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译文
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画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这使得人更加感到悲凉凄切。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又长叹一声,想把灯吹灭,不再写了。
注释
双调:宫调名。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即檐马,悬挂在檐前的铁片,风一吹互相撞击发声。两般儿:指“云笼月”和“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剔银灯:挑灯芯。银灯,即锡灯。因其色白而通称银灯。吁气:叹气。
赏析
元散曲表现思妇的凄苦,往往设身处地,曲尽其致。这首小令,就有着这种熨帖细微的特点,其最出色的地方就是意境绝妙。
起首两句,写云层遮住月亮,夜风将檐前铁马吹得叮当作响。前者为色,造成昏暗惨淡的效果;后者为声,增添了凄清孤寂的况味,所以接下去说“两般儿助人凄切”。用一个“助”字,说明曲中的思妇凄切已久。这“两般儿”已足以设画出凄凉的环境,从而烘托出人物的境遇及心情。
思妇对这“两般儿”如此敏感,是因为她独守长夜。这种凄切的况味难以忍受,亟须排遣,于是就有了四、五两句的情节。灯盖里的灯草快燃尽了,思妇将它剔亮——这也说明她在黑夜中确实已挨守了好多时候。剔亮银灯的目的,是为了将心中的思情同眼前的悲苦写在信上,好寄给远方的丈夫。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吹灭了。这两句针线细密:“剔银灯”回应“云笼月”,云蔽月暗,光线昏淡,加上银灯又不争气,灯焰将尽,故需要“剔”;而“长吁气”则暗接“风弄铁”,窗外的风儿足以掀弄铁马,毕竟还未能影响室内的银灯,如今居然“一声吹灭”,足见长吁的强烈。这个小小的片段,既出人意外,又使人觉得极为真实;女主人公的心事和愁情虽没有写成,却一清二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个结尾堪称出色。灯到底吹灭与否,作者未明言说破,或是故意不说破,这就使读者自然去想象曲子中之女主人公欲吹不忍,不吹又于心难平的矛盾心理和复杂表情,揣摩诗句所包含的爱恨交织的情韵。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的诗理。
《彩笔情辞》载卢挚的《寿阳曲·夜忆》四首,其中之一与此曲仅有少量不同,全文是:“窗间月,檐外铁,这凄凉对谁分说。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把灯吹灭。”两作孰先孰后不易确定,不过末句是“一声吹灭”比“把灯吹灭”更有韵味。又《乐府群玉》有钟嗣成《清江引·情三首》,其一曰:“夜长怎生得睡着,万感着怀抱。伴人瘦影儿,唯有孤灯照。长吁气一声吹灭了。”钟嗣成是元晚期作家,其末句构思无疑是受了此曲的影响。
猜您喜欢
张玉岩草书
自唐晋倾亡之后,草书扫地无踪迹。
天再产玉岩翁,卓然独立根基。
甚纲纪?
胸怀洒落,意气聪明,才德相兼济。
当日先生沉醉,脱巾露顶,裸袖揎衣。
霜毫历历蘸寒泉,麝墨浓浓浸端溪。
卷展霜缣,管握铜龙,赋歌赤壁。
【幺】仔细看六书八法皆完备,舞凤戏翔鸾韵美。
写长空两脚墨淋漓,洒东窗燕子衔泥。
甚雄势!
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
据此清新绝妙,堪为家宝,可上金石。
二王古法梦中存,怀素遗风尽真习。
料想方今,寰宇四海,应无赛敌。
【五煞】尽一轴,十数尺,从头一扫无凝滞。
声清恰似蚕食叶,气勇浑同猊抉石。
超先辈,消翰林一赞,高士留题。
【四】写的来狂又古,颠又实,出乎其类拔乎萃。
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
真堪惜!
沉沉着着,曲曲直直。
【三】画一画如阵云,点一点似怪石,撇一撇如展鵾鹏翼。
栾环怒偃乖龙骨,峻峭横拖巨蟒皮。
特殊异,似神符堪咒,蚯蚓蟠泥。
【二】写的来娇又嗔,怒又喜,千般丑恶十分媚。
恶如山鬼拔枯树,媚似扬妃按羽衣。
谁堪比,写黄庭换取,道士鹅归。
【一】颜真卿苏子瞻,米元章黄鲁直,先贤墨迹君都得。
满箱拍塞数千卷,文锦编挑满四围。
通三昧,磨崖的本,画赞初碑。
【尾】据划画难,字样奇,就中浑穿诸家体,四海纵横第一管笔。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
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带野花,携村酒,烦恼如何到心头。
谁能跃马常食肉?
二顷田,一具牛,饱后休。
佐国心,拿云手,命里无时莫刚求。
随时过遣休生受。
几叶绵,一片绸,暖后休。
戴月行,披星走,孤馆寒食故乡秋。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金桨木兰船,戏采江南莲。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临盘。
露花时湿钏,风茎乍拂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