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学千秋赖服膺,闭门白首向青镫。
伏生老有残经惧,韩愈师为举世憎。
终夜思公今底柱,秋风吹客又巴陵。
滔滔身世成何事,愧忆当年许代兴。
猜您喜欢
同承天诏发遗编,对案常餐少府钱。
海内文章皆辐凑,坐中人物似珠联。
三春红药
幽谷苍苍拥烟树,树底明流沙石布。
画中取势作低平,已是人閒最高处。
倚谷崖石千万层,嵚崟仰映天光澄。
猿攀兽顾不可登。
石根砰隐谷风响,崖后别盘幽径上。
峰回径转山仍开,畎有禾黍林松梅。
结构精舍当其隈,更贯倒景出高嶂,鬼神所会腾云台。
若凭绝顶眺万里,脱屣人间何有哉。
侍郎起家入华省,贵仕何由造玆境。
染豪兴至成此奇,乃知妙悟通神领。
我㫺孤藤极幽险,湿云常与襟裾染。
穷山或至绝赍粮,日取溪毛供一啖。
呼吸琼楼碧汉通,近郭山溪皆可贬。
一往真当绝世尘,却来平地望高旻。
春秋郊野杂众宾,此图于我情独亲。
卧游虽慰平生意,欲策衰慵更问津。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