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春时不似秋,春风肠断燕飞楼。
凭君莫问空中字,一带联翩写去愁。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4年(广德二年)春暮,在成都草堂。浦起龙注:“神味高远。旧编广德二年(七六四)自梓、阆还成都作,则‘东来’字不合。当是大历三年(七六八)出峡后诗。”信如浦说,则此乃杜甫最后的一首五言绝句。
译文
春天来了,我这个远离家乡的人,什么时候才能回家呢?
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注释
客:指自己。几年:犹几时。东:一作“春”。
赏析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点明了时间和客居情况,表达急切渴望回归故乡的心情。安史之乱以后,八年来,杜甫带着一家老小背井离乡,从长安、洛阳、秦州辗转流离到四川成都。诗中“东来”二字亦作“春来”。这年初春,他在川北的阆州飘泊时,就已经作好了准备,打算由水路下渝州出峡,以便回河南老家。但由于老朋友严武第二次到成都任东西川节度使,邀请杜甫到成都,于是打消了出峡的念头,举家重新迁回成都草堂居住。“万里客”三字,饱含着经年奔波的凄楚况味和浓烈的乡思之情。此时,安史之乱已经平息,按说应当回家了。他在不久前写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就满怀激情地表示过:“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如今又来到成都,早就萦绕于怀的回乡之愿,不知要到何年才能实现?一个问句,表现了诗人渴望回乡而不能的急迫心情。
正当诗人为乡情所苦、愁思百结的时候,一队队大雁正从滨临锦江的成都上空,高高地向北归飞。“高高”有自由自在、畅通无阻之意。大雁北飞之地就是中原地带,它既是作者故乡的所在地,也是唐王朝中央政权的所在地。诗人想到大雁一年一度地回到故乡,而自己却多年滞留异地,不禁愁思缕缕。
这首诗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这原因,一方面是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另一方面,写归雁的诗,往往都是先从大雁本身着笔,然后再抒发议论,然而这首诗却是先写思归的心情,一开始就直抒胸怀,先给读者一个思乡的强烈印象,然后再将描写的笔触对准空中的大雁,让生动的形象去充分体现作者的思想,给人以具象化的感觉,先赋而后兴。
不仅使情景交融,也使思乡恋国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更为深长。另外,在绝句格式上,这一首采用了对起散结的方式。盛唐绝句重散行,四个散句起承转合,句与句之间不讲究对偶。而此诗一、二句用了对偶。后两句用散句,又纯任天然。这样,在形式上把精巧与自然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读来节奏优美,“神味高远”(浦起龙语)。杜甫“常常把绝句作为遣兴手段,即兴漫成,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形式上有意识进行多种尝试。”(周啸天《唐绝句史》)从这首五言绝句中,也可以看出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未高。
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
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
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
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
塞门春已暖,连影起蘋风。
云梦千行去,潇湘一夜空。
江人休举网,虏将又虚弓。
莫失南来伴,衡阳树即红。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译文
大雁啊,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大雁回答: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
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
注释
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等闲:轻易、随便。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胜:承受。
赏析
钱起是吴兴(今属浙江)人,入任后,一直在长安和京畿作官。他看到秋雁南飞,曾作《送征雁》诗:“秋空万里静,嘹唳独南征……怅望遥天外,乡情满目生。”这首《归雁》,同样写于北方,所咏却是从南方归来的春雁。
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秋雁南飞,不越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它们飞到峰北就栖息在湘江下游,过了冬天再飞回北方。作者依照这样的认识,从归雁想到了它们归来前的栖息地──湘江,又从湘江想到了湘江女神善于鼓瑟的神话,再根据瑟曲有《归雁操》进而把鼓瑟同大雁的归来相联系,这样就形成了诗中的奇思妙想。
根据这样的艺术构思,作者一反历代诗人把春雁北归视为理所当然的惯例,而故意对大雁的归来表示不解,一下笔就连用两个句子劈空设问:“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询问归雁为什么舍得离开那环境优美、水草丰盛的湘江而回来。这突兀的询问,一下子就把读者的思路引上了诗人所安排的轨道──不理会大雁的习性,而另外探寻大雁归来的原因。
作者在第三、四句代雁作了回答:“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湘江女神在月夜下鼓瑟(二十五弦),那瑟声凄凉哀怨,大雁不忍再听下去,才飞回北方的。
诗人就是这样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神话,为读者展现了湘神鼓瑟的凄清境界,着意塑造了多情善感而又通晓音乐的大雁形象。然而,诗人笔下的湘神鼓瑟为什么那样凄凉?大雁又是为什么那样“不胜清怨”呢?为了弄清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看看他考进士的成名之作《湘灵鼓瑟》。在那首诗中,作者用“苍梧来怨慕”的诗句指出,湘水江神鼓瑟之所以哀怨,是由于她在乐声中寄托了对死于苍梧的丈夫──舜的思念。同时,诗中还有“楚客不堪听”的诗句,表现了贬迁于湘江的“楚客”对瑟声哀怨之情的不堪忍受。
拿《湘灵鼓瑟》同《归雁》相对照,使读者领会到:《归雁》中的“不胜清怨却飞来”一句,原来是从“楚客不堪听”敷演而来,作者是按照贬迁异地的“楚客”来塑造客居湘江的旅雁的形象的。故而,他使旅雁听到湘灵的充满思亲之悲的瑟声,便乡愁郁怀,羁思难耐,而毅然离开优美富足的湘江,向北方飞回。“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建安文学家王粲《登楼赋》中的这两句揭示羁客情怀的名言,正可借来说明《归雁》诗中旅雁听瑟飞回时的“心情”,而诗人正是借写充满客愁的旅雁,婉转地表露了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丰富,笔法空灵,抒情婉转,意趣含蕴。它以独特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引人注目的咏雁名篇之一。
南国春早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
不及瑶
南国春早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馀碧窗梦,望断阴山行。
不及瑶wG燕,寄身金宫楹。
天末惊风急,江湖野思长。
悲鸣愁绝塞,接翼冒风霜。
泽岸多矰弋,云间乏稻粱。
茫然栖息地,饮啄欲何乡。
稻粱留不得,一一起江天。
带雪南离楚,和春北入燕。
依依前伴侣,历历旧山川。
木叶程犹远,梅花信可传。
子规啼到晓,鹦鹉锁经年。
应羡冥冥者,东风羽翼全。
楚水几时绿,归鸿前后闻。
江湖久漂泊,南北忍辛勤。
意气融融日,声音漠漠云。
青冥易凌厉,况复未离群。
稻梁留不得,一一起江天。
带雪南离楚,和春北入燕。
依依前伴侣,历历旧山川。
林叶程犹远,梅花信可传。
子规啼到晓,鹦鹉锁经年。
应羡冥冥者,东风羽翼全。
天末惊风急,江湖夜思长。
悲鸣愁绝塞,接翼冒清霜。
泽岸多缯弋,云间乏稻梁。
茫然栖息地,饮啄欲何伤。
沙塞何时别,哀音闻月中。
暗添鸣杵恨,急趁过江风。
安止怜寒浦,斜行学晚虹。
迸泉挥老泪,流转有民恫。
春半归鸿急,相呼旧侣鸣。
龙沙矰弋少,水国稻粱轻。
㩳翮塞云近,排空边月明。
无端远游子,翻失故乡情。
灵囿池台是旧游,西风万里思悠悠。
阵横紫塞霜天晓,影落澄江水国秋。
栖止更嫌芦荻浅,飞归不为稻粱谋。
一封带得边城信,要把平羌报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