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 · 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分类: 重阳节  秋天  写景  感慨 

陶渊明: 重阳节  秋天  写景  感慨 

背景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

参考资料:
1、柯宝成编著.陶渊明全集:崇文书局,2011.12:第121页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参考资料:
1、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昆仑出版社,2008-01.

注释

靡靡:零落的样子。已夕:己晚。
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没:指死亡。
称:适合。
永:延长。

赏析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园林,“”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再两句写天空,“”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下面他说:“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最后他写道:“”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己酉岁九月九日

魏晋 · 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
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分类: 重阳节  秋天  写景  感慨 

陶渊明: 重阳节  秋天  写景  感慨 

背景

此诗作于晋义熙五年(409),陶渊明四十五岁。陶渊明归园田居躬耕已四年余。去岁六月遇火,如今“茅茨已就治”,重新恢复了乡间常规生活。又是重九暮秋,伤时悲逝,油然而生。退出纷争的官场,归耕于寂静的田村,时感的强烈是自然之事。母孟氏、程氏妹的先后下世,渊明十分哀伤,常触发人生短促之慨。

参考资料:
1、柯宝成编著.陶渊明全集:崇文书局,2011.12:第121页

译文

衰颓零落秋已晚,寒露凄风相缭绕。
蔓草稀疏渐枯萎,园中林木空自凋。
清澄空气无尘埃,天宇茫茫愈显高。
悲切蝉鸣已绝响,成行大雁啼云霄。
万物更替常变化,人生怎能不辛劳!
自古有生即有死,念此心中似煎熬。
如何方可舒心意,饮酒自能乐陶陶。
千年之事无需知,姑且行乐尽今朝。

参考资料:
1、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昆仑出版社,2008-01.

注释

靡靡:零落的样子。已夕:己晚。
蔓草:蔓生的草。蔓:细长不能直立的茎,木本曰藤,草木曰蔓。
余滓:残余的渣滓,指尘埃。
丛雁:犹群雁。丛:聚集。
万化:万物,指宇宙自然。
没:指死亡。
称:适合。
永:延长。

赏析

本诗章法平简,前八句写景,后八句抒情。然而由于诗人的高超朴真,前后之间丝毫没有隔离之感,而是浑然一体,一样的自然洒脱。陶渊明写秋,可谓一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呜云霄”描写时景。
  第一、二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写的是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渐渐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似乎也传出了深秋特殊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点明秋天将尽,风霜时下,定下凄清寒凉的基调。
  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顽强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这二句是凄凄风露交的结果之一,是前二句的续写,也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悲悼。
  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抬眼望去,只见清凉的秋风澄净了空气中本已不多的尘埃,天界显得多么高远,正所谓天高气爽啊!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新鲜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这二句着重写静,得力于作者炼字之功,犹如“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鸟瞬欢新节,泠风送馀善”之类一样清新,只是格调显得凄凉一些。
  下面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末有似哀鸣的几声蝉叫已然尽绝了,众雁早在云霄列阵,已然呜叫着从北方迁而来。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强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二句是写动,述时光消逝得快;又借蝉雁哀鸣,写作者的哀感。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是感想。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变化。“寻绎”,连续不断。万物演化变迁,那是循环往复的,有死有生,有生有死;人生在世亦复如此,岂能不劳累呢?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变化。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衰老了。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天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长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
  下面他说:“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痛苦表达出来了。然而,万物变迁,自古皆有灭亡,想念起来心中有如焦焚。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平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控制自己情绪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
  最后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有什么可以使我称心呢?没有啊!所以,姑且饮此浊酒吧,饮酒之中可暂得快乐千年的变化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最后二句意谓恢复到千载之前的淳真社会已然不可料想,那么,只有欢度今朝,自我完善了。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里他似乎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勉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猜您喜欢

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唐代 · 杜甫

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
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
晚酣留客舞,凫舄共差池。

分类: 重阳节 

九日龙山饮

唐代 · 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分类: 重阳节  饮酒  抒情  典故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唐代 · 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分类: 重阳节  抒怀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魏晋 · 陶渊明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
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分类: 田园  隐居  生活  抒情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田园  隐居  生活  劳动 

赠长沙公 其四

魏晋 · 陶渊明

何以写心,此贻话言。
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
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