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分类: 楚辞 

屈原: 楚辞 

背景

《天问》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楚辞集注》:岳麓书社,2013.01:第83页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平?
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居住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能把话讲?
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能安然不动?
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能将他斩首?
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能将其无情放逐?
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能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能对她中意欣赏?
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
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
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前来依傍?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能辨贤能?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竞为了什么缘故?
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能心怀畏惧?
上帝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名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他能杀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光大?

参考资料:
1、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注释

遂:往。传道:传说。
上下:指天地。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时:通“是”,这样。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圜:天体。九重:九层。
功:事。
斡: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
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
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
隅:角落。隈:弯曲的地方。
沓: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明:天亮。晦:夜晚。
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
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阖:关闭。
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曜灵:太阳。
任:胜任。汩: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
佥:皆。课:考察。行:用。
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
遏: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
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
窴:通“填”。
方:分。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通“历”。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墬:古“地”字。
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洿:深,一说挖掘。
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尻,尾。
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
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
不死:长生不死。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
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
延:长。
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力:精力。献:贡献。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降省:下来视察。
嵞(tú):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厥身是继:继,继嗣。
胡:为什么。维:语助词。快:快意。鼌饱:鼌(zhāo)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禹的儿子。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后:君主。卒:通“猝”。离,通“罹”,遭受。蠥(niè):忧患。
惟:通“罹”。而能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也。”达,逃脱。
射鞫(j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作:通“祚”,帝位。革:革除。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屠:裂剥。而死分竟地:竟,委,抛弃。
帝:天帝。降:派下。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雒(luò)嫔(pín):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挟。珧(yáo):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利:用。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封:大。
蒸:冬祭。膏:肥美的肉。后帝:天帝。若:顺悦。
浞(zhuó):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纯狐:羿的妻子。眩:迷惑。妻:指羿妻。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能射穿七层皮革。交:合力。吞:消灭。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征:西行。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
秬(jù)黍:黑黍。莆(pú):即“蒲”,水草。雚(huán):通“萑(huán)”,芦类植物。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由:原因。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疾:罪行。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ní)婴茀(fú):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阳:阳气。
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撰,具有。协胁,胁骨骈生。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鳌,大龟。抃(biàn),拍手,四肢挥动。
释:放弃。陵行:在陆上行走。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浇,人名,寒浞的儿子。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逐犬,打猎。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女歧,浇嫂。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颠易厥首,指错砍了女歧的头。颠,砍掉。殆,危险。
汤谋易旅:汤,“浇”的讹字。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道,方法。
桀伐蒙山: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蒙山,古国名。
妺(mò)嬉(xī)何肆,汤何殛(jí)焉: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肆,罪。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舜闵在家,父何以鳏(guān),是说舜在成家问题上忧愁,他父亲为什么老让他独身?
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huáng)台:玉台。成:层。极:尽,看透的意思。
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
弟:指舜弟象。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迄,当为“逃”。古,古公亶父。南岳:指霍山。止:居留。
去:一本作“夫”。斯:这里,是吴地。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鹄:天鹅,此处指鹄羹。饰玉:装饰美玉的鼎。后帝:指商汤。飨:请人享用。
帝:帝汤。降观:视察民情。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致罚,给予惩罚。服:“民”的讹字。说,通“悦”。
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玄鸟:燕子。贻:或作“诒”,赠送。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臧:善。
弊:通“庇”,寄居。有扈:即有易。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平,通“骿(pián)”,并胁。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hù):当作“有易”。牧竖:指王亥。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王恒,王亥之弟。季:王亥的父亲。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营:居。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但:疑通作“旦”。
昏:黄昏。微:通“昧”。有狄:有易。
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鸟:鸮(xiāo)。萃:聚集。棘:酸枣树。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谓亥与弟恒并淫有易之女,致亥被杀身死,故曰“危害厥兄”。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有莘:国名。爰:乃。极:到。
乞:索取。小臣:奴隶,指伊尹。吉妃:善妃。
小子:小孩,指伊尹。
媵(yìng):陪嫁。
出:释放。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辠(zuì)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心中不能忍受。帝:指夏桀。
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吾:指周。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列,分解。纣躬,纣的身体。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揆:谋划。发,周武王的名。命:国运。咨嗟:叹息。
反:一本作“及”,等到。伊:助词,无义。
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并驾齐驱。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周昭王。南土:南方,指楚国。底:到。
逢:迎。雉:野鸡。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周流:周游。
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妖人。炫,炫耀。号:吆喝,叫卖。
周幽:周幽王。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反侧:反复无常。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卒然:终于。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乱惑:疯狂昏迷。
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服,用。
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逆:抵触,违背。
雷开:纣的奸臣。
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一德:相同的品德。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箕子详狂:箕子:纣的叔父。
稷:后稷,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长子。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燠(yù),温暖。
何冯弓挟矢:冯,通“秉”,持。将,资。
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号:“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分类: 楚辞 

屈原: 楚辞 

背景

《天问》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楚辞集注》:岳麓书社,2013.01:第83页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平?
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居住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能把话讲?
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能安然不动?
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能将他斩首?
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能将其无情放逐?
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能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能对她中意欣赏?
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
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
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前来依傍?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能辨贤能?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竞为了什么缘故?
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能心怀畏惧?
上帝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名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他能杀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光大?

