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发淮安

明代 · 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写景 

杨士奇: 古诗三百首  写景 

背景

参考资料:
1、钱仲联.元明清诗鉴赏辞典 辽·金·元·明: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第347页

译文

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注释

淮安:县名,在今江苏省,东濒运河。蓼、荇:皆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茨菰:即慈姑,秋季开小白花。
双鬟:梳着两个环形发髻的少女。采菱:采菱角。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果实有硬壳,有角,称“菱”或“菱角”,可食。

赏析

杨士奇的这首诗,是一幅湖上风俗画。
  诗歌的前两句选择水乡特有的蓼荇这些植物,白描而绘其色“疏红”“青”“花白”、状其形“小如萍”,寥寥几笔,生动、形象,而又简炼,朴素、自然。水乡的景色美不胜数,但作者却只抓住几种色彩对比鲜明的水乡植物点染水乡的气氛,虽然没有精工描绘景物和浑然的风土人情,但以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铺展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宁静悠远的淮安水乡的景色。景幽心亦静,转而由景过渡到了对人物的素描上。
  底下两句由景及人,自静而动,为水乡图增添了生气。水上驶来采菱船,船上的采菱女头上梳着两个环形的发髻,身穿短袖的衣衫,背对着诗人在船头采菱。这是诗人见到的实情,但一经摄入了艺术的镜头,便具有了诗情画意。诗人看到船上女子倩倩的背影,突发联想,说姑娘害羞,不好意思让人见到自己的脸,故背转身子,借以掩饰羞涩之态。“惭”字、“自”字,皆从“背”字生发,既刻画出水乡女子惹人羡爱的神态,又很富有情味,把观景的诗人与采菱女这两个不相干之人写成一个欲见而招呼,一个因羞而自避,从而使人物立于纸上。一个“背”字节省了多少笔墨,却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再多的正面描写也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诗人选取这一角度来写,实具匠心。
  全诗表现水乡的宁静和平,风格也一如水乡之水,闲雅清淡,物我交融,又因选择得当,写来颇见情韵。

猜您喜欢

大风歌

两汉 ·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志向 

示三子

宋代 · 陈师道

时三子已归自外家
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
儿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
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分类: 古诗三百首  思亲 

读山海经·其十

魏晋 ·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辰一作:晨)

分类: 古诗三百首  赞美  写人  神话 

送魏侍郎奉使江西

明代 · 杨士奇

西江寇盗本王民,命切艰危有弗驯。
初拜殿廷承玉旨,肃将斧钺下天津。
道途阴曀须清涤,沟壑呻吟赖抚循。
盛世长才当大用,勉宣皇武布皇仁。

郑村坝

明代 · 杨士奇

十里都城外,天清见远山。
断渠冰奠玉,连树叶飞丹。
牧苑千群出,耕畬万顷閒。
赐田思往事,双泪不胜弹。

题曾学士竹

明代 · 杨士奇

石田筼筜不百个,满池羃羃春云阴。
神仙疑来旌节降,风雨欲动蛟龙吟。
江南种竹家家好,北来见竹如见宝。
何人胸中富淇澳,醉墨淋漓为公扫。
六月萧萧不知夏,白日长空翠如泻。
九龙山人不可作,对此阴森亦萧洒。
马头红尘千丈深,朝驰暮走积满襟。
兴来拂衣何所适,梦忆山阴脩竹林。
爱君城西卷雨轩,萧爽可以舒郁烦。
朝回借坐共永日,不须砍鲙倾金尊。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