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夜雪

元代 · 吴景奎

天低野阔冻云同,脉脉绥绥向晚空。
窗影渐明疑近晓,竹声频折怪无风。

夜雪

唐代 ·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分类: 冬天   

白居易: 冬天   

背景

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11

译文

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注释

讶:惊讶。衾枕:被子和枕头。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赏析

前两句“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后两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诗人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全用侧面烘托,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这首诗朴实自然,诗境平易,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

夜雪

宋代 · 宋自逊

雪眼羞明夜转飞,梅花未觉竹先知。
一炉柴火三杯酒,谁记山阴有戴逵。

夜雪

宋代 · 朱翌

夜雪群山雪,寒欺一把茅。
红炉无宿火,黄娟有新抄。
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
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

夜雪

宋代 · 朱翌

夜集群山雪,寒欺一把茅。
红炉无宿火,黄绢有新抄。
坐久灯排粟,杯行橘解包。
颓然投败絮,老懒信儿嘲。

夜雪

明代 · 顾璘

色换虚窗曙,寒侵陋室穷。
雁迷天一色,鸡唱夜方中。
客棹帆应重,薰笼火不空。
此时钟岳影,白昼宛疑同。

夜雪

明代 · 释函可

一榻浑如水,雪天未肯明。
怜吾愁不寐,到户寂无声。
白满思山谷,寒多念友生。
正当孤绝际,忽听晓钟鸣。

猜您喜欢

答蒋山宝公塔下高阁

元代 · 吴景奎

宝公塔下登高阁,目尽东南半壁天。
江接秦淮围故国,地连吴楚渺平川。
猿惊鹤怨移文在,虎踞龙蟠王气偏。
闻说先皇游幸日,白豪千丈礼金仙。

自山中归鉴湖别业

元代 · 吴景奎

数椽茅舍清江曲,六月炎天困郁蒸。
赖有青山围故宅,归来赤脚蹋层冰。
石泉松籁为琴筑,野蔌山肴荐豆豋。
明日回头望丘壑,芙蓉半出白云层。

赤松杂咏 其三 濯缨堂

元代 · 吴景奎

参天老树倚高寒,谁濯尘缨向激湍。
夜半仙人来洗鹤,手翻明月弄潺湲。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