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背景
诗人创作此诗正是在中秋的夜晚,联想到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而此刻正是诗人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所以在如此佳节,又是诗人得意之时,以此背景,诗人创作了此诗。
译文
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注释
露华新: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
嫦娥:多种说法,有说中国神话人物、后羿之妻等。
赏析
“零落的桂花花瓣,带着星星点点的露珠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边散落了下来。”多么美好的场景啊!仿佛如人间仙境一般的场景正是出自唐朝诗人皮日休的七言绝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我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如此的好诗,读了心清气爽,也不禁对古人的中秋佳节浮想联翩。
猜您喜欢
东莞为著姓,奕代皆隽哲。
强学取科第,名声尽孤揭。
自为方州来,清操称凛冽。
唯写坟籍多,必云清俸绝。
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于月。
札吏指欲胼,万通排未阕。
楼船若夏屋,欲载如垤㙞。
转徙入吴都,纵横碍门闑。
缥囊轻似雾,缃帙殷于血。
以此为基构,将斯用贻厥。
重于通侯印,贵却全师节。
我爱参卿道,承家能介洁。
潮田五万步,草屋十馀楶。
微宦不能去,归来坐如刖。
保兹万卷书,守慎如羁绁。
念我曾苦心,相逢无间别。
引之看秘宝,任得穷披阅。
轴闲翠钿剥,签古红牙折。
帙解带芸香,卷开和桂屑。
枕兼石锋刃,榻共松疮疖。
一卧寂无諠,数编看尽彻。
或携归廨宇,或把穿林樾。
挈过太湖风,抱宿支硎雪。
如斯未星纪,悉得分毫末。
剪除幽僻薮,涤荡玄微窟。
学海正狂波,予头向中{殳頁}。
圣人患不学,垂诫尤为切。
苟昧古与今,何殊瘖共{目闋}。
昔之慕经史,有以佣笔札。
何况遇斯文,借之不曾辍。
吾衣任縠纑,吾食甘糠覈。
其道苟可光,斯文那自伐。
何竹青堪杀,何蒲重好截。
如能盈兼两,便足酬饥渴。
有此竞苟荣,闻之兼可哕。
东皋耨烟雨,南岭提薇蕨。
何以谢徐君,公车不闻设。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小学古诗 写景 惜春 早教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婀娜枝香拂酒壶,向阳疑是不融酥。
晚来嵬峨浑如醉,惟有春风独自扶。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
惊怪儿童呼不得,尽冲烟雨漉车螯。
严陵滩势似云崩,钓具归来放石层。
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