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唐太宗吞蝗

唐代 · 吴兢

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
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
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
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诚疾,不可!”
太宗:“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
遂吞之。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忧国忧民  故事 

吴兢: 初中文言文  忧国忧民  故事 

译文

贞观二年,京城长安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念念有词道:“百姓把粮食当作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这对百姓有害。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身上),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吧,不要再害百姓了。”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能吃啊!”太宗说道:“我真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为什么要逃避疾病呢?”(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注释

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贞观为唐太宗年号。京师:京城,国都、长安。苑:古代帝王游玩、打猎和躬耕的园林。掇:抓取。予:唐太宗自称。遽:马上。谏:委婉地规劝。朕:皇帝自称。躬:身体。冀:希望。是:这(是)。蚀:吞下。遂:立刻。予一人:古代帝王自称。咒:批评。作:起,兴起。其:如果。食:吃。谏:谏人。过:罪过。

赏析

本文叙述了唐太宗在蝗灾爆发后,吞食蝗虫的故事。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唐太宗见到蝗虫后咒骂蝗虫与百姓夺食,“是害于百姓”,可见他首先想到的是人民,忧虑的是民生。人后又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言语之中流露出一个心怀子民的帝王甘愿为人民承担责任的勇气。当左右劝止他吃蝗虫时,他说:“所冀移灾朕躬,何疾避之?”进一步表现了唐太宗愿为人民承载灾难的勇气和坚决消灭蝗虫的决心。

猜您喜欢

五柳先生传

魏晋 ·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古文观止  赞美  写人  传记 

梁鸿尚节

南北朝 · 范晔

(梁鸿)家贫而尚节,博览无不通。
而不为章句。
学毕,乃牧豕于上林苑中,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其主犹以为少。
鸿曰:“无他财,愿以身居作。“
主人许之。
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恒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于是,始敬鸿,悉还其豕。
鸿不受而去。
  (选自南宋·范晔《后汉书.卷八十三》

分类: 初中文言文  赞颂  写人  故事 

陈谏议教子

宋代 · 朱熹、李幼武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
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寓理  教育  故事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