参考资料:
1、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注释

遂:往。传道:传说。
上下:指天地。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时:通“是”,这样。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圜:天体。九重:九层。
功:事。
斡: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
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
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
隅:角落。隈:弯曲的地方。
沓: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明:天亮。晦:夜晚。
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
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阖:关闭。
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曜灵:太阳。
任:胜任。汩: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
佥:皆。课:考察。行:用。
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
遏: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
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
窴:通“填”。
方:分。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通“历”。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墬:古“地”字。
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洿:深,一说挖掘。
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尻,尾。
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
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
不死:长生不死。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
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
延:长。
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力:精力。献:贡献。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降省:下来视察。
嵞(tú):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厥身是继:继,继嗣。
胡:为什么。维:语助词。快:快意。鼌饱:鼌(zhāo)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禹的儿子。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后:君主。卒:通“猝”。离,通“罹”,遭受。蠥(niè):忧患。
惟:通“罹”。而能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也。”达,逃脱。
射鞫(j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作:通“祚”,帝位。革:革除。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屠:裂剥。而死分竟地:竟,委,抛弃。
帝:天帝。降:派下。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雒(luò)嫔(pín):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挟。珧(yáo):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利:用。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封:大。
蒸:冬祭。膏:肥美的肉。后帝:天帝。若:顺悦。
浞(zhuó):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纯狐:羿的妻子。眩:迷惑。妻:指羿妻。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能射穿七层皮革。交:合力。吞:消灭。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征:西行。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
秬(jù)黍:黑黍。莆(pú):即“蒲”,水草。雚(huán):通“萑(huán)”,芦类植物。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由:原因。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疾:罪行。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ní)婴茀(fú):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阳:阳气。
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撰,具有。协胁,胁骨骈生。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鳌,大龟。抃(biàn),拍手,四肢挥动。
释:放弃。陵行:在陆上行走。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浇,人名,寒浞的儿子。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逐犬,打猎。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女歧,浇嫂。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颠易厥首,指错砍了女歧的头。颠,砍掉。殆,危险。
汤谋易旅:汤,“浇”的讹字。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道,方法。
桀伐蒙山: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蒙山,古国名。
妺(mò)嬉(xī)何肆,汤何殛(jí)焉: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肆,罪。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舜闵在家,父何以鳏(guān),是说舜在成家问题上忧愁,他父亲为什么老让他独身?
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huáng)台:玉台。成:层。极:尽,看透的意思。
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
弟:指舜弟象。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迄,当为“逃”。古,古公亶父。南岳:指霍山。止:居留。
去:一本作“夫”。斯:这里,是吴地。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鹄:天鹅,此处指鹄羹。饰玉:装饰美玉的鼎。后帝:指商汤。飨:请人享用。
帝:帝汤。降观:视察民情。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致罚,给予惩罚。服:“民”的讹字。说,通“悦”。
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玄鸟:燕子。贻:或作“诒”,赠送。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臧:善。
弊:通“庇”,寄居。有扈:即有易。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平,通“骿(pián)”,并胁。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hù):当作“有易”。牧竖:指王亥。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王恒,王亥之弟。季:王亥的父亲。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营:居。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但:疑通作“旦”。
昏:黄昏。微:通“昧”。有狄:有易。
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鸟:鸮(xiāo)。萃:聚集。棘:酸枣树。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谓亥与弟恒并淫有易之女,致亥被杀身死,故曰“危害厥兄”。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有莘:国名。爰:乃。极:到。
乞:索取。小臣:奴隶,指伊尹。吉妃:善妃。
小子:小孩,指伊尹。
媵(yìng):陪嫁。
出:释放。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辠(zuì)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心中不能忍受。帝:指夏桀。
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吾:指周。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列,分解。纣躬,纣的身体。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揆:谋划。发,周武王的名。命:国运。咨嗟:叹息。
反:一本作“及”,等到。伊:助词,无义。
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并驾齐驱。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周昭王。南土:南方,指楚国。底:到。
逢:迎。雉:野鸡。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周流:周游。
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妖人。炫,炫耀。号:吆喝,叫卖。
周幽:周幽王。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反侧:反复无常。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卒然:终于。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乱惑:疯狂昏迷。
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服,用。
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逆:抵触,违背。
雷开:纣的奸臣。
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一德:相同的品德。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箕子详狂:箕子:纣的叔父。
稷:后稷,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长子。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燠(yù),温暖。
何冯弓挟矢:冯,通“秉”,持。将,资。
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号:“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分类: 楚辞 

屈原: 楚辞 

背景

《天问》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楚辞集注》:岳麓书社,2013.01:第83页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平?
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居住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能把话讲?
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能安然不动?
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能将他斩首?
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能将其无情放逐?
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能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能对她中意欣赏?
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
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
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前来依傍?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能辨贤能?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竞为了什么缘故?
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能心怀畏惧?
上帝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名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他能杀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光大?

