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四日,会无咎之随斋。
主人汲泉置大盆中,渍白芙蓉,坐客翛然,无复有病暑意。
回风落景。
散乱东墙疏竹影。
满坐清微。
入袖寒泉不湿衣。
梦回酒醒。
百尺飞澜鸣碧井。
雪洒冰麾。
散落佳人白玉肌。
译文
五月二十四日,在晁补之扬州的寓所与他会面。主人从井里汲水灌入大盆中,浸泡白荷花,在座的客人无拘无束,没有苦于酷暑的感觉。
清风回旋。东墙之上落着斑驳竹影。在座的客人都感到清爽舒适。
醉梦方醒。从苔藓遍布的井中汲水。清凉的泉水洒在白荷花上。
注释
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无咎:晁补之的字。晁补之,北宋文学家,苏门四学士之一。时任扬州通判,东坡为吏。渍:浸泡翛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洒脱自如。无复有病暑意:不再有苦于酷暑的感觉了。
景:通假字,同“影”。
百尺飞澜鸣碧井:从布满青苔的井中汲水。雪洒冰麾。散落佳人白玉肌:指清凉的井水洒在白荷花上。白玉肌:白荷花。
猜您喜欢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中宵一作:终)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予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为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従一寺分。
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
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清下界闻。
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笔势奇逸,墨迹如新。
”今四十七年矣。
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存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香山居士留遗迹,天竺禅师有故家。
空咏连珠吟叠壁,已亡飞鸟失惊蛇。
林深野桂寒无子,雨浥山姜病有花。
四十七年真一梦,天涯流落涕横斜。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橢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去国已八年,故人今有谁。
当时交游内,未数蔡克儿。
岂无知我者,好爵半已縻。
争为东阁吏,不顾北山移。
公子表独立,与世颇异驰。
不辞千里远,成此一段奇。
蛾眉亦可怜,无奈思饼师。
无人伴客寝,惟有支床龟。
君归与何人,文字相娱嬉。
持此调张子,一笑当脱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
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