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分类: 写景
李白: 写景
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译文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注释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猜您喜欢
洛城春晚。
垂杨乱掩红楼半。
小池轻浪纹如篆。
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
关山有限情无限。
待君重见寻芳伴。
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秋声咽塞笳,边气肃霜华。
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鸿鹄归何处,长天空落霞。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
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
客有桂阳至,能吟山鹧鸪。
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
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
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
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
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
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一身竟无托,远与孤蓬征。
千里失所依,复将落叶并。
中途偶良朋,问我将何行。
欲献济时策,此心谁见明。
君王制六合,海塞无交兵。
壮士伏草间,沉忧乱纵横。
飘飘不得意,昨发南都城。
紫燕枥下嘶,青萍匣中鸣。
投躯寄天下,长啸寻豪英。
耻学琅琊人,龙蟠事躬耕。
富贵吾自取,建功及春荣。
我愿执尔手,尔方达我情。
相知同一己,岂惟弟与兄。
抱子弄白云,琴歌发清声。
临别意难尽,各希存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