参考资料:
1、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注释

遂:往。传道:传说。
上下:指天地。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时:通“是”,这样。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圜:天体。九重:九层。
功:事。
斡: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
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
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
隅:角落。隈:弯曲的地方。
沓: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明:天亮。晦:夜晚。
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
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阖:关闭。
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曜灵:太阳。
任:胜任。汩: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
佥:皆。课:考察。行:用。
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
遏: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
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
窴:通“填”。
方:分。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通“历”。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墬:古“地”字。
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洿:深,一说挖掘。
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尻,尾。
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
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
不死:长生不死。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
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
延:长。
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力:精力。献:贡献。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降省:下来视察。
嵞(tú):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厥身是继:继,继嗣。
胡:为什么。维:语助词。快:快意。鼌饱:鼌(zhāo)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禹的儿子。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后:君主。卒:通“猝”。离,通“罹”,遭受。蠥(niè):忧患。
惟:通“罹”。而能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也。”达,逃脱。
射鞫(j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作:通“祚”,帝位。革:革除。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屠:裂剥。而死分竟地:竟,委,抛弃。
帝:天帝。降:派下。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雒(luò)嫔(pín):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挟。珧(yáo):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利:用。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封:大。
蒸:冬祭。膏:肥美的肉。后帝:天帝。若:顺悦。
浞(zhuó):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纯狐:羿的妻子。眩:迷惑。妻:指羿妻。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能射穿七层皮革。交:合力。吞:消灭。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征:西行。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
秬(jù)黍:黑黍。莆(pú):即“蒲”,水草。雚(huán):通“萑(huán)”,芦类植物。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由:原因。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疾:罪行。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ní)婴茀(fú):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阳:阳气。
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撰,具有。协胁,胁骨骈生。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鳌,大龟。抃(biàn),拍手,四肢挥动。
释:放弃。陵行:在陆上行走。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浇,人名,寒浞的儿子。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逐犬,打猎。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女歧,浇嫂。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颠易厥首,指错砍了女歧的头。颠,砍掉。殆,危险。
汤谋易旅:汤,“浇”的讹字。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道,方法。
桀伐蒙山: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蒙山,古国名。
妺(mò)嬉(xī)何肆,汤何殛(jí)焉: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肆,罪。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舜闵在家,父何以鳏(guān),是说舜在成家问题上忧愁,他父亲为什么老让他独身?
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huáng)台:玉台。成:层。极:尽,看透的意思。
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
弟:指舜弟象。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迄,当为“逃”。古,古公亶父。南岳:指霍山。止:居留。
去:一本作“夫”。斯:这里,是吴地。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鹄:天鹅,此处指鹄羹。饰玉:装饰美玉的鼎。后帝:指商汤。飨:请人享用。
帝:帝汤。降观:视察民情。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致罚,给予惩罚。服:“民”的讹字。说,通“悦”。
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玄鸟:燕子。贻:或作“诒”,赠送。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臧:善。
弊:通“庇”,寄居。有扈:即有易。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平,通“骿(pián)”,并胁。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hù):当作“有易”。牧竖:指王亥。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王恒,王亥之弟。季:王亥的父亲。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营:居。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但:疑通作“旦”。
昏:黄昏。微:通“昧”。有狄:有易。
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鸟:鸮(xiāo)。萃:聚集。棘:酸枣树。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谓亥与弟恒并淫有易之女,致亥被杀身死,故曰“危害厥兄”。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有莘:国名。爰:乃。极:到。
乞:索取。小臣:奴隶,指伊尹。吉妃:善妃。
小子:小孩,指伊尹。
媵(yìng):陪嫁。
出:释放。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辠(zuì)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心中不能忍受。帝:指夏桀。
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吾:指周。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列,分解。纣躬,纣的身体。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揆:谋划。发,周武王的名。命:国运。咨嗟:叹息。
反:一本作“及”,等到。伊:助词,无义。
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并驾齐驱。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周昭王。南土:南方,指楚国。底:到。
逢:迎。雉:野鸡。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周流:周游。
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妖人。炫,炫耀。号:吆喝,叫卖。
周幽:周幽王。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反侧:反复无常。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卒然:终于。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乱惑:疯狂昏迷。
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服,用。
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逆:抵触,违背。
雷开:纣的奸臣。
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一德:相同的品德。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箕子详狂:箕子:纣的叔父。
稷:后稷,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长子。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燠(yù),温暖。
何冯弓挟矢:冯,通“秉”,持。将,资。
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号:“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分类: 楚辞 

屈原: 楚辞 

背景

《天问》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楚辞集注》:岳麓书社,2013.01:第83页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平?
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居住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能把话讲?
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能安然不动?
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能将他斩首?
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能将其无情放逐?
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能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能对她中意欣赏?
