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发淮安

明代 · 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杨士奇: 古诗三百首  写景 

背景

参考资料:
1、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47页

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注释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青”“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猜您喜欢

入若耶溪

南北朝 ·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思归 

十五从军征

两汉 · 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分类: 古诗三百首  乐府  民歌  叙事  忧国忧民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清代 · 纪昀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
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写景  山水  出游  夕阳 

小瀛洲

明代 · 杨士奇

晨下蓬莱宫,言访瀛洲君。
瀛洲咫尺地,东与东华邻。
结宇非崇高,潇洒净埃氛。
虽无弱水限,门绝尘俗人。
金葩间瑶草,阶戺扬清芬。
琼简兼赤书,充列太古文。
常时白玉堂,飘拂来清真。
相与共玄谭,造诣精入神。
盘出枣如瓜,森侍皆凤麟。
意超紫霞表,道匪玉局抡。
旷视六合内,逍遥任大钧。

题梅赠显仁刘脩撰

明代 · 杨士奇

五年不见刘脩撰,长在蓟门劳远思。
此日归来重晤对,清风潇洒旧襟期。
香和鼎俎春调膳,影上帘屏夕咏诗。
别后看梅相忆处,阳和独擅最南枝。

题竹赠闽士且却其绣段 其一

明代 · 杨士奇

组绣出闽中,由来习俗工。
何如此君节,叶叶是清风。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