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
探梅人过溪桥。
背景
这很有可能是张可久来到鲁卿的茅舍后,对鲁卿描述的路过溪桥时的所见与所想,而用笔记录下来的。
译文
满院青苔一株株古树萧萧,苍云片片一江秋水迢迢。满山红叶掩映得山斋小小,有谁曾经找到?高尚的人走过的桥。
注释
鲁卿:一位隐居山寺的隐者。萧萧:风吹树林木摇动的声音。此处形容冷清幽静。迢迢:高、远貌。探梅人:指作者自己。梅,比喻高士。
赏析
张可久这首《天净沙》,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这首小令笔墨简淡,风神高远。上半幅写景即写人,写出了隐者的品格风致。下半幅写自己来探望隐者,写出立刻深挚的友情。明朝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势》云:“张小山之词,如瑶天笙鹤”,“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吃烟火食气”。凡此皆可于此首小令证之。究极而论,此首小令造境之高远,乃出自小山对于隐逸之真诚向往。【4】 全曲通过对秋云、秋水、秋木的描写,构建出高远、清幽的境界,营造出静谧的禅境。通过对斋庵及其环境的描写,表现鲁卿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自己的向往之情。
头三句写景。首句“青苔古木萧萧”,讲古木萧萧,青苔丛生。“青苔古木”,是构成首句物境的基础,青苔结生于古木之上,亦可以将青苔、古木理解为并立的意象。“萧萧”一词,一般用来形容木叶肃杀、飘落的情态,这里也是用来衬托秋日山中凄清、古静的气氛。
“苍云秋水迢迢”,写水云状貌。“苍云”是高空长云,有宏阔的气象;“秋水”有平沙落雁相伴,皆染秋色。“迢迢”修饰“秋水”,结构同“萧萧”修饰“古木”一样。“秋水迢迢”突出秋水长空一色的景貌,这里的“迢迢”其实也感染了“苍云”的色彩。
“红叶山斋小小”,写鲁卿山斋所在,有红叶飞落环绕,与肃杀的古木、旷远的云水相比,山斋不过是“小小”的一座。但“山斋”与前二者不同的是,青苔木色、云水长天,都是肃杀清远的“黑白照片”,而环绕“山斋”的“红叶”却是秋季最艳丽的色彩的代表。
前三句用相同的句子结构,由小至大、又由大入小地勾画出秋山云水的样貌。从色彩和结构的丰富性上来讲,“青苔古木萧萧”最肃杀,“青苔”“古木”都是较死板、幽深的物象;“苍云秋水迢迢”,使境界顿时开阔,色彩也更明亮了;“红叶山斋小小”,一“红”一“小”,与前文形成对比——“红”与“萧萧”“苍云”对照,形成鲜艳的色彩刺激,“小”与“萧萧”“迢迢”对照,实际上是把焦点集中到了“山斋”上来。
红叶”使得“山斋”成了前三句秋山云水图的中心,但“山斋”之“小”又为后文的继续展开留下了余地。其一。将鲁卿的“山斋”放到了巨大的秋山云水背景中;其二,“山斋”之“小”突出了它的幽深,这就使得下文“有谁曾到”的句子显得十分自然了。
后一部分“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写的其实还是鲁卿斋的幽深,不过换了一个角度,并加了一些意思。所谓“探梅人”,指的是作家自己。“梅”不是秋日的物象,但梅的枝劲花清,自古是高士隐者的代表,作家说自己是“探梅人”,就是把鲁卿比作梅—般的高士来赞扬了。
过溪桥”是一个过程,作家想要探访“山斋”,但还在路上,刚刚踏过小溪上的石板桥。这样的写法。从效果上应和了前文“有谁曾到”的疑问,连诚心探访的作家都只是方过溪桥,他人自然是不知有此处了。
《天净沙》常用来写秋景、抒悲远之情。这首《天净沙》,则是通过秋景的衬托,写高士鲁卿的隐逸。一句“探梅人过溪桥”,带着些许禅意。
猜您喜欢
山中杂兴二首
人生可怜,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江山好处追游遍,古意翛然。
琵琶恨青衫乐天,洞箫寒赤壁坡仙。
村酒好溪鱼贱,芙蓉岸边,醉上钓鱼船。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解名缰。
故园老树应无恙,梦绕沧浪。
伴赤松归欤子房,赋寒梅瘦却何郎。
