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檀敛袂。
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润清圆。
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
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往行云。
满坐迷魂酒半醺。
分类: 写人
欧阳修: 写人
背景
此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应当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译文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注释
歌檀: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卷起衣服袖子。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迷魂:被歌声陶醉。醺:醉。
赏析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歌檀敛袂。
缭绕雕梁尘暗起。
柔润清圆。
百琲明珠一线穿。
樱唇玉齿。
天上仙音心下事。
留往行云。
满坐迷魂酒半醺。
分类: 写人
欧阳修: 写人
背景
此词是欧阳修的早期作品,应当作于天圣末年西京留守推官任上。
译文
歌女歌唱时动作举止从容,落落大方。她的歌声有时高亢嘹亮,经久不息;有时又轻柔圆润,如百琲明珠缠绵不绝。
歌女唇如樱桃,齿如白玉,她美妙的嗓子发出的仙音,天上的行云都停留下来了,宴会中满座的与宴者都已如痴如醉。
注释
歌檀:边拍檀板边唱歌。敛袂:卷起衣服袖子。百琲明珠:十贯或五百枚珠子为一琲。
樱唇玉齿:唇如樱桃,齿如白玉,此形容美人唇齿之美。留往行云:此喻女子歌技之高,歌声之美。迷魂:被歌声陶醉。醺:醉。
赏析
此词主要表现歌女高超的歌艺和动听的歌声。
上片“歌檀敛袂”,写的是歌女开始演唱前的动作,她稍稍敛折好衣袖,轻轻拍打下檀板。“缭绕雕梁尘暗起”,这里分别用了传说中两位著名的歌者的典故:一是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一是虞公高亢清越之音震动梁上灰尘。词人借此突出写这位歌女歌唱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接下来,词人又用一比喻写歌声的婉转圆润。“百琲明珠一线穿”,她的歌声就像数百串明珠串在一起,既悠长又圆润。
下片进一步写歌女的演唱艺术之高。她不仅天生一副好嗓音,而且,“天上仙音心下事”,意为如天上仙乐般的歌声中传达出无限心事,这说明她能巧妙地将美妙的歌声与内心情感结合起来,她是在用心灵歌唱。因此,“满座迷魂酒半醺”,喝得略带几分醉意的客人们也被她动听的歌声感染陶醉了。
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从听觉和视觉的不同角度形象再现了歌声清越而悠长、绕梁不绝、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体现了词人不凡的艺术表现技巧。
猜您喜欢
眼细眉长。
宫样梳妆。
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
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
早是肌肤轻渺,抱著了、暖仍香。
姿姿媚媚端正好,怎教人别后,从头仔细,断得思量。
记琼林宴起,软红路、几西风。
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
金狨。
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
细柳春阴喜色,四郊秋事年丰。
从容。
岁晚玉关,长不闭、静边鸿。
访武昌旧垒,山川相缪,日费诗筒。
兰宫。
系书翠羽,带天香、飞下玉芙蓉。
明月瑶笙奏彻,倚楼黄鹤声中。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
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
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
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
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文士并饬,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书策稠浊,百姓不足。
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
舌弊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
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橦,然后可建大功。
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
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制海内,子元元,臣诸侯,非兵不可。
今不嗣主,忽于至道,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紝,嫂不为炊。
父母不与言。
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
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
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
一虏动边陲,用兵三十万。
天威岂不严,贼首犹未献。
自古王者师,有征而不战。
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
是以天子明,咨询务周遍。
直欲采奇谋,不为人品限。
公车百千辈,不下遗仆贱。
况於儒学者,延纳宜无间。
如何任生来,三月不得见。
方兹急士时,论择岂宜慢。
任生居太原,白首勤著撰。
闭户不求闻,忽来谁所荐。
人贤固当用,举缪不加谴。
赏罚两无文,是非奚以辨。
遂令拂衣归,安使来者劝。
嗟吾笔与舌,非职不敢谏。
长爱谪仙夸蜀道,送君西望重吟哦。
路高黄鹄飞不到,花发杜鹃啼更多。
清禁寒生凤池水,绣衣荣照锦江波。
昔年同舍青衿子,夹道欢迎鬓已皤。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
闲拨沉烟。
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
弹泪花前。
愁入春见十四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