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
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
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北邙山下尘。
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
分类: 怀古
张养浩: 怀古
背景
诗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回顾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兴衰交替,伴随着各个王朝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今天的赢家把输家的一切付之一炬,那么谁能保证他不是明天的输家呢?如此看来。这输输赢赢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碑铭:指碑文和铭文。有韵的碑文,叫铭。
北邙山:中国名山中,北邙山怎么看都无出奇之处,然而,它又绝对名播于世。梳理中国文化的脉络,北邙山是不能跳过的一站,在这片高不过300米的小丘陵上,竟有6个朝代、24位帝王长眠于此,东汉光武帝刘秀、陈朝后主陈叔宝、南唐后主李煜、蜀主刘禅、西晋司马氏,甚至朝鲜半岛的百济国王纷纷将这里作为灵魂最后的栖居之地。
赏析
起首便渲染出凄怆悲凉的气氛。这些埋葬在北邙山上的君臣们,生前把荣华富贵、风云庆会享受个够,然而,死后也不过是北邙山下的一抔土。是人,便不免一死,而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那么,生前的尊贵与否,死后的衰荣如何,又有什么意义呢?结句的"便是君,也唤不应;便是臣,也唤不应",语气冷隽悲凉,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张养浩的怀古组曲,站在对人生的深刻透视、对历史的大彻大悟的高度,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气势苍莽雄浑,感慨深沉悲壮,风格质朴古拙,展示了一个政治家的胸怀与气魄。
前两句所言情景,与史书本传所载的"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是完全吻合的。为百姓如此鞠躬尽瘁,赢得"满城都道好官人"的赞誉,而诗人本人却认为,为百姓应该更加尽心尽职。南吕·一枝花中的一首表达了这种心情:恨不得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直使千门万户家豪富,我也不枉了受天禄。眼觑着灾伤教我没是处,只落得雪满头颅。
面对着众多的灾民,严重的旱情,政府的赈粮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虽然他个人曾上奏天子,请行纳粟补官之令,并带头拿出自己的财物作为救济之用,但严重的灾情又不是个人区区之力所能回转的。在心焚如火的情况下,不免产生了"把野草翻腾做菽粟,澄河沙都变化做金珠"的幻想。《元史》本传载,张养浩"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张养浩最终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国为民的绝唱。
张养浩曲子总的是立意高远,感情深厚,气势雄浑,结构严谨。在这总的特色之下,每一类曲子又自有特色。写景曲轻快自然,飘逸闲适如行云流水;怀古之作境界阔大,沉郁雄浑,能够高度地概括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写官场仕途之作深刻悲怆,揭示出官场的本质和为官的岌岌可危;反映百姓疾苦的作品深远而感伤,将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捧献在读者面前。
猜您喜欢
海来阔风波内,山般高尘土中,整做了三个十年梦。
被黄花数丛,白云几峰,惊觉周公梦。
辟却凤凰池,跳出醯鸡瓮。
人羡麒麟画,知他谁是谁?
想这虚名声到底原无益。
用了无穷的气力,使了无穷的见识,费了无限的心机。
几个得全身,都不如醉了重还醉。
晁错原无罪,和衣东市中,利和名爱把人般弄。
付能刓刻成些事功,却又早遭逢著祸凶。
不见了形踪,因此上向鹊华庄把白云种。
鹤立花边玉,莺啼树杪弦,喜沙鸥也解相留恋。
一个动开锦川,一个啼残翠烟,一个飞上青天。
诗句欲成时,满地云撩乱。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
翠鬟初出绣帘中,麝烟鸾佩惹苹风。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
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
沽酒南徐,听夜雨、江声千尺。
记当年、阿童东下,佛狸深入。
白面书生成底用?
萧郎裙屐偏轻敌。
笑风流北府好谈兵,参军客。
人事改,寒云白。
旧垒废,神鸦集。
尽沙沉浪洗,断戈残戟。
落日楼船鸣铁锁,西风吹尽王侯宅。
任黄芦苦竹打寒潮,渔樵笛。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雪香吹尽树头春,谁遣西风为返魂。
月影已非前日梦,雨容独带旧时痕。
只知秋色千林老,争信阳和一脉存。
莫讶殷韩太多事,仙家元不计寒暄。
锦里归来万虑降,戴逵何必适他邦。
幼思弓剑驱千骑,老爱琴书占一窗。
分芋带烟寒斲玉,寻梅和月夜临江。
漫郎虽是扁舟客,政恐渔樵不敢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