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春归何处?
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
背景
此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末作者谪居郴州之时。
译文
水池上到处漂着落花柳絮,春天到哪里去了?孤寂的旅馆内悄无人声,梦中的我正行走在洒满月光的湖堤上,突然梦断人醒。伤心至极,只好坐听窗外五更时分的风雨。
注释
梦断:梦醒。无绪:没有兴致。
赏析
词的开篇两句是作者对春去的叹息。“池上”一问横空而来,充满了惋惜、无奈和迷惘。接着作者描写漫天的“落花飞絮”,背景也正是在“池上”。这些漫天的落花飞絮,飘洒下来,纷纷扬扬,坠落往池面上,随水流逝。而对这样一幕场景,滴居、漂泊多年的秦观,内心自然会涌起无限的春愁。这种“春愁”,不再是某些婉约词人所抒写的闲愁,此时在他心中的”春愁”,不仅有对岁月流逝的哀叹,更有对功业无成而生命渐渐走到尽又的无限悲凉。“孤馆”“梦断”二句,正是表现这种悲凉。“梦断”二字点明开篇两句描写的景象是作者从梦中醒来时一瞬间的所见。从下文还可以知道,作者醒来时才刚刚“五更”,天方微亮,“悄无人”正符合此时的场景。词人从“月堤归路”这一重回故乡的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仍旧是在“孤馆”之中,身边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放眼望去,屋外一派春去的落莫,此情此景,引发作者无穷的哀伤。
于是词人孤寂地坐着,静静地感受着哀伤,”无绪,无绪”四个字,把这种哀伤如吟唱一般地表达出来。“无绪”是“无奈”,是“无计”,是“无情”,是“无聊”,种种复杂的感情都包容在这两句简单叹息之中。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东坡言《如梦令》曲名,本唐庄宗制。一名《忆仙姿》。嫌其不雅。改名《如梦令》。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取以为之名。”《如梦令》这一词调的命名,正是因为下阕这两句,因此词家用这一词调时,往往在这两句上费尽心机,比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用“知否,知否”,形象地写出疑问与感伤的语气,为人所激赏。秦观的《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作“无寐,无寐”,非常警醒、精练。而此词中,“无绪,无绪”同样极为含蓄深沉,丝毫不逊于前人后人。
“帘外五更风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在美梦破碎之后心绪不宁,听着帘外的风雨,预感到更坏的厄运将要到来。全同以此作结,显得极为绝望,可见这一时期秦观的思想。这一句同时也交代了整首词发生的时间、背景,读者因此可以知道,上文所描写的“落花飞絮”等场景,都是在五更时候,都是在风雨之中,更添一份落寞悲凉。
猜您喜欢
淮南小寿山谨使东峰金衣双鹤,衔飞云锦书於维扬孟公足下曰:“仆包大块之气,生洪荒之间,连翼轸之分野,控荆衡之远势。
盘薄万古,邈然星河,凭天霓以结峰,倚斗极而横嶂。
颇能攒吸霞雨,隐居灵仙,产隋侯之明珠,蓄卞氏之光宝,罄宇宙之美,殚造化之奇。
方与昆仑抗行,阆风接境,何人间巫、庐、台、霍之足陈耶?
昨於山人李白处,见吾子移白,责仆以多奇,叱仆以特秀,而盛谈三山五岳之美,谓仆小山无名无德而称焉。
观乎斯言,何太谬之甚也?
吾子岂不闻乎?
无名为天地之始,有名为万物之母。
假令登封禋祀,曷足以大道讥耶?
然皆损人费物,庖杀致祭,暴殄草木,镌刻金石,使载图典,亦未足为贵乎?
且达人庄生,常有馀论,以为斥鷃不羡於鹏鸟,秋毫可并於太山。
由斯而谈,何小大之殊也?
又怪於诸山藏国宝,隐国贤,使吾君榜道烧山,披访不获,非通谈也。
夫皇王登极,瑞物昭至,蒲萄翡翠以纳贡,河图洛书以应符。
设天纲而掩贤,穷月竁以率职。
天不秘宝,地不藏珍,风威百蛮,春养万物。
王道无外,何英贤珍玉而能伏匿於岩穴耶?
所谓榜道烧山,此则王者之德未广矣。
昔太公大贤,傅说明德,栖渭川之水,藏虞虢之岩,卒能形诸兆联,感乎梦想。
此则天道闇合,岂劳乎搜访哉?
果投竿诣麾,舍筑作相,佐周文,赞武丁,总而论之,山亦何罪?
乃知岩穴为养贤之域,林泉非秘宝之区,则仆之诸山,亦何负於国家矣?
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不干人,巢、由以来,一人而已。
乃蚪蟠龟息,遁乎此山。
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漱之以琼液。
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
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
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
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
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
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後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即仆林下之所隐容,岂不大哉?
必能资其聪明,辅其正气,借之以物色,发之以文章,虽烟花中贫,没齿无恨。
其有山精木魅,雄虺猛兽,以驱之四荒,磔裂原野,使影迹绝灭,不干户庭。
亦遣清风扫门,明月侍坐。
此乃养贤之心,实亦勤矣。
孟子孟子,无见深责耶!
明年青春,求我於此岩也。
闻说何郎操行端,萧然环堵若为安。
鸟啼花发阻携手,水远山高空凭栏。
别後想多黄绢作,春来尤厌惠文弹。
两章读罢知高义,贵贱交情自古难。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
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平生乐渔钓,放浪江湖间。
兀兀寄幽艇,不忧浪如山。
闻君城郭居,左右群书环。
有斋亦名艇,何时许追攀。
钓古不钓今,所得孔与颜。
不然如尔祖,跨鹤出云寰。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好景一作: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