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恋巴江好,无辞瘴雾蒸。
纵能朝杜宇,可得值苍鹰。
石小虚填海,芦铦未破矰。
知来有乾鹊,何不向雕陵。
背景
鸣橹诗人于大中五年随东川节度使柳仲邪至成都,见闻蜀中除跟吐蕃和党项之间的民族纠纷外,还爆发了蓬果二州的农民起义,知道这里并不是王道乐土。无论到何地任职,他都会充满了一种忧谗畏讥的心理;但谗虽可忧,却不可避;讥虽可畏,却也难防,这么一来,诗人竟是连明说的勇气都没有了。这首诗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译文
温暖的巴江是这样的美丽迷人,我在身旁不惧四季风霜岂怕岚烟瘴雾薰蒸。
即使我能实现美好的愿望,去朝拜蜀帝杜字,又怎么愿意逢着凶猛的苍鹰?
精卫不停地投掷小石,妄想把大海填平,大雁含着尖锐的芦苇也难逃弓箭的伤损。
我正向那知来不知往的乾鹊,为什么不脱身远遁由南向北飞到雕陵?
注释
北禽:北来的飞鸟。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朝:朝拜。杜宇:即杜鹃鸟,传说杜宇本是古蜀国的国君,失国而死,化为杜鹃。苍鹰:性凶恶的猛禽,搏杀小鸟为食。此处代指严酷凶恶的人。
填海:指炎帝之女,因游东海淹死,化为精卫,经常衔西山木一石去填东海之事。后常以“精卫填海”喻人意志坚定不移。铦:锋利。矰:一种用丝绳系住以便于射飞鸟的短箭。
乾鹊:传说中筑巢只取树梢枝而不取堕地桂的鹊。此处意指奋力进取,不甘屈居人下的人。雕陵:地名。
赏析
《北禽》这一诗题,是动物的拟人化,实际就是自己的身世写照。
诗的前四句说自己不畏南方之氤氲瘴气而来到东蜀柳幕任职,虽能见知于主人,却无奈困于小人的谗口,备受嫉恨与排斥。诗人觉得自己像衔石填海的精卫鸟和衔芦远飞的孤雁,小石终不可能填平大海,而孤雁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一切不可预知的袭击。这正是诗人在梓州柳幕遭际艰危的写照。诗人怀抱理想不辞辛劳自北南下,能得一枝之栖已属难得,然小心力劳,不但理想抱负依然落空,竞连生存本身亦重重困阻且时有隐忧。因此诗末兴起远离避祸之想,以反诘句自问:像乾鹊一样有“知来”之智,为何不飞向雕陵以远害呢?这是企盼之词,饱含着诗人难言的苦衷,内心焦虑而痛苦、自怨自艾而又无力自拔之意跃然纸上。然而就像填海失败、避猎未成的精卫鸟和秋雁,虽然弱小,却有着填平大海的愿望和冲破强敌艚缴的斗志,诗人怀抱理想、风节耿耿,非但没有表现萎靡猥琐的姿态,反而洋溢着坚忍不屈的精神,尽管他最后遭到偃蹇的命运,却以其卓具雄心、英姿勃勃的形象而能引起人们的赞美和同情。
全诗比喻巧妙,用典贴切,即鸟即人,物我一体,正如纪昀所赞:“字字比附,妙不黏滞。”为咏物之佳作。
猜您喜欢
自有仙才自不知,十年长梦采华芝。
秋风动地黄云暮,归去嵩阳寻旧师。
爱尔青青色,移根此地来。
不曾台上种,留向碛中栽。
脆叶欺门柳,狂花笑院梅。
不须愁岁晚,霜露岂能摧。
此去三梁远,今来万里携。
西施因网得,秦客被花迷。
可在青鹦鹉,非关碧野鸡。
约眉怜翠羽,刮目想金篦。
瘴气笼飞远,蛮花向坐低。
轻于赵皇后,贵极楚悬黎。
都护矜罗幕,佳人炫绣袿.屏风临烛釦,捍拨倚香脐。
旧思牵云叶,新愁待雪泥。
爱堪通梦寐,画得不端倪。
地锦排苍雁,帘钉镂白犀。
曙霞星斗外,凉月露盘西。
妒好休夸舞,经寒且少啼。
红楼三十级,稳稳上丹梯。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回望高城落晓河,长亭窗户压微波。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
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
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
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
布繁英、满园歌吹。
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
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
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