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

唐代 · 温庭筠

汉使昔年离别。
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
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分类: 写人  思妇  抒情  边塞  离愁 

温庭筠: 写人  思妇  抒情  边塞  离愁 

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年份未知。此篇是为汉朝和番出塞的女子留恋家乡,万不得已而去,到了边关以后长年思念故土,乡愁日深,无法排解创作的一首词。

参考资料:
1、顾农,徐侠著.花间派词传 温庭筠 、皇甫松、韦庄等: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60页

译文

长叹愁思,与你离别之情,攀爬在稀疏的柳枝上、折断的梅枝上、还有西部的楼台上,难舍难分。
千里之外的边关覆盖在春雪里,远去的雁群已经飞来,却不见你的身影。那长叹愁思,只有月亮的影子在西北戈壁滩上徘徊。

注释

汉使:本指汉朝出使西域的官员,这里泛指远戍西陲的将士。攀弱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折寒梅:折梅花以赠远人。上高台:登台遥望,以寄乡思。
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羌笛: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月徘徊:意谓月亮也被凄怨的笛声所感动而在空中徘徊。

赏析

此词表现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怨。
  上片采用铺叙的手法。点明人物、时间、情事,追述征人当年离别的情景。“攀弱柳”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组接成动人的离别画面,蕴含着依依难舍的深情。攀柳、折梅、上高台,这些动作均围绕“汉使离别”这一中心而层层展开。既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又蕴涵浓浓的离别情意。所以耐人寻味。
  换头处描写思妇遥想边塞风物,“千里玉关春雪”。构成一幅富有边塞特征的辽阔苍茫的画卷,寄托着对于远方亲人的急切思念;然而“雁来人不来”,表达出失望寂寥的愁告。结末两句借助富有特征性的羌笛、明月视听意象的刻撕,消染出凄清、悲凉的情感氛围,渗透着征人思妇格外浓烈的悲。王昌龄《从军行》诗歌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怨之意。那金闺万里愁。”温词与王诗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品摆脱了温词绮美秫艳的一般风格,而是择用歌咏边塞题材的典型意象,通过短促刚直的句式、质朴简洁的语言。更为深切自然地抒写了征人思妇的愁怨,带来了独特的审美享受。

猜您喜欢

更漏子·相见稀

唐代 · 温庭筠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
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分类: 写人  女子  思念 

桃花源诗

魏晋 · 陶渊明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分类: 写人  生活  抒怀  写狗 

清平乐·洛阳愁绝

唐代 · 温庭筠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

分类: 惜别  抒情  愁苦 

章台柳·寄柳氏

唐代 · 韩翃

章台柳,章台柳,颜色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一)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二)
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
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版本三)

分类: 柳树  写人  怀恋 

经故秘书崔监扬州南塘旧居

唐代 · 温庭筠

昔年曾识范安成,松竹风姿鹤性情。
西掖曙河横漏响,北山秋月照江声。
乘舟觅吏经舆县,为酒求官得步兵。
千顷水流通故墅,至今留得谢公名。

菩萨蛮·翠翘金缕双□□

唐代 · 温庭筠

翠翘金缕双□□,水纹细起春池碧。
池上海棠梨,雨晴花满枝。
绣衫遮笑靥。
烟草黏飞蝶。
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