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译文
高高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它曲曲折折穿过稀疏的竹林。
竹子从笋箨中迸发苦节,青皮环抱空虚的竹心。
俯身看桥下细细的溪流,抬头听山间萧萧的竹韵。
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在嘲哳乱鸣。
料想苦竹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休憩提供了绿荫。
注释
危桥:高桥。属:连接。幽径:幽深的小路。
迸:裂,开。箨:竹笋上一层一层的皮,即笋壳。筠:竹皮。虚心:空心。
瞰:望,俯视,向下看。聆:听。吟:成调的声音。
差池:参差不齐。嘲哳:亦作“啁哳”,形容声音杂乱细碎。
谅:料想,实在。要津:重要的渡口,隐喻重要的职位。
赏析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桥只不过是陪衬而已。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诗的结构与组诗一致,分三层。前四句写实:“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远远的桥与幽幽的小路相连接,它缭绕地穿过稀疏的竹林。突出危桥、幽径、疏林。“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第二层写桥上观景所得:俯身可以看到绢绢细流,抬头可以听到萧萧的竹声。烟雾蒸腾中阳光西下,山里的鸟儿啁鸣归巢。既俯看,又仰视,还运用听觉。天边的太阳,近处的鸟鸣,一一入画,充满了生机。眼中的景物往往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在展示。大自然是美好的,然而胸怀大志的诗人不能象鸟一样自由飞翔,投入她的怀抱,只能与“囚徒为朋”,在寺院的木鱼声中难以入眠,这强烈的反差不能不使人产生共鸣,伤感之情溢于言表。最后抒发感概“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这里的苦竹也不可能作为渡口的竹伐,正好给我们的栖息提供了荫凉。正如吴文治先生所指出的:“作者借竹自喻,感叹竹子虽有‘苦节’和‘虚心’的美质,也只能供人和鸟歇息遮阴,不会用在重要的渡口,隐有自伤怀才不遇之意。”(《柳宗元选集》)诗除了咏苦竹桥之外,还写到竹林、小径、溪流、竹韵、落日、鸟鸣,故自然属于山水诗。
猜您喜欢
弱岁游玄圃,先容幸弃瑕。
名劳长者记,文许后生夸。
鷃翼尝披隼,蓬心类倚麻。
继酬天禄署,俱尉甸侯家。
宪府初收迹,丹墀共拜嘉。
分行参瑞兽,传点乱宫鸦。
执简宁循枉,持书每去邪。
鸾凤标魏阙,熊武负崇牙。
辨色宜相顾,倾心自不哗。
金炉仄流月,紫殿启晨霞。
未竟迁乔乐,俄成失路嗟。
还如渡辽水,更似谪长沙。
别怨秦城暮,途穷越岭斜。
讼庭闲枳棘,候吏逐麋麚。
三载皇恩畅,千年圣历遐。
朝宗延驾海,师役罢梁溠。
京邑搜贞干,南宫步渥洼。
世惟材是梓,人仰骥中骅。
欻刺苗入地,仍逾赣石崖。
礼容垂gb琫,戍备响錏鍜。
宠即郎官旧,威从太守加。
建旟翻鸷鸟,负弩绕文蛇。
册府荣八命,中闱盛六珈。
肯随胡质矫,方恶马融奢。
褒德符新换,怀仁道并遮。
俗嫌龙节晚,朝讶介圭赊。
禹贡输苞匦,周官赋秉秅.雄风吞七泽,异产控三巴。
即事观农稼,因时展物华。
秋原被兰叶,春渚涨桃花。
令肃军无扰,程悬市禁贳。
不应虞竭泽,宁复叹栖苴。
蹀躞驺先驾,笼铜鼓报衙。
染毫东国素,濡印锦溪砂。
货积舟难泊,人归山倍畬。
吴歈工折柳,楚舞旧传芭。
隐几松为曲,倾樽石作污。
寒初荣橘柚,夏首荐枇杷。
祀变荆巫祷,风移鲁妇髽。
已闻施恺悌,还睹正奇邪。
慕友惭连璧,言姻喜附葭。
沉埋全死地,流落半生涯。
入郡腰恒折,逢人手尽叉。
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
善幻迷冰火,齐谐笑柏涂。
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逸戏看猿斗,殊音辨马挝。
渚行狐作孽,林宿鸟为ff.
同病忧能老,新声厉似姱。
岂知千仞坠,只为一毫差。
守道甘长绝,明心欲自gn.贮愁听夜雨,隔泪数残葩。
枭族音常聒,豺群喙竞呀。
岸芦翻毒蜃,谿竹斗狂犘。
野鹜行看弋,江鱼或共叉。
瘴氛恒积润,讹火亟生煆。
耳静烦喧蚁,魂惊怯怒蛙。
风枝散陈叶,霜蔓綖寒瓜。
雾密前山桂,冰枯曲沼蕸。
思乡比庄舄,遁世遇眭夸。
渔舍茨荒草,村桥卧古槎。
御寒衾用罽,挹水勺仍椰。
窗蠹惟潜蝎,甍涎竞缀蜗。
引泉开故窦,护药插新笆。
树怪花因槲,虫怜目待虾。
骤歌喉易嗄,饶醉鼻成齄。
曳捶牵羸马,垂蓑牧艾豭.已看能类鳖,犹讶雉为鷨。
谁采中原菽,徒巾下泽车。
俚儿供苦笋,伧父馈酸楂。
劝策扶危杖,邀持当酒茶。
道流征短褐,禅客会袈裟。
香饭舂菰米,珍蔬折五茄。
方期饮甘露,更欲吸流霞。
屋鼠从穿兀,林狙任攫拏。
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
屡叹恢恢网,频摇肃肃罝.衰荣因蓂荚,盈缺几虾蟆。
路识沟边柳,城闻陇上笳。
共思捐佩处,千骑拥青緺。
载辟载韨,丞相是临。
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
曾是欢譊,化为讴吟。
占春压一。
卷峭寒万里,平沙飞雪。
数点酥钿,凌晓东风□吹裂。
独曳横梢瘦影,入广平、裁冰词笔。
记五湖、清夜推篷,临水一痕月。
何逊扬州旧事,五更梦半醒,胡调吹彻。
若把南枝,图入凌烟,香满玉楼琼阙。
相将初试红盐味,到烟雨、青黄时节。
想雁空、北落冬深,澹墨晚天云阔。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栏干,但有盈盈泪眼,罗襟揾。
一半黄梅杂雨晴,虚岚浮翠带湖明,闲云高鸟共身轻。
山果打头休论价,野花盈手不知名,烟峦直是画中行。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
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
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
应之者咸怃然。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
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
远乎?
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有取乎,抑其无取乎?
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
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