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
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
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前来依傍?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能辨贤能?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竞为了什么缘故?
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能心怀畏惧?
上帝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名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他能杀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光大?

参考资料:
1、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注释

遂:往。传道:传说。
上下:指天地。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时:通“是”,这样。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圜:天体。九重:九层。
功:事。
斡: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
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
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
隅:角落。隈:弯曲的地方。
沓: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明:天亮。晦:夜晚。
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
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阖:关闭。
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曜灵:太阳。
任:胜任。汩: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
佥:皆。课:考察。行:用。
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
遏: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
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
窴:通“填”。
方:分。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通“历”。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墬:古“地”字。
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洿:深,一说挖掘。
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尻,尾。
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
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
不死:长生不死。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
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
延:长。
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力:精力。献:贡献。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降省:下来视察。
嵞(tú):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厥身是继:继,继嗣。
胡:为什么。维:语助词。快:快意。鼌饱:鼌(zhāo)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禹的儿子。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后:君主。卒:通“猝”。离,通“罹”,遭受。蠥(niè):忧患。
惟:通“罹”。而能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也。”达,逃脱。
射鞫(j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作:通“祚”,帝位。革:革除。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屠:裂剥。而死分竟地:竟,委,抛弃。
帝:天帝。降:派下。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雒(luò)嫔(pín):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挟。珧(yáo):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利:用。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封:大。
蒸:冬祭。膏:肥美的肉。后帝:天帝。若:顺悦。
浞(zhuó):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纯狐:羿的妻子。眩:迷惑。妻:指羿妻。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能射穿七层皮革。交:合力。吞:消灭。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征:西行。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
秬(jù)黍:黑黍。莆(pú):即“蒲”,水草。雚(huán):通“萑(huán)”,芦类植物。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由:原因。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疾:罪行。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ní)婴茀(fú):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阳:阳气。
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撰,具有。协胁,胁骨骈生。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鳌,大龟。抃(biàn),拍手,四肢挥动。
释:放弃。陵行:在陆上行走。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浇,人名,寒浞的儿子。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逐犬,打猎。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女歧,浇嫂。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颠易厥首,指错砍了女歧的头。颠,砍掉。殆,危险。
汤谋易旅:汤,“浇”的讹字。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道,方法。
桀伐蒙山: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蒙山,古国名。
妺(mò)嬉(xī)何肆,汤何殛(jí)焉: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肆,罪。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舜闵在家,父何以鳏(guān),是说舜在成家问题上忧愁,他父亲为什么老让他独身?
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huáng)台:玉台。成:层。极:尽,看透的意思。
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
弟:指舜弟象。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迄,当为“逃”。古,古公亶父。南岳:指霍山。止:居留。
去:一本作“夫”。斯:这里,是吴地。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鹄:天鹅,此处指鹄羹。饰玉:装饰美玉的鼎。后帝:指商汤。飨:请人享用。
帝:帝汤。降观:视察民情。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致罚,给予惩罚。服:“民”的讹字。说,通“悦”。
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玄鸟:燕子。贻:或作“诒”,赠送。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臧:善。
弊:通“庇”,寄居。有扈:即有易。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平,通“骿(pián)”,并胁。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hù):当作“有易”。牧竖:指王亥。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王恒,王亥之弟。季:王亥的父亲。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营:居。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但:疑通作“旦”。
昏:黄昏。微:通“昧”。有狄:有易。
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鸟:鸮(xiāo)。萃:聚集。棘:酸枣树。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谓亥与弟恒并淫有易之女,致亥被杀身死,故曰“危害厥兄”。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有莘:国名。爰:乃。极:到。
乞:索取。小臣:奴隶,指伊尹。吉妃:善妃。
小子:小孩,指伊尹。
媵(yìng):陪嫁。
出:释放。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辠(zuì)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心中不能忍受。帝:指夏桀。
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吾:指周。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列,分解。纣躬,纣的身体。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揆:谋划。发,周武王的名。命:国运。咨嗟:叹息。
反:一本作“及”,等到。伊:助词,无义。
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并驾齐驱。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周昭王。南土:南方,指楚国。底:到。
逢:迎。雉:野鸡。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周流:周游。
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妖人。炫,炫耀。号:吆喝,叫卖。
周幽:周幽王。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反侧:反复无常。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卒然:终于。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乱惑:疯狂昏迷。
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服,用。
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逆:抵触,违背。
雷开:纣的奸臣。
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一德:相同的品德。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箕子详狂:箕子:纣的叔父。
稷:后稷,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长子。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燠(yù),温暖。
何冯弓挟矢:冯,通“秉”,持。将,资。
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号:“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

