卢雉信口呼,金钱信手摸。
想见傥来物,源源不一涸。
乘间逃生归,思欲主帅吁。
相距三百里,程途数日隔。
男儿生胡为,恨不兵籍著。
呜呼彼军人,此孽何可作。
亦既客欺主,又复强凌弱。
我闻湘泽间,近亦风声恶。
岂无儿在家,岂无女出阁。
一旦有兵役,宁能免鼎镬。
天道信难知,作诗叩冥漠。

从军行

清代 · 谢泰

月在人千里,君从月下行。
不知君远近,惟见月分明。
斜汉垂秋淡,寒蛩泣露清。
征旗何所往,疑听夜笳鸣。

从军行

隋代 · 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分类: 军旅 

明余庆: 军旅 

译文

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
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
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
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

参考资料:
1、王东的新浪博客明余庆之《从军行》赏读

赏析

明余庆的《从军行》虽然不比卢思道和杨素的军旅诗差,但他的名气、官位等可是比前两位差得太远了。《隋书》只是在他父亲的传后提到有关余庆的这么两句话:“子余庆官至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此处提到的那位越王杨侗原本是隋末战乱时的东都留守官,听说隋帝杨广被勒死,便在自己控制下的洛阳称起了皇帝,还自改国号为“皇泰”,结果还不满一年,便被那位乐争好斗、“残忍褊隘”的大军阀王世充幽禁后废而代之。明余庆呢,就是为这么个倒霉短命的“皇帝”陛下当“国子祭酒”,其出路和运程可想而知。
  《从军行》全诗只八句,原文为:会取河南地,持作朔方城。其白话大意是:边境地区的敌情警报频传而震惊,朝廷则拨发大军纵横于边塞。摆出精巧万变且可风卷边敌的常山阵法,扎定号角威鸣、军纪严明的细柳营盘。不畏严寒的士兵手中剑上的霜花凝而不落,通宵巡逻的哨卫伴着弦月直到天明。一定会象当年汉武帝收复河南地般驱除入侵者,在那收复之地也建一座朔方城般的胜利之城。这首诗除了用典处需略加拆析外,词句并非冷僻诘屈。首句的“三边”系称汉时设立的边地三州“幽、并、凉”州,“幽州”大抵为现今的河北北部及辽宁等地;“并州”相当今日的河北保定、山西的太原及大同一带;凉州则为现在甘肃、宁夏及青海皇水流域的诸地区。古代典籍常将“幽并”连用,此时指称的地域相当现今的河北、山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地区。诗毕竟不是地理学,多为意指而极少确指,此诗中的“三边”之谓也就并非要象这里的注明那般确切,无非是指称边境地区而已。
  “从军行”是个乐府诗题,以前介绍卢思道的“从军行”时就提起过。据《乐府题解》的说法,“‘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所以明诗与卢诗的共同点都在于述说了军旅之苦辛。他们的不同之处是在写法和着意上,卢诗求细,多至七言28句,不但写战事细腻,写家人对征人的思念也细腻,最后着意于汉夷间的民族和好,表明对战争的厌恶及对和平的向往;明诗求简,仅仅五言八句,一二两句写边关报警、汉师出征,三至六句概述战事的胜利和边地战场的寒苦,最后两句寄托着胜利后对敌方的处置方式的设想----象汉代那样建立专门的城堡、属地和户籍民事组织,把对方有效的控制管理起来。
  虽说明余庆史传无名,却是名家之后。其父明克让算得上梁、周、隋三朝名士。明克让字弘道,山东平原人。《隋书.卷五十八》中居列传之首,里面记述说:“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而且早熟有为,14岁既就任参军,是一位少年参谋。早年是在南朝的梁廷为士,梁灭后在北朝的北周为官。隋文帝登基后,又被隋征召为官,且以侯爵加封。因其为官为文的名望具很高,隋前太子杨勇曾以师相尊,深为隋廷看重。隋文帝时的礼乐典故多由他参与修订编撰。隋文帝开皇14年(公元594年)明克让去世,享年70岁。或许是父辈的熏陶与影响吧,明余庆在隋末文坛上也算是小有名气,这里选录的诗便是其中的左证。
  隋朝历时短,文人名流自然也少,而且其中多数是自北朝和南朝入隋的,前者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后者如虞世基、虞世南等。有趣的是千古荒淫负恶名的隋炀帝杨广却也颇好文学、颇有天分、颇富诗才,尽管他的大多数诗都是反映其荒淫娱乐的消极之作,但也有个别的景物描写诗语言、意境都很不错,如其中的《野望》:“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看不出是出于帝王之笔,也看不出是出于荒淫者之笔。所以,历史上的大恶者也偶有天赋善意的自然流露,这大概就是三字经上所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印证吧!也有的恶痞终生不为善、不言善,但命临终结时的所言所情却往往应验了“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铭言。又有些扯远了。转回来说,这里提到本无盛名的明余庆,实在是因为他的这首《从军行》的军旅诗写得不错的缘故,并非是冲着他的历史名望的。诗以作结为:隋诗咏战慕昔时,指故言今意可知。略地伤民人尽恨,邀功讨赏众皆嗤。平安有定唯发展,寇盗无生乃孝慈。古鉴虽尘能预警,团圆奋进最相思!

