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注释
甲乙第:指科举考试录取时所评定的等第,第一等为甲第,次等为乙等,应考中式称为“登第”。承明庐:原为汉代承明殿旁屋,侍官值宿所居之屋为庐,后因以入承明庐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临水”之“水”和“江叟”之“江”均指浔阳江,即长江在九江市的一段。
浮生:即人生。“外事”指世事;“盈虚”意即圆满与空虚。
赏析
起句“临水一长啸”采用情感迸发式的写法领起全篇,把临水垂钓与发泄悲愤情绪融合起来,痛定思痛、长歌当哭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给人以震撼灵魂的感染力。
紧接着便回首往事,概述人生旅途的变化,宦海沉浮、仕途得失、人间冷暖、世事盈虚,尽在一声长啸之中。
诗中江州之贬在诗人心灵所造成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即使临水垂钓时也挥之不去。“忽思”一语正这种心理状态的真切表现。
此诗颔联“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是诗人对前期一帆风顺、春风得意情景的追溯,也是对贬谪所受精神创伤的反衬。
那时,他既利用诗歌“补察时政”、“导泄人情”,往往使权贵们闻声变色。这自然给诗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可惜好景不长,逝者如流,这种回忆也带有浓浓的苦涩味了。
后两联则表现了诗人后期的思想变化。这一联写的是诗人身遭贬谪、饱经风霜之后对世事人生的重新审视,也是他寻求心理平衡的一种自慰。
可以看出,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几分达观。
江风捲钓丝,心事白鸥知。
终日烟波里,持竿欲待谁。
林塘一曲偶凭栏,试问清阴把钓竿。
瞥见浮个下深碧,鱼游萍底不知寒。
猜您喜欢
昨与美人对尊酒,朱颜如花腰似柳。
今与美人倾一杯,秋风飒飒头上来。
年光似水向东去,两鬓不禁白日催。
东邻起楼高百尺,璇题照日光相射。
珠翠无非二八人,盘筵何啻三千客。
邻家儒者方下帷,夜诵古书朝忍饥。
身年三十未入仕,仰望东邻安可期。
一朝逸翮乘风势,金榜高张登上第。
春闱未了冬登科,九万抟风谁与继。
不逾十稔居台衡,门前车马纷纵横。
人人仰望在何处,造化笔头云雨生。
东邻高楼色未改,主人云亡息犹在。
金玉车马一不存,朱门更有何人待。
墙垣反锁长安春,楼台渐渐属西邻。
松篁薄暮亦栖鸟,桃李无情还笑人。
忆昔东邻宅初构,云甍彩栋皆非旧。
玳瑁筵前翡翠栖,芙蓉池上鸳鸯斗。
日往月来凡几秋,一衰一盛何悠悠。
但教帝里笙歌在,池上年年醉五侯。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
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朱绂仙郎白雪歌,和人虽少爱人多。
明朝说与诗人道,水部如今不姓何。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老更惊年改,闲先觉日长。
晴熏榆荚黑,春染柳梢黄。
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低平稳船舫,轻暖好衣裳。
白角三升榼,红茵六尺床。
偶游难得伴,独醉不成狂。
我有中心乐,君无外事忙。
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独树一作:独戍)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