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卷清风迥出群,正如缥缈敬亭云。
宣城古是诗人地,张氏才多奕世闻。
踰岭奇游苏玉局,登楼伤别杜司勋。
通家独恨升堂阙,聊比中郎志郭君。
猜您喜欢
我如惰农春未种,已失䢉祥土膏动。
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由来人苦不自知,未免心侈还口纵。
君方锐敏有奇怀,远驾千古谁能共。
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
高掌擘分二华岳,开胸吞纳九云梦。
何由菖歜独嗜余,不惜揄扬杂谏讽。
心亲料应尘埃稀,迹奇反致嫌猜众。
子舆一病殊跰
潜皖万岭江之西,朝云暮霭长升跻。
吾家乃在云中住,出户二里三里迷。
江上看山卓云立,略与吾居平地齐。
吾尝策杖更西上,猿捷鸟逝非常蹊。
岳云盛气远蓊合,何所埋庪元封圭。
穷丹踰翠乱云堕,其上点点才如鹥。
乃知大山宫小霍,一邱软草平流溪。
不谓坐处已崭绝,但觉四面峰头低。
云生石罅走一发,下作霹雳淙鸣畦。
缭绕连峰态万出,咫尺晴日交阴霓。
暮㝛僧庵光正白,月横露壑风凄凄。
晦明朝暮看尽好,惟有远别无由携。
君家看云昔黄海,新居乃卜长干堤。
崇山到此势已尽,吐气犹是龙虎栖。
欲穷馀霞散绮色,请登天阙攀云梯。
嗟余送子隔云外,独忆秋山猿夜啼。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