从军行

隋代 · 卢思道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分类: 乐府  边塞  军旅  生活  相思 

卢思道: 乐府  边塞  军旅  生活  相思 

译文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照在秦汉离宫故地的甘泉山上,似同李广那样的飞将军兵出长安再出祁连山关隘。
执掌犀皮之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征来的良家子弟,跨白马执金缰的都是侠义少年。
凌晨起就在边塞之地摆下“偃月”之阵,夜幕临近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驱除匈奴的左贤之官。
历战的山谷中都留下了状如李广以石为虎箭入石中的神力无穷的故事,山岭上则是汉将霍去病胜敌后缴械敌方祭天用具的的美传。
战事绵绵似天涯般没有穷尽,战场距蓟门(今北京城北)迢迢三千里之遥。
早上见到的是马岭关上的滚滚黄沙,晚上看见的是匈奴王庭处的兵阵如云。
(征人行前)庭院中植下的佳树已长到可以攀人的大小,可塞外作战的亲人仍未回还。
心如飘雪随夫远至于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若浮云飞悬到内蒙西部的五原城中。
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不可穿越的,如何独自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
别离后的时光飞逝似流水使人有断肠之痛,那塞外的苦战和寒冷连战马之骨都屡屡受伤。
塞外的节气与物候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长而春季短。
萧萧长风尚可伴河而渡,南归之雁也可依时不断的逝向天边。
从军而去,直到离皇城万里去远征。想那汉宣帝渭桥见匈奴单于而和好罢战之事(事在公元前51年),欲战不能的将军们还将何处寻求征战以邀功名呢?

注释

朔方:北方。郡名。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置。治所在朔方,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北。甘泉:甘泉宫。故址在今陕西淳化西北甘泉山。飞将:飞将军李广。祁连:山名。匈奴语意为“天山”。
犀渠:用犀皮制成的盾牌。古代传说中的兽名。玉剑:玉具剑,剑鼻和剑镡用白玉制成的剑。良家子:好人家的子弟。金羁jī:金饰的马络头。
平明:犹黎明。天刚亮的时候。偃月:横卧形的半弦月。喻天黑。半月形的阵营。右地:匈奴右贤王的领地。西部地区。对“左地”而言。左地,汉代匈奴左贤王辖下的上谷以东地区。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鱼丽:鱼丽阵。左贤:匈奴的左贤王。
经:曾经。衔箭:以口含箭。犹中箭。出自李广射石虎典故。金人:铜铸的人像。指佛像。张守节正义:“金人即今佛像。”
穷已:穷止。穷尽。蓟门:即蓟丘。迢递:遥远貌。连绵不绝貌。
马岭: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合:合起。聚集。龙城:有说汉时匈奴地名。为匈奴祭天之处。有说龙城是指河北卢龙。
奇树:少见之树种。堪攀:能够攀折。塞外:边塞之外。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指长城以北的地区。也叫“塞北”。殊:过期。很,甚。
天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东段在中国新疆中部。五原:关塞名。即汉五原郡之榆柳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
芳菲:芳香。花草盛美。
本自:原本自然。原本出自。本来就,一向是。旧来:原来,从来;向来。
边庭:边境的朝堂。节物:时节和物品。与华异:与中华大地不同。冬霰:冬天空中降落的白色小冰粒。春不歇:在春天里都不能停歇。
长风:远风。暴风;大风。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形容凄清、寒冷。连连:连续不断。映天:反映在天空。
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单于:匈奴的君长的称号。渭桥:汉唐时代长安附近渭水上的桥梁。离别之地。拜:拜服。