先秦 · 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
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
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
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
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
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妺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鳏?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亿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循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辠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朝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足,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炫,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沈之?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后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佑?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分类: 楚辞 

屈原: 楚辞 

背景

《天问》为屈原所作。屈原被逐,心中忧愁憔悴。彷徨于川泽之间,游荡在平原丘陵之上。四下游览之后,身体疲惫,于壁画下修养精神,抬头正看到所绘图案,于是在墙壁上书写了文字,以抒发心中的愤懑之情。

参考资料:
1、(汉)王逸章句;(宋)洪兴祖补注;夏剑钦校点.《楚辞章句补注·楚辞集注》:岳麓书社,2013.01:第83页

译文

请问:远古开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给后代?
天地尚未成形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够探究其中原因?
大气一团迷蒙无物,凭什么将它识别认清?
白天光明夜日屯黑暗,究竞它是如何安排?
阴阳参合而生万物,何为本源何为演变?
传说青天浩渺共有九重,是谁曾去环绕量度?
如此规模巨大的工程,是谁开始把它建造?
斗柄的轴绳系在何处?天极遥远延伸到何方?
八个擎天之柱撑在哪里?大地为何低陷东南?
天的中央与八方四面,究竟在哪里依傍相连?
边边相交隅角众多,有谁能统计周全?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十二区域怎样划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列陈究竟何如?
太阳早上从汤谷出来,夜晚在蒙汜栖息。
从天亮直到天黑,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竟然能够死而再重生?
对月亮有什么好处,而有玉兔在其腹中?
神女女岐并没有丈夫,为何会有九个儿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天地和气又在哪里?
关闭什么门使得天黑?开启什么门使得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如果鲧不能胜任治水,众人为何仍将他推举?
既然都说没有可担忧,为何不让他尝试?
太阳的运行靠鸱龟或曳或衔,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马上大功告成,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长久将鲧禁闭羽山,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继承前人未竟事业,终于完成先父遗志。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所用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怎样才能将它填平?
土地肥瘠可分九等,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河海如何顺利流通?
鲧经营了哪些事业?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共工勃然大怒,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水流东海总不满溢,谁又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形成狭长地势,长出地方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它的居住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它的高度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怎会有哪里照不到,何需烛龙用其神光照耀?
羲和的神车尚未出行,若木之花为何便大放光芒?
什么地方冬日常暖?什么地方夏日寒凉?
什么地方有岩石成林?什么野兽能把话讲?
哪有着无角虬龙,背着熊罴游乐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叶分九叉,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怪鸟鬿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怜爱涂山女与之匹配,儿子诞生得到继嗣。
为何嗜欲与人相同,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急于朝见天帝,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使她肢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有宝弓珧弧套着上好的扳指,前去把那巨大的野猪射猎追赶。
为何羿将肥肉献上蒸祭,天帝心中却并不以为善?
寒浞娶了羿妃纯狐氏女,又迷惑她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七层皮革,却被其妻与浞合力杀戮?
道路险阻,向西而行,山岩重重,如何穿越?
鲧将身躯化为黄熊,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泰,芦苇水滩也已开垦经营。
为何鲧遭驱逐如同四凶,难道他真的恶贯满盈?
嫦娥白虹披身作为衣饰,为何打扮得如此堂皇?
从何处得到不死之药,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蓱翳号呼下雨,他是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四肢,神山怎样才能安然不动?
龙伯巨人舍弃舟船行走陆地,又是怎样将灵龟钓离大海?
浇来到嫂子门口,他对嫂子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趁机就能将他斩首?
女歧借着缝补衣服,而且与浇同宿一房。
为何错砍女歧首级,使她亲身遭遇祸殃?
浇策划整顿军旅,如何制造甲胄使其坚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他用何种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所得的好处又是什么?
妺嬉为何如此恣肆淫虐?商汤怎能将其无情放逐?
舜对成家十分忧愁,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帝尧不告诉舜父,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从其最初的发展,谁能预料到后来?
玉台十层奢侈至极,当初有谁将其看透?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立,位。道,导引。王逸《章句》:“言伏羲始画八卦,修行道德,万民登以为帝,谁开导而尊尚之也?”
舜帝友爱依从他的弟弟,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身上涂满狗粪,就能避免危险状况?
古公亶父之时,吴伯是为让避王季,因而在霍山之下停留。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全因这两个哥哥让贤于弟弟?
以鹄羹玉鼎进献美馔,商汤君王欣然受用。
为何接收伊尹之计图谋伐桀,便能使桀终于走向灭亡?
商汤降临俯察四方,巧遇赏识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呜条受罚,黎民百姓欢欣异常?
简狄深居九层瑶台之上,帝喾怎能对她中意欣赏?
玄乌高飞送来其卵,简狄如何便有身孕?
王亥秉承王季美德,以其父亲为善德榜样。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落得只能放牧牛羊?
王亥在有易持盾跳舞,如何能把女子吸引?
有易女子丰腴细润,如何保养如此体态?
这有易国的放牧者,又在哪里遇到女子?
凶器袭来王亥被杀,女子究竟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美德,哪里得到其兄的牛羊?
却又为何远至班禄,不到清晨便及时回返?
黄昏时分追寻细微痕迹,有易国仍然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女子仍与王恒幽会淫乱?
王亥昏乱与弟共为淫虐,王亥被杀也正因如此。
为何与善变的有易女子淫乱,他的后代却反而盛昌不绝?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一直到达有莘氏之地。
本想求得奴隶伊尹,如何却又能得贤淑美妻?
莘国女采桑伊水边,空桑树中拾到小儿伊尹。
有莘国君为何又心起厌恶,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请盟约定甲子日清晨,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王师如苍鹰威武成群高飞,谁使他们同心会集?
武王将纣王裂体斩首,周公姬旦却并不赞许。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奠定周朝后又发叹息?
上天将天下授予殷商,纣的王位是如何施与?
等到殷朝兴起又使他灭亡,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兴起军队,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到达南方楚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难道只是迎来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挽炫耀,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复无常,何者受惩何者得佑?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辅佐的忠良,而听任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为何遭受压制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为何给他赏赐封爵?
为何贤臣品德虽同,却遭受不同结局?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生长子,帝喾为何将他憎恨?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天,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是怎样撤除岐地社庙,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祖先携宝迁居岐山,如何能使百姓前来依傍?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亲子肉酱,西伯心痛告祭于天。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在店中卖肉,姬昌为何能辨贤能?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文王为何大为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灵牌发动战役,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太子申生自缢而死,究竞为了什么缘故?
既然已经惊天动地,又有谁能心怀畏惧?
上帝既降下天命,为何王者却不谨慎修德?
既然已经统治天下,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身为商汤辅佐大臣,为何死后荣获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能使他的威名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周代王朝共公治民,厉王君主为何发怒?
国人生命原本微贱,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妇言不再采薇,白鹿为何将其庇佑?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一起饿死何乐可为?
哥哥拥有善咬猛犬,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交易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求功勋兴兵作战,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为何私通之人却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他能杀君自立,忠名更加显著光大?

