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满苹洲。
绣阁银屏一夜秋。
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
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
浪卷涛翻一叶浮。
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
宋玉方悲庾信愁。
赏析
此词在时下流行的不少宋词读本中皆未得一立足之地,足见人们对它的冷淡。大约人们还是喜爱陈亮“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哪有平分月”,“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一类的慷慨激昂之词,及读这首《南乡子》,不免觉得气软无力,以为失了所谓“龙川本色”。其实不是这样。
初读之下,《南乡子》是一首怀人之小令。打头两句既点明了时令,又写出了主人公的孤独。“当日袜尘何处去”,古人习用“凌步微波,罗袜生尘”来形容体态、脚步的轻盈,由此可以想象得出相思之人与所思之人曾有过花前月下、并肩芳径的美好时光。然而徒留下温馨的回忆而已,眼前人却空居绣阁银屏之中,独以风声雨声为伴,面对千里烟波,不禁潸然泪下。
过片紧承上片的“烟波”,用“浪卷涛翻”中的悠悠一叶扁舟来形容自己的心魂不定,信手拈来,寓情其中,十分贴切。怀人之苦,至此极矣,词人却又突然落下一句:“宋玉方悲庾信愁!”宋玉曾作《九辩》,其中最著名的句子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零落而变衰。”自此之后,“悲秋”成为文人笔下不断重复的主题。庾信是北朝诗人,其著名的作品有《拟咏怀》二十七首和《哀江南赋》等,其中也有“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之句。从表面看来,“宋玉方悲庾信愁”只是照应了上片的“绣阁银屏一夜秋”,仍是以环境的萧瑟衬托主人公心中的凄苦而已。但分析作品有时不可不“知人论世”,结合作者当时的政治形势及其生平志业和创作倾向来考察,词人这里用宋玉、庾信之典是有深意在的。宋玉《九辩》所抒发的主要是自己落拓不偶的悲愁和不平,以及对妒害贤良的奸谗小人的憎恶。“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这就是宋玉之悲。而庾信之愁在“乡关之思”,则是不待言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庾信《拟咏怀》第十一首以“摇落秋为气”打头,结局为:“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感慨自己故国(南朝梁)君臣只顾眼前享乐而无后虑之忧。由此看来,陈亮以宋玉、庾信来形容自己的悲愁,绝不仅仅是悲秋怀人,而是怀念着被金人占领的北国大地,渴望朝廷扫除奸邪,改变苟安的现状,早图恢复。这样,“浪卷涛翻”云云,也就可以形容词人那一颗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的跳动了。
作家有时候确实是落笔不由初衷的。即使陈亮写《南乡子》之初是想表达怀人之情,那也并不影响他平日所最关心的事情、所念念不忘的思想感情在写作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
猜您喜欢
冰轮斜辗镜天长,江练隐寒光。
危阑醉倚人如画,隔烟村、何处鸣榔?
乌鹊倦栖,鱼龙惊起,星斗挂垂杨。
芦花千顷水微茫,秋色满江乡。
楼台恍似游仙梦,又疑是、洛浦潇湘。
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
陆浑庄畔多芳树,旧识德成岩下路。
书堂正对大溪头,犹是伸蒙旧居处。
读书何必傍溪山,书编幽兴自相关。
亦知林下云泉好,应恨堤中日月閒。
客衣未垢宁辞浣,湖上月明随往返。
却忆惠连深下帷,一去不知春事远。
近堤蒲叶已含滋,五日归心岂肯迟。
预拂东林松下石,与君长日话襟期。
天意微慳,春工多裕,长须末后殷勤。
骨瘦挽先,肌韵恰好,花头径尺徐陈。
红黄粉紫,更牛家、姚魏为真。
留几种,蒂殢中州,异时齐顿浑身。
承平当日开多少,笙歌何限,是甚人人。
气入江南,心知芍药,彷佛前事犹存。
名品应须,认旧家、雨露方新。
成一处,蓓蕾根株,剩看诸谱纷纷。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清溪奔快。
不管青山碍。
千里盘盘平世界。
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
市朝往往耕桑。
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寒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潮雨霁轻尘歇。
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进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