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分类: 写景
李白: 写景
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译文
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注释
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绣颊: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皓月临空,波光滟滟。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美,唤起人的美感。
猜您喜欢
代马不思越。
越禽不恋燕。
情性有所习。
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
今戍龙庭前。
惊沙乱海日。
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
白首没三边。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云山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
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
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
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丝牵情绕。
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
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
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已晓。
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
宁知丧乱后,更有一珠归。
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钓水路非远,连鳌意何深。
终期龙伯国,与尔相招寻。
谁翻乐府凄凉曲?
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