参考资料:
1、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注释

遂:往。传道:传说。
上下:指天地。
冥昭:指昼夜。瞢暗:昏暗不明的样子。极:穷究。
冯翼:大气鼓荡流动的样子。象:本无实物存在的只可想象的形。
时:通“是”,这样。
三合:参错相合。三,通“参”。化:化生。
圜:天体。九重:九层。
功:事。
斡:转轴。维:绳。天极:天的顶端。加:安放。
八柱:古代传说有八座大山做支撑天空的柱子。当:在。
九天:指天的中央和八方。际:边界。属:连接。
隅:角落。隈:弯曲的地方。
沓:会合,指天地相合。十二:指古天文学家把天划分的十二区,每区都有星宿做标记。
蒙汜:古代神话中太阳在晚上停住的地方。
明:天亮。晦:夜晚。
夜光:月亮。德,德行,一说通“得”,得以。
顾菟:菟,即“兔”,“顾菟”是月中的兔名,闻一多认为即蟾蜍。
女岐:或作“女歧”,神话中的神女,没有丈夫而生了九歌孩子。合,匹配。取:得,生。
伯强:大厉疫鬼。惠气:和气。
阖:关闭。
角宿,二十八宿(xiù)之一,东方青龙的第一宿,由两颗星组成,夜里出现在东方,古代传说两颗星之间为天门。曜灵:太阳。
任:胜任。汩:治理。鸿:通“洪”,洪水。师:众人。尚:推举。
佥:皆。课:考察。行:用。
鸱龟曳衔:高亨(hēng)先生认为大概是古代神话,鲧治水的时候,有鸱龟引路,去偷息壤,鲧就听从他们。鸱,一种鸷(zhì)鸟,猫头鹰之类。曳,牵引。衔,马口铁。
顺欲:符合要求。帝:帝舜。刑:诛罚。
遏:禁闭。羽山:神话中的山名。施:通“弛”,释放。
伯禹:即禹,禹称帝前被封为夏伯,所以又称为伯禹。愎鲧:从鲧腹中生出来。
纂:继续。就:跟从。绪:事业。考:父亲。
窴:通“填”。
方:分。九则:指九州岛,一说分土田为九等。坟:划分。
应龙:有翅膀的龙,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用尾巴划地,禹就依此挖通江河,导水入海。厉:通“历”。
康回冯怒:康回即共工,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冯怒,大怒。冯,通“凭”,满。墬:古“地”字。
九州:传说禹治水后把天下分为九州。错:通“措”。洿:深,一说挖掘。
椭:狭而长。顺:与椭同义。衍:余。
悬圃:古代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顶和天相通的地方。其尻安在:问的是昆仑山上的悬圃,它的麓尾在哪里。尻,尾。
增城:神话中的地名,在昆仑山上。九重:九层。
四方之门:昆仑山四面的门。从:出入。
辟启:打开。
日安不到:什么地方太阳照射不到。烛龙:神话中的神。
羲和:传说中替太阳驾车的神。扬:扬鞭。若华:若木的花,若木传说生长在日入的地方。
何兽能言:王逸《章句》:“言天下何所有石木之林,林中有兽能言语者乎?”
虬(qiú):神话中的无角龙。
虺(huǐ):毒蛇。倏(shū)忽:往来飘忽。
不死:长生不死。长人:指防风氏。
靡蓱(蓱):一种奇怪的萍草。蓱,通“萍”。九衢:一个靡蓱叶分九个叉。枲(xǐ):麻的别名。
一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载:“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黑水:水名。玄趾:地名。三危:山名。
延:长。
鲮(líng)鱼:神话中的怪鱼。鬿(qí)堆:神话中的怪鸟。堆,通“隹(zhuī)”,隹同“雀”。
羿:神话传说中善于射箭的英雄人物。彃(bì):射。乌:乌鸦,指古代神话传说中太阳里面的三足乌。解羽:指太阳被射落,里面三足乌的羽翼散落下来。
力:精力。献:贡献。功:指治水功业。一说“之”犹“用”,“之力”与“献功”对文。降省:下来视察。
嵞(tú):即“涂”。涂山,地名,其所在有数说,皆有文献依据。通:通“婚”。台桑:古地名。
闵:忧。妃:配偶。匹合:婚配。厥身是继:继,继嗣。
胡:为什么。维:语助词。快:快意。鼌饱:鼌(zhāo)即“朝”,一朝饱食,比喻一时的快乐。
启:禹的儿子。益:启的贤臣,禹曾选定他继承帝位。后:君主。卒:通“猝”。离,通“罹”,遭受。蠥(niè):忧患。
惟:通“罹”。而能拘是达:益、启的传说较多,闻一多《天问疏证》说:“案《天问》似谓禹死,益立,启谋夺益位而事觉,卒为益所拘,故曰‘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启卒脱拘而出,攻益而夺之天下,故曰‘何启罹忧而能拘是达’也。”达,逃脱。
射鞫(jū):解说甚多,金开诚《楚辞选注》以为泛指武器,意思是说在启和益作战时,益的部下都向启交出武器,而对启无所伤害。
后益:即益,因做过君主,所以叫后益。作:通“祚”,帝位。革:革除。播降:指繁荣昌盛。播,通“蕃”。降,通“隆”。
棘(jí):急。宾:朝见。商:“帝”字之讹。
屠:裂剥。而死分竟地:竟,委,抛弃。
帝:天帝。降:派下。夷羿:东夷有穷国的君主,擅长射箭,驱逐夏太康,自立为君,后被寒浞杀死。革孽:变革夏政,祸害夏民。
雒(luò)嫔(pín):洛水的美女,即宓妃。
冯:挟。珧(yáo):蚌蛤的甲壳,用以修饰弓的两头,这里指弓。利:用。决: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象骨做成的用以钩弦的套子。封:大。
蒸:冬祭。膏:肥美的肉。后帝:天帝。若:顺悦。
浞(zhuó):即寒浞,传说是羿的相,谋杀羿而自立为君。纯狐:羿的妻子。眩:迷惑。妻:指羿妻。爰:于是。王逸《章句》:“言浞娶于纯狐氏女,眩惑爱之,遂与浞谋杀羿也。”
射革:传说羿力大善射,能射穿七层皮革。交:合力。吞:消灭。揆:计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西征:西行。越:度越。
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活,复生。王逸《章句》:“言鲧死后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岂巫医所能复生活也?”
秬(jù)黍:黑黍。莆(pú):即“蒲”,水草。雚(huán):通“萑(huán)”,芦类植物。营:耕种。全部耕种黑黍等庄稼,就在原来长满蒲苇的地方开垦耕种。
由:原因。并投:一起放逐,传说与鲧一起被放逐的还有共工、驩兜、三苗。疾:罪行。修盈:指罪行极多。
白蜺(ní)婴茀(fú):蜺,同“霓”。婴,缠绕。茀,曲。
天式:自然的法则。从横:即“纵横”,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阳:阳气。
大鸟何鸣:大鸟指王子侨尸体变成的大鸟。
蓱:蓱翳(yì),雨师的名字。
撰体协胁,鹿何膺之:撰,具有。协胁,胁骨骈生。膺:承受,一说通“应”。
鳌戴山抃:鳌,大龟。抃(biàn),拍手,四肢挥动。