溪桥上,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次韵二首
寻思几般,围腰玉瘦,约腕金宽。
怕春归又是春将半,信杳青鸾。
赋离恨花笺短短,散清愁柳絮漫漫。
阑干畔,芳枝绿满,梅子替心酸。
相思故人,钗分恨股,粉印娇痕。
数归期屈得春纤困,两地销魂。
楼外青山隐隐,花前红雨纷纷。
天涯近,回头楚云,新月破黄昏。
野梅
风姿澹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
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
花自老青山路边,梦不到白玉堂前。
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
望仙子诗卷
沧浪小龙,翩翩桂旗,隐隐莲峰。
歌尘隔断蓬莱洞,此夜相逢。
羽衣曲蟾华月宫,紫箫声鹤背天风。
游仙梦,青山万重,云冷玉芙蓉。
湖上酸斋索赋
寻春底忙,金鞭弄影,翠袖藏香。
彩笺诗满西湖上,误入平康。
到处莺花醉乡,当家风月排场。
贪游荡,马嘶绿杨,占断紫云娘。
送别二首
分飞断肠,花笺写恨,粉腕留香。
临行体倚危楼望,总是凄凉。
人去去寒烟树苍,马箫箫落日沙黄。
牙床上,相思夜长,翠被梦鸳鸯。
愁春未醒,芳心可可,旧友卿卿。
乍分飞早是相思病,几度伤情。
思往事银瓶坠井,赋离怀象管呵冰。
人孤另,梅花月明,熬尽短学灯。
湖上
通仙旧冢,西施淡妆,坡老衰翁。
香云一枕繁华梦,流水光中。
暮霭钟声故宫,夕阳塔影高峰。
桃源洞,花开乱红,无树著春风。
过钓台
穷通异乡,故人别后,短棹沧浪。
相寻下榻云霄上,旧日疏狂。
魂梦远不知汉光,脚头睡只记刘郎。
山无恙,归耕富阳,千古占桐江。
金华道中二首
西风瘦马,遥天去鸿,落日昏鸦。
数前程掐得个归藏卦,梦到山家。
柳下纶竿钓槎,水边篱落梅花。
渔樵话,从头儿听他,白发耐乌纱。
营营苟苟,纷纷扰扰,莫莫休休。
厌红尘拂断归山袖,明月扁舟。
留几册梅诗占手,盖三间茅屋遮头。
还能够,牧羊儿肯留,相伴赤松游。
题位
朱门半掩,花笺自检,绣线慵拈。
相思有债前生欠,今日新添。
弹旧曲徒劳玉纤,遣春愁不离眉尖。
黄昏渐,青山一点,新月挂冰蟾。
客中九日
乾坤俯仰,贤愚醉醒,今古兴亡。
剑花寒夜坐归心壮,又是他乡。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
龙山上,西风树响,吹老鬓毛霜。
武夷山中
落花流水出桃源,暖翠晴云满药田。
流金古像开香殿,步虚声未远,鹤飞来认得神仙。
傍草漫山径,幽花隐洞天,玉女溪边。
山中隐居
丹翁投老得长生,白鹤依人认小名。
青山换主随他姓,叹乾坤一草亭,半年不出岩扃。
写十卷《续仙传》,和一篇《陋室铭》,补注《茶经》。
怀古
秋风远塞皂雕旗,明月高台金凤杯。
红妆肯为苍生计,女妖娆能有几?
两蛾眉千古光辉。
汉和番昭君去,越吞吴西子归,战马空肥。
黄山道中
何人礼斗上松梢?
有客题名刻树腰。
指前峰半日行来到,这山不是小,洞天宽容我诗豪。
白云观欹仙枕,朱砂泉流药瓢,紫兰宫玉女吹箫。
两袖刚风凌倒景。
小磴松声,独上招提境。
碧水流云三百顷。
白龙飞过青天影。
折脚铛中留苦茗。
野菊生花,犹记丹砂井。
吹罢玉箫山月冷。
暖日宜乘轿,春风堪信马。
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
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
来往画船边,招飐青旗挂。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嫉邪霜气直,问俗春辞柔。
日户昼辉静,月杯夜景幽。
咏惊芙蓉发,笑激风飚秋。
鸾步独无侣,鹤音仍寡俦。
幸沾分寸顾,散此千万忧。
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
霜凋逐臣发,日忆明光宫。
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
平衢骋高足,逸翰凌长风。
舞袖拂秋月,歌筵闻早鸿。
送君日千里,良会何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