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还家且行猎,弓矢速如飞。
地迥鹰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间带两绶,转眄生光辉。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译文
有一位少年游侠凭借其胆量、气魄,勇猛并且善于相机而动,深为人所器重。
手执长剑离家从军,奔赴前线,正遇上我方的一座孤城被敌军团团包围。
他在这辽河一战中冲锋陷阵,杀死敌人无数,最后我军凯旋,他骑马胜利地回到渔阳老家。
他里面披挂着用金线缀成的灿烂铠甲,外面罩着华贵的貂鼠皮外套。
回家后每日只管与人游猎,纵马驰骋,箭射如飞。
猎场面积宽广,老鹰猎狗紧紧跟随,草木茂密,猎物长得又肥又大。
游侠腰间系着两条系印章的丝带,目光灵动,顾盼生辉。
回头对随从们说:“这次跟着我打猎,同往日跟随建威将军作战相比感觉如何?”
注释
负:凭借。一作“有”。知机:指认识时势,趋向得宜,如下文所叙及时从军就是知机。
仗:执。合围:包围。
辽水:辽河。渔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
错落:错杂。金锁甲:黄金锁子甲。蒙茸:乱貌。“错落”说明甲上环锁已损坏不齐,“蒙茸”说明貂裘已敝,见得他苦战日久。
且行猎:《乐府诗集》作“行且猎”。猎:一作“射”。
迥:此指宽广。
腰间带两绶:一作“腰带垂两鞬”。绶:丝带,古人用来系印纽,佩在腰上。转眄:左右斜视,形容目光灵动。
顾:回头。建威:将军的称号,东汉耿弇曾拜建威将军。
赏析
游侠”,是乐府古题,从西晋张华以后历代都有人作,内容大都写壮勇轻生、杀人报仇的侠士精神。此诗属边塞诗,歌颂一位将士的赫赫战功和威猛气概。诗的前半部分写侠士从军。开头两句即赞赏主人公的有胆有识,接着写游侠慷慨从军及勇武善战的形象。后半部分,从“还家”句开始,写游侠立功受赏后归家游猎。这一部分描写了壮士归来的悠闲生活,但写其唯爱游猎,并且“弓矢速如飞”,仍不失其游侠的勇武本色。
这首诗是诗人呈军中诸将之作。诗人塑造了一位有勇有谋、英俊潇洒而又豪爽的游侠形象。他勇武过人,终立功疆场,受封归家,志得意满。诗人通过对这一形象的赞颂,为军中诸将树立了一个楷模,激励将士们英勇作战,以期成就一番功业,扬名于世。全诗刻画人物极为成功,无论是战时还是战后,人物都不失其英雄本色,并通过对其行动、外貌、语言、神态的描写,使人物血肉丰满,呼之欲出,真实可感。
猜您喜欢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
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乎!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褒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不有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
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断肠。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
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
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
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
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
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
幽客疑中坐,农人野外居。
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
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
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客从巴水渡,传尔溯行舟。
是日风波霁,高堂雨半收。
青山满蜀道,绿水向荆州。
不作书相问,谁能慰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