释:放弃。陵行:在陆上行走。迁:移走。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浇,人名,寒浞的儿子。嫂:浇的嫂子女歧。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少康,夏国君相的儿子。逐犬,打猎。颠陨,坠落。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女歧,浇嫂。止,息。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颠易厥首,指错砍了女歧的头。颠,砍掉。殆,危险。
汤谋易旅:汤,“浇”的讹字。易旅,即制甲,制造作战用的衣甲。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斟寻,夏的同姓诸侯国。道,方法。
桀伐蒙山:桀,夏朝的亡国君主,极残暴。蒙山,古国名。
妺(mò)嬉(xī)何肆,汤何殛(jí)焉:妺嬉,即末喜,夏桀的元妃,为夏桀所宠,后被抛弃,于是与商汤的谋臣伊尹结交,灭了夏桀。肆,罪。殛,流放。妺嬉既帮汤灭了夏桀,她有何罪,而被汤也流放到了南巢?
父:舜的父亲瞽叟,溺爱后妻之子象,三人合伙多次谋害舜。舜闵在家,父何以鳏(guān),是说舜在成家问题上忧愁,他父亲为什么老让他独身?
姚:舜的姓,这里指舜的父亲。二女何亲: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亲,姻,婿家。
亿:或作“意”,预料。指殷的贤臣箕子看见纣王使用象牙筷子,非常害怕,料想以此为开端,必然会有一系列奢侈的事情发生,后来纣王果然建造了十层玉台。
璜(huáng)台:玉台。成:层。极:尽,看透的意思。
女娲(wā)有体,孰制匠之:女娲,神话中的上古女帝,是天地万物和人的创造者。制匠,制造。
弟:指舜弟象。终然为害:指象一直想杀舜。
肆,通“(氵贳)(注:古体字,现已废弃)”,灌。体,一本作“矢”。闻一多考察《列女传·有虞二妃传》、《路史·发挥》卷二、《韩非子·内储说下》的有关记载,认为“肆犬豕”即“(氵贳)犬矢”,亦即“浴狗矢”,之处瞽瞍想灌醉舜然后杀死他,但娥皇、女英事先在舜的身上灌了狗屎,舜于是终日喝酒而不醉,使瞽瞍的阴谋不能得逞。灌了狗屎就喝不醉了,令人费解,故屈原就此发问。
吴获迄古:吴获,获,当为“伯”。吴伯,吴太伯。迄,当为“逃”。古,古公亶父。南岳:指霍山。止:居留。
去:一本作“夫”。斯:这里,是吴地。两男子:指太伯、仲雍。
鹄:天鹅,此处指鹄羹。饰玉:装饰美玉的鼎。后帝:指商汤。飨:请人享用。
帝:帝汤。降观:视察民情。伊挚:即伊尹,挚是伊尹的名。
条:鸣条,商汤打败夏桀的地方,一说是商汤流放夏桀的地方。致罚,给予惩罚。服:“民”的讹字。说,通“悦”。
简狄:传说是有戎国的美女,帝喾的次妃,生商朝的始祖契(xiè)。台:瑶台,简狄和她妹妹建疵(cī)居住的地方。喾: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号高辛氏。宜:通“仪”,匹配。
玄鸟:燕子。贻:或作“诒”,赠送。喜:一本作“嘉”,指怀孕生子。
该:即王亥,契的六世孙。季:即王亥的父亲,叫冥。臧:善。
弊:通“庇”,寄居。有扈:即有易。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平,通“骿(pián)”,并胁。曼肤:指腹肥盛大。闻一多认为,此二句“状有易女之美”。
有扈(hù):当作“有易”。牧竖:指王亥。逢:相遇,指王亥相逢有易女。
击床先出:指王亥与有易女行淫,有易之人入而袭击其床,亥被杀,女则先自逸出。其命何从:当作“其何所从”,谓女从何而出。
恒:王恒,王亥之弟。季:王亥的父亲。朴:通“服”。服牛:服役之牛。
营:居。禄:疑读为“麓”。班禄,地名。但:疑通作“旦”。
昏:黄昏。微:通“昧”。有狄:有易。
繁:通“(上敏下鸟)(mǐn)(注:古体字,现已废弃)”。(上敏下鸟)鸟:鸮(xiāo)。萃:聚集。棘:酸枣树。负子肆情:负子:即“负兹”,“负兹”即“负菑”,意指藉草而卧。肆情,指行淫佚之事。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谓亥与弟恒并淫有易之女,致亥被杀身死,故曰“危害厥兄”。眩,“胲(hǎi)”之形误,胲即王亥。
变化以作诈:有易女初与亥淫,而又与亥弟恒淫,故曰“变化以作诈”。后嗣而逢长:疑恒继兄居位,终娶有易女为后,其后子孙众多,血食弥久。
有莘:国名。爰:乃。极:到。
乞:索取。小臣:奴隶,指伊尹。吉妃:善妃。
小子:小孩,指伊尹。
媵(yìng):陪嫁。
出:释放。重泉:地名据《史记·夏本纪》载,夏桀曾将汤囚禁在夏台,重泉当是夏台中囚禁人的地方。辠(zuì)尤: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不胜心:心中不能忍受。帝:指夏桀。
会朝:指甲子日的早晨。吾:指周。期:约定的日期。
苍鸟:鹰,比喻武王伐纣,将帅勇猛如鹰鸟群飞。
列击纣躬:列,分解。纣躬,纣的身体。叔旦: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揆:谋划。发,周武王的名。命:国运。咨嗟:叹息。
反:一本作“及”,等到。伊:助词,无义。
伐器:作战的武器,指军队。
并驱:并驾齐驱。翼:指商纣军队的两翼。
昭后:周昭王。南土:南方,指楚国。底:到。
逢:迎。雉:野鸡。
穆王:周穆王,西周第五代国君。巧梅:善御。梅,通“枚”,马鞭。周流:周游。
环理:周行。理,通“履”,行。
妖夫:妖人。炫,炫耀。号:吆喝,叫卖。
周幽:周幽王。褒姒:周幽王的王后。
反侧:反复无常。西伯姬昌八九十岁,仍然执鞭受命作牧。
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九会:就此召集诸侯会盟。卒然:终于。身杀:指,齐桓公后期任用奸臣,造成内乱,最后被围困在宫中,饥渴而死。
乱惑:疯狂昏迷。
谗谄:指搬弄是非、奉承拍马的小人。谗,捏造黑白说人坏话。谄,阿谀奉承。服,用。
比干:纣的叔父,殷的忠臣,因忠谏而被挖心。逆:抵触,违背。
雷开:纣的奸臣。
圣人:指纣王的贤臣梅伯、箕子。一德:相同的品德。异方:不同的方式,这里指不同的结局。
梅伯:纣的诸侯,为人忠直,屡屡进谏,触怒纣王,被纣王杀死。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箕子详狂:箕子:纣的叔父。
稷:后稷,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长子。竺:通“毒”,憎恶。
投之于冰上,鸟何燠之:燠(yù),温暖。
何冯弓挟矢:冯,通“秉”,持。将,资。
惊帝切激:即《生民》所说的“以赫厥灵,上帝不宁”。
伯昌: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殷时封为雍州伯,又称西伯,故曰伯昌。号:“

