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崔崔,雄狐绥绥。
鲁道有荡,齐子由归。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
鲁道有荡,齐子庸止。
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
衡从其亩。
取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
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
匪斧不克。
取妻如之何?
匪媒不得。
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背景
左传》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要去齐国,夫人文姜要求同行,鲁桓公只得答应,文姜和齐襄公趁机相会。后来鲁桓公发觉,襄公便设宴款待桓公,趁机将桓公灌醉,然后让公子彭生在驾车送桓公回国的路上扼死了桓公。这件事暴露后,齐国百姓皆以为耻,这首诗便是在此情境下产生的。
译文
南山巍峨高峻,雄狐缓步独行。鲁国大道宽阔,文姜由此嫁人。既然嫁给鲁君,为何思念难禁?
葛布麻鞋成对,冠帽结带成双。鲁邦国道宽广,公主经此嫁郎。既然贵为国母,何必眷恋故乡?
种麻该当怎样?纵横耕耘田亩。娶妻该当如何?定要先告父母。既已禀告宗庙,怎容她再恣妄?
劈柴应当如何?没有利斧不行。娶妻应当怎样,少了媒人哪成。既然姻缘已结,为何由她恣纵?
注释
南山:齐国山名,又名牛山。崔崔:山势高峻状。绥绥:缓缓行走的样子,或曰求匹之貌。有荡:即荡荡,平坦状。齐子:齐国的女儿(古代不论对男女美称均可称子),此处指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文姜。由归:从这儿去出嫁。止:语气词,无义。曷:怎么,为什么;怀:怀念。一说来。
屦: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五两:五,通“伍”,并列;两,“緉”的借省,鞋一双。緌:帽带下垂的部分。帽带为丝绳所制,左右各一从耳边垂下,必要时可系在下巴上。庸:用,指文姜嫁与鲁桓公。从:相从。
蓺:即“艺”,种植。衡从:横纵之异体,东西曰横,南北曰纵。亩,田垅。取:通“娶”。告:一说告于祖庙。鞫:穷,放任无束。
析薪:砍柴。匪:通“非”。克:能、成功。极:至,来到。一说恣极,放纵无束。
赏析
作者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作者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示出一种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急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不仅把诗的背景拉得极其宏大,让人感到诗作肯定包含丰富的所指,又将齐襄公渴切的思想状态描摹殆尽,让其丑恶嘴脸暴露无遗。章末,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
第二章还是诉说前事,但在表达上更进一步。作者影射齐襄公和文姜乱伦的无耻行为时,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所指明确而又表达隐晦,既达到讽刺对象的效果,又显得不露端倪一后半部分与第一章相似,使情感力度得到更深一步加强。
第三、四章转换角度,发表对鲁桓公的议论:作者成功运用“兴”的手法,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必然性,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进一层针砭实际,说明桓公既已明媒正娶了文姜,而又无法做文姜的主。放任她回娘家私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被搁浅、践踏,显得庸弱无能,文姜的无视礼法、胡作非为也跃然于纸上。
这首诗的风格同《诗经》十五国风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一样,是一首群众创作的民歌,其特点也是每一章节除少数词语略作更换外,基本的语词句法都是相同的,特别是每章的最后二句,句法语气完全一样,只有一二个字的变化,其含义也相似或相近。这正是便于反覆咏唱,易于记忆吟诵,寓意比较单纯的民歌式作品。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湖北雨初晴,湖南山尽见。
岩岩石帆影,如得海风便。
仙穴茅山峰,彩云时一见。
邀君共探此,异箓残几卷。
钝碧顽青几万秋,直无天地始应休。
莫嫌尘土佯遮面,能向楼台强出头。
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
假饶不是神仙骨,终抱琴书向此游。
寿岳名标自古今,万年松矮翠成阴。
东篱采菊悠然见,珍重渊明眼有筋。
霏霏南山来,此意足怡悦。
昏旦气候间,棂疏互明灭。
路入青山几万重,前山行尽路还通。
小舟棹急岩溪水,高柳絮飞堤岸风。
春物老时林遍绿,晚烟收处日垂红。
民居稀阔兼穷僻,多使顽夫气自雄。
山屏石壁共巇嵚,外锁浮云内日阴。
岩净四时捐俗虑,泉声一派洁尘襟。
搜吟得助骚人句,笑傲忘归逸士心。
何日路穿松径僻,杖藜携酒再登临。
吁然碧玉洞,屹立分双户。
天生护佳景,常恐尘土污。
天造其山,在贵之阳。
二十四峰,拔地峭刚。
其山维何,如彼玉苍。
宅位于离,火德之祥。
南山何有,有方其岩。
若堂甚夷,若门者三。
穹者圆盖,植者羽参。
石像天成,匪凿匪劖。
陟彼山巅,有洞益奇。
南北户通,千里頫窥。
伊晋之洪,采荣于斯。
丹飞井霤,木润草滋。
昔我太宗,云章下贲。
于皇仁庙,奎文狎至。
岩处有辉,神护孔閟。
丕昭圣朝,声化远暨。
南山不骞,天子万年。
南山不朽,天子万寿。
无量惟寿,与天齐久。
小臣作诗,永飏于后。
宣平隐处今始过,烟霞城郭路几何。
野渡谁浮夕阳艇,空山尚乡樵人歌。
石坛荒凉叠苔藓,谷鸟啁哳深松罗。
何当更值卖酒至,一笑使我朱颜酡。
层峦南峙景宜人,今古登唫类李绅。
岛上观澜知道体,酒中联句适情真。
鸣弦峰峻星辰近,读易亭幽蓍草新。
忘势贤侯同众乐,熙熙风月葛天民。
朝看南山云,暮看南山月。
朝莫对南山,南山青不歇。
春采南山芝,冬茹南山雪。
四时自往来,南山终不缺。
我歌南山诗,神爽亦飞越。
况此山中人,闻当回白发。
列巘争奇出,胜形羡此山。
东流千涧汇,南望一屏环。
雄作江城镇,初分岭海关。
峰头凝紫气,支策愿跻攀。
南山积雪处,晦涩无枝条。
怪鸟群飞来,缘石为一巢。
日莫不窥陇,相向饥无聊。
小儿乘其敝,奋爪掀团茅。
一攫不能尽,零落飞鸣交。
顾念形与足,瑰玮殊鹪鹩。
彼民岂能识,畜之徒供嘲。
坐令摧翮庸,不然充君庖。
哀哉惜俦侣,一一丰肌销。
南山有古柏,高出青云端。
根固叶自茂,何惧霜雪寒。
幸无大匠知,免被斧斤残。
华屋有时倾,栋梁难独完。
不如守本性,凌寒寿千年。
猜您喜欢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蠨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濛。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ē)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
有女仳离,嘅其叹矣。
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中谷有蓷,暵其修矣。
有女仳离,条其啸矣。
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淑矣!
中谷有蓷,暵其湿矣。
有女仳离,啜其泣矣。
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