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听弹琴

唐代 ·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七弦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分类: 唐诗三百首  音乐  抒情 

刘长卿: 唐诗三百首  音乐  抒情 

译文

(七弦 一作:七丝)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注释

(七弦 一作:七丝)泠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赏析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听弹琴

唐代 · 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猜您喜欢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唐代 · 刘长卿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
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
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
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
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
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望月怀远

唐代 ·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分类: 唐诗三百首  月亮  思乡  怀人  早教  爱情 

玉阶怨

唐代 ·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水晶一作水精)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宫怨  孤独 

蜀先主庙

唐代 ·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咏史怀古  兴衰 

送史九赴任宁陵,兼呈单父史八时监察五兄初入台

唐代 · 刘长卿

趋府弟联兄,看君此去荣。
春随千里道,河带万家城。
绣服棠花映,青袍草色迎。
梁园修竹在,持赠结交情。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唐代 · 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分类: 送别  友情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