赏析

《天问》是屈原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3句1560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沦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猜您喜欢

七谏

两汉 · 东方朔

初放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
  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
  赴湘沅之流澌兮,恐逐波而复东。
  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
怨世
  世沉淖而难论兮,俗岒峨而嵾嵯。
  清泠泠而歼灭兮,溷湛湛而日多。
  枭鸮既以成群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弃捐药芷与杜衡兮,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何周道之平易兮,然芜秽而险戏。
  高阳无故而委尘兮,唐虞点灼而毁议。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西施媞媞而不得见兮,嫫母勃屑而日侍。
  桂蠹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处湣湣之浊世兮,今安所达乎吾志。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吕望穷困而不聊生兮,遭周文而舒志。
  宁戚饭牛而商歌兮,桓公闻而弗置。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吾独乖剌而无当兮,心悼怵而耄思。
  思比干之恲恲兮,哀子胥之慎事。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足以毕斮。
  小人之居势兮,视忠正之何若?
  改前圣之法度兮,喜嗫嚅而妄作。
  亲谗谀而疏贤圣兮,讼谓闾娵为丑恶。
  愉近习而蔽远兮,孰知察其黑白?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安眇眇而无所归薄。
  专精爽以自明兮,晦冥冥而壅蔽。
  年既已过太半兮,然埳轲而留滞。
  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独冤抑而无极兮,伤精神而寿夭。
  皇天既不纯命兮,余生终无所依。
  愿自沉于江流兮,绝横流而径逝。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怨思
  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子胥谏而靡躯兮,比干忠而剖心。
  子推自割而飤君兮,德日忘而怨深。
  行明白而曰黑兮,荆棘聚而成林。
  江离弃于穷巷兮,蒺藜蔓乎东厢。
  贤者蔽而不见兮,谗谀进而相朋。
  枭鸮并进而俱鸣兮,凤皇飞而高翔。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自悲
  居愁懃其谁告兮,独永思而忧悲。
  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
  隐三年而无决兮,岁忽忽其若颓。
  怜余身不足以卒意兮,冀一见而复归。
  哀人事之不幸兮,属天命而委之咸池。
  身被疾而不闲兮,心沸热其若汤。
  冰炭不可以相并兮,吾固知乎命之不长。
  哀独苦死之无乐兮,惜予年之未央。
  悲不反余之所居兮,恨离予之故乡。
  鸟兽惊而失群兮,犹高飞而哀鸣。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故人疏而日忘兮,新人近而俞好。
  莫能行于杳冥兮,孰能施于无报?
  苦众人之皆然兮,乘回风而远游。
  凌恆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
  悲虚言之无实兮,苦众口之铄金。
  过故乡而一顾兮,泣歔欷而霑衿。
  厌白玉以为面兮,怀琬琰以为心。
  邪气入而感内兮,施玉色而外淫。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徐风至而徘徊兮,疾风过之汤汤。
  闻南籓乐而欲往兮,至会稽而且止。
  见韩众而宿之兮,问天道之所在?
  借浮云以送予兮,载雌霓而为旌。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忽容容其安之兮,超慌忽其焉如?
  苦众人之难信兮,愿离群而远举。
  登峦山而远望兮,好桂树之冬荣。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而为室。
  杂橘柚以为囿兮,列新夷与椒桢。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哀命
  哀时命之不合兮,伤楚国之多忧。
  内怀情之洁白兮,遭乱世而离尤。
  恶耿介之直行兮,世溷浊而不知。
  何君臣之相失兮,上沅湘而分离。
  测汨罗之湘水兮,知时固而不反。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处玄舍之幽门兮,穴岩石而窟伏。
  从水蛟而为徙兮,与神龙乎休息。
  何山石之崭岩兮,灵魂屈而偃蹇。
  含素水而蒙深兮,日眇眇而既远。
  哀形体之离解兮,神罔两而无舍。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愿无过之设行兮,虽灭没之自乐。
  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念私门之正匠兮,遥涉江而远去。
  念女嬃之婵媛兮,涕泣流乎于悒。
  我决死而不生兮,虽重追吾何及。
  戏疾濑之素水兮,望高山之蹇产。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谬谏
  怨灵修之浩荡兮,夫何执操之不固?
  悲太山之为隍兮,孰江河之可涸?
  愿承闲而效志兮,恐犯忌而干讳。
  卒抚情以寂寞兮,然怊怅而自悲。
  玉与石其同匮兮,贯鱼眼与珠玑。
  驽骏杂而不分兮,服罢牛而骖骥。
  年滔滔而自远兮,寿冉冉而愈衰。
  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驹跳而远去。
  不量凿而正枘兮,恐矩矱之不同。
  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弧弓弛而不张兮,孰云知其所至?
  无倾危之患难兮,焉知贤士之所死?
  俗推佞而进富兮,节行张而不著。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邪说饰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
  直士隐而避匿兮,谗谀登乎明堂。
  弃彭咸之娱乐兮,灭巧倕之绳墨。
  菎蕗杂于黀蒸兮,机蓬矢以射革。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以直鍼而为钓兮,又何鱼之能得?
  伯牙之绝弦兮,无锺子期而听之。
  和抱璞而泣血兮,安得良工而剖之?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飞鸟号其群兮,鹿鸣求其友。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列子隐身而穷处兮,世莫可以寄讬。
  众鸟皆有行列兮,凤独翔翔而无所薄。
  经浊世而不得志兮,愿侧身岩穴而自讬。
  欲阖口而无言兮,尝被君之厚德。
  独便悁而怀毒兮,愁郁郁之焉极?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不及君而骋说兮,世孰可为明之?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众人莫可与论道兮,悲精神之不通。
  乱曰:
  鸾皇孔凤日以远兮,畜凫驾鹅。
  鸡鹜满堂坛兮,鼉黽游乎华池。
  要褭奔亡兮,腾驾橐驼。
  铅刀进御兮,遥弃太阿。
  拔搴玄芝兮,列树芋荷。
  橘柚萎枯兮,苦李旖旎。
  甂瓯登于明堂兮,周鼎潜潜乎深渊。
  自古而固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分类: 楚辞 

思美人

先秦 · 屈原

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媒绝而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曛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中心兮,扬厥冯而不竢。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分类: 楚辞  抒怀 

抽思

先秦 · 屈原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
愿摇起而横奔兮,览民尤以自镇。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
愿承间而自察兮,心震悼而不敢。
悲夷犹而冀进兮,心怛伤之憺憺。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
固切人之不媚兮,众果以我为患。
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何毒药之謇謇兮?
原荪美之可完。
望三五以为像兮,指彭咸以为仪。
夫何极而不至兮,故远闻而难亏。
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
孰无施而有报兮,孰不实而有获?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倡曰:有鸟自南兮,来集汉北。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既惸独而不群兮,又无良媒在其侧。
道卓远而日忘兮,原自申而不得。
望北山而流涕兮,临流水而太息。
望孟夏之短夜兮,何晦明之若岁。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愿径逝而不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
理弱而媒不通兮,尚不知余之从容。
乱曰:长濑湍流,溯江潭兮。
狂顾南行,聊以娱心兮。
轸石崴嵬,蹇吾愿兮。
超回志度,行隐进兮。
低徊夷犹,宿北姑兮。
烦冤瞀容,实沛徂兮。
愁叹苦神,灵遥思兮。
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
道思作颂,聊以自救兮。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分类: 楚辞  回忆  抒情  愤懑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