赏析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
  在历代众多《从军行》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传播得较为广泛的。据《古今诗话》载:唐玄宗自巴蜀回,夜登勤政楼就吟咏了本诗中的“庭前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句,可见在唐代这首诗就很受欣赏。
  古乐府《从军行》大多写军旅生活的艰苦和征人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本篇也是如此。
  这首诗的前半部是写征战将士英勇奋战,长戍不归的戎马生活。“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诗篇一开头,便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北方的烽火接连不断地传来战争的消息,军情紧急,令人担忧。甘泉是西汉的皇宫名,“照甘泉”在这里代指向朝廷报警。“飞将”即西汉著名将领李广。接着,诗中便描绘了这位“长安飞将”的英姿。“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据《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箫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犀渠”是盾的一种。“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这两句中“右地”指右北平,左贤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平明”和“薄暮”写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了数不清的日日夜夜。“偃月”和“鱼丽”是古代的两种战阵的名称。这里诗人用了极简炼的文字,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紧张的征战生活。“屯右地”“逐左贤”都是李广所为。接下来“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用了两个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道:“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山上金人曾祭天”也用的是汉代典故,汉大将霍去病出征西域,获胜,“收休屠祭天金人”。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进一步表现出征匈奴的将士的神威,也正因为有了这些英勇的将士,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诗的前半部着重塑造了飞将军李广的形象,以李广来代指当时的征战将士,采取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写法,既是赞扬汉代名将李广的业绩,又是当时征战将士生活的写照。把历史和现实揉合在一起。
  自“天涯一去无穷已”开始,写将士和他们妻子的两地相思。诗从两处落笔,感情转为忧怨。“无穷已”原指路途遥远,这里写出了将士们遥无归期的征战生活。“蓟门”“马岭”“龙城”均为北方的地名,在这里都是虚指。连年的战争使将士家中的亲人,对着遥远的塞北望眼欲穿,但是“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诗人用衬托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长期和残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五原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写了亲人们在极寒冷的塞外,远隔千里,因此人们只能发出“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的叹息。《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中有《关山月》曲,《乐府题解》说:“关山月,伤离别也”在写征夫思妇的诗中,常用到关山和月。人们想着万里之外的亲人,谁能独自欣赏那美丽动人的月亮呢?“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既写出了边地将上的生活苦寒,又写出了他们悲切的怨情。“伤马骨”出自陈琳的“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冬去春来,在远离故土的异地他乡,将士们度过了多少日日夜夜,“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雁归而人未归,萧萧长风,行行归雁,蕴含着征夫思妇无限的思乡离情。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可说是全诗的总结,龙庭是匈奴祭祀的地方,“出龙庭”在诗中指出征之远。“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意思是说匈奴已投降了,将军再到哪里去建功立业呢?言外之意是:边塞的将士总该回来了吧!
  《诗薮》说“六朝歌行可入初唐者,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豫章行》,音响格调咸自停匀,气体丰神,尤为焕发。”可以说《从军行》影响了唐以来的七言歌行。
  隋朝统一了分裂三百来年的中国,结束了东晋以来南北对峙的局面。作为隋代的诗人卢思道,在他的诗中,也融会了南朝和北朝的风格,在《从军行》中,既写将士的英勇出征,又写了思妇闺怨,既有“长安飞将出祁连”“白马金羁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的清丽、哀怨,南北的风格在卢思道的《从军行》里得到了较和谐的统一。

从军行

隋代 · 明馀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
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
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
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

从军行

魏晋 · 陆机

苦哉远征人。
飘飘穷四遐。
南陟五岭巅。
北戍长城阿。
深谷邈无底。
崇山郁嵯峨。
奋臂攀乔木。
振迹涉流沙。
隆暑固已惨。
凉风严且苛。
夏条集鲜澡。
寒冰结冲波。
胡马如云屯。
越旗亦星罗。
飞锋无绝影。
鸣镝自相和。
朝食不免胄。
夕息常负戈。
苦哉远征人。
抚心悲如何。

从军行

魏晋 · 左延年

从军何等乐,一驱乘双驳。
鞍马照人目,龙骧自动作。

从军行

魏晋 · 左延年

苦哉边地人,一岁三从军。
三子到敦煌,二子诣陇西。
五子远斗去,五妇皆怀身。

从军行

魏晋 · 陆机

苦哉远征人。
飘飘穷四遐。
南陟五岭巅。
北戍长城阿。
深谷邈无底。
崇山郁嵯峨。
奋臂攀乔木。
振迹涉流沙。
隆暑固已惨。
凉风严且苛。
夏条集鲜澡。
寒冰结冲波。
胡马如云屯。
越旗亦星罗。
飞锋无绝影。
鸣镝自相和。
朝食不免胄。
夕息常负戈。
苦哉远征人。
抚心悲如何。

猜您喜欢

向常侍

南北朝 · 颜延之

向秀甘淡薄,深心托豪素。
探道好渊玄,观书鄙章句。
交吕既鸿轩,攀嵇亦凤举。
流连河里游,恻怆山阳赋。

独秀山诗

南北朝 · 颜延之

未若独秀者,嵯峨郭邑开。

秋胡行 其一

南北朝 · 颜延之

椅梧倾高凤,寒谷待鸣律。
影响岂不怀,自远每相匹。
婉彼幽闲女,作嫔君子室。
峻节贯秋霜,明艳侔朝日。
嘉运既我从,欣愿自此毕。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