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译文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鲜艳。
大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动地惊天。
注释
鹫:大鹰;翎:羽毛;金仆姑:箭名。燕尾:旗上的飘带;蝥弧:旗名。
赏析
此诗一题《和张仆射塞下曲》。诗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作为第一首,歌咏边塞景物,描写将军发号时的壮观场面。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划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金仆姑”,箭名,《左传》:“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箭用金做成,可见其坚锐。并且用一种大型猛禽“鹫”的羽毛(“翎”)来做箭羽,既美观好看,发射起来又迅疾有力,威力无穷。“燕尾绣蝥弧”(蝥音wù),是写将军手执的旗帜。“绣蝥弧”,一种军中用作指挥的旗帜,《左传》:“颖考叔取郑之旗蝥弧以先登。”这种象燕子尾巴形状的指挥旗,是绣制而成的,在将军手中显得十分精美。这两句没有直接写将军的形貌,只是从他身上惹人注目的佩箭、旗帜落笔,而将军的矫健身影已经屹立在读者面前。诗中特意指出勇猛的“鹫”和轻捷的“燕”这两种飞禽,借以象征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这两句的描写、衬托,一位威武而又精明干练的军事将领的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雄壮的呐喊之声响彻云天、震动四野,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独立”二字,使前两句中已经出现的将军形象更加挺拔、高大,并且与后面的“千营”形成极为悬殊的数字对比,以表明将军带兵之多,军事地位之显要,进一步刻划了威武形象。那令旗轻轻一扬,就“千营共一呼”,在整齐而雄壮的呐喊声中,“千营”而“一”,充分体现出军队纪律的严明,以及将军平时对军队的严格训练,显示出了无坚不摧、无攻不克的战斗力。这一句看似平平叙述,但却笔力千钧,使这位将军的形象更为丰满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五言绝句中,像这首诗这样描写场面如此壮阔,声势如此浩大的作品,并不多见。前两句对仗工整,在严整中收敛力量;后两句改为散句,将内敛的力量忽然一放,气势不禁奔涌而出。这一敛一放,在极少的文字中,包孕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显示出强大的力量。
猜您喜欢
钟陵暮春月,飞观延群英。
晨霞耀中轩,满席罗金琼。
持杯凝远睇,触物结幽情。
树色参差绿,湖光潋滟明。
礼卑瞻绛帐,恩浃厕华缨。
徒记山阴兴,祓禊乃为荣。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
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
童心幸不羁,此去负平生。
是月胡入洛,明年天陨星。
夜行登灞陵,惝恍靡所征。
云海一翻荡,鱼龙俱不宁。
因浮襄江流,远寄鄱阳城。
鄱阳富学徒,诮我戆无营。
谕以诗礼义,勖随宾荐名。
舟车更滞留,水陆互阴晴。
晓望怯云阵,夜愁惊鹤声。
凄凄指宋郊,浩浩入秦京。
沴气既风散,皇威如日明。
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
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
偶为达者知,扬我于王廷。
素志且不立,青袍徒见萦。
昏孱夙自保,静躁本殊形。
始趋甘棠阴,旋遇密人迎。
考实绩无取,责能才固轻。
新丰古离宫,宫树锁云扃。
中复莅兹邑,往惟曾所经。
缭垣何逶迤,水殿亦峥嵘。
夜雨滴金砌,阴风吹玉楹。
官曹虽检率,国步日夷平。
命蹇固安分,祸来非有萌。
因逢骇浪飘,几落无辜刑。
巍巍登坛臣,独正天柱倾。
悄悄失途子,分将秋草并。
百年甘守素,一顾乃拾青。
相逢十月交,众卉飘已零。
感旧谅戚戚,问孤恳茕茕。
侍郎文章宗,杰出淮楚灵。
掌赋若吹籁,司言如建瓴。
郎中善馀庆,雅韵与琴清。
郁郁松带雪,萧萧鸿入冥。
员外真贵儒,弱冠被华缨。
月香飘桂实,乳溜滴琼英。
补阙思冲融,巾拂艺亦精。
彩蝶戏芳圃,瑞云凝翠屏。
拾遗兴难侔,逸调旷无程。
九酝贮弥洁,三花寒转馨。
校书才智雄,举世一娉婷。
赌墅鬼神变,属词鸾凤惊。
差肩曳长裾,总辔奉和铃。
共赋瑶台雪,同观金谷筝。
倚天方比剑,沈井忽如瓶。
神昧不可问,天高莫尔听。
君持玉盘珠,泻我怀袖盈。
读罢涕交颐,愿言跻百龄。
朱幡徐转候群官,猿鸟无声郡宇宽。
楚国上腴收赋重,汉家良牧得人难。
铜铅满穴山能富,鸿雁连群地亦寒。
几日政声闻户外,九江行旅得相欢。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