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 ·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分类: 宋词三百首  月亮  追求 

杨万里: 宋词三百首  月亮  追求 

背景

这首词作于杨万里辞官归乡以后,词前小序点明词创作时间是“七月十三日夜”,地点是作者书房旁的“万花川谷”,全词的中心是“望月”。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9-1421页

译文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注释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修竹:长长的竹子。
奇绝:奇妙非常。

赏析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宋代 ·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
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
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分类: 宋词三百首  月亮  追求 

杨万里: 宋词三百首  月亮  追求 

背景

这首词作于杨万里辞官归乡以后,词前小序点明词创作时间是“七月十三日夜”,地点是作者书房旁的“万花川谷”,全词的中心是“望月”。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419-1421页

译文

月亮还未照到我的书斋前,先照到了万花川谷,不是书斋没有月光,而是被高高的竹林隔着。
现在才是农历七月十三的夜晚,圆月已像白玉雕成的一样。秋月还没到最美的时候,到了十五、十六日夜晚你再看,那才是最好的。

注释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修竹:长长的竹子。
奇绝:奇妙非常。

赏析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月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月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月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月。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月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月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月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上片通过对照描写,用“未到”和“先到”点明,此时诚斋仍处在朦胧暗影之中,而“万花川谷”已是月光朗照。下片四句,便描写“万花川谷”的月色。“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两句中只有“如玉”二字写景,这两字用巧妙的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碧空澄明、冰清玉洁的月夜景色。“才”字与“已”字相呼应,使人想到作者在“十三”的夜里欣赏到这样美妙的月景,有些喜出望外;也使人想到,尽管现在看到的月色象玉一般的晶莹光洁,令人陶醉,但“十三夜”毕竟不能算是欣赏月色的最佳时刻。那么,何时的月色最美呢?任人皆知,阴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最圆,是观赏月光最好的日子。这样,词的结尾两句,也就很自然地推出一个新的境界:“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未是”二字压倒前句描写的美妙如玉,剔透晶莹的境界,推出一个“秋光奇绝”的新天地,指出即将来临的十五十六才是赏月的最佳时刻。尾二句笔墨看似平淡,却表现出一个不同凡响的艺术境界,说明作者对未来、对美有着强烈的憧憬和追求。
  杨万里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诚斋体”在当时也颇有影响。本词语言平易自然,意境新鲜,生活气息浓郁,说明他的词风一如他的诗风。

猜您喜欢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 · 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婉约  女子  自白  无奈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代 ·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婉约  送别  山水  写人  友情 

宿白云山奉圣襌寺

宋代 · 杨万里

径夹长松照地青,眼看高阁与云平。
出林殿脊先知寺,满路花枝未见莺。
上到峰头千嶂合,下临岭脚一溪横。
山寒入骨冰相似,冰杀人来却道清。

长亭怨慢·渐吹尽

宋代 · 姜夔

余颇喜自制曲。
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
桓大司马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此语余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日暮,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
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è)无人为主。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柳树  离愁 

阻风乡口一日,诘朝船进,雨作,再小泊雷江

宋代 · 杨万里

幸自无多雨,其如不酽晴。
响窗疏复密,晕水灭还生。
鷰竞波中影,山凝岛外情。
残春只五日,留取作江行。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