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桂花开第二番。
东篱展却宴期宽。
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
分不尽,半凉天。
可怜闲剩此婵娟。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注释
仍:一本作“还”。
婵娟:明月。原指美女,有时特指嫦娥。相传嫦娥的月宫仙女,又借指明月。素娥:即嫦娥。
赏析
《思佳客》,即《鹧鸪天》,首见于北宋宋祁之作,至晏几道填此调最多。《词谱》卷十一说:“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因贺铸词有“化出白莲千叶花”句,故又名《千叶莲》,又因其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故又名《半死桐》,又名《于中好》、《思越人》、《看瑞香》、《第一花》、《禁烟》、《翦朝霞》、《骊歌一叠》、《锦鹧鸪》、《避少年》、《鹧鸪引》、《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下片五句,上下片各三平韵。前片第三、四句,与过片三言两句多作对偶。
“丹桂”四句,上片写闰中秋景色及词人的感想。言桂花已经二度开放,菊花的花期亦相应延长了。词人以桂、菊两种秋季当令的花,点出“闰中秋”的特点;即是这年秋天有了两个八月,秋天就足足延长了三十天。因此,接着词人又说,天上的圆月就像人间的宝镜一样,因为是“闰中秋”,所以缺而复圆;而自天河而来的泛星槎亦在“闰中秋”时去而复还。“仙槎”,即贯月查。
“分不尽”五句,下片即景感怀。言中秋天凉,而时令也在八月之半,今遇“闰中秋”,所以又可以将之分成一半,故词人反而有“分不尽,半凉天”的一种感觉,词人闲暇无聊,唯有这天上圆月与之作伴,又因为是在“闰中秋”的缘故,时令还没有到深秋,所以气候也还不太凉冽;月中嫦娥也显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词人才有可能,又一次在这天晚上独倚栏干欣赏这一圆月了。
猜您喜欢
酣春青镜里。
照晴波明眸,暮云愁髻。
半绿垂丝,正楚腰纤瘦,舞衣初试。
燕客飘零,烟树冷、青骢曾系。
画馆朱楼,还把清尊,慰春憔悴。
离苑幽芳深闭。
恨浅薄东风,褪花销腻。
彩箑翻歌,最赋情、偏在笑红颦翠。
暗拍阑干,看散尽、斜阳船市。
付与金衣清晓,花深未起。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采幽香,巡古苑,竹冷翠微路。
斗草溪根,沙印小莲步。
自怜两鬓清霜,一年寒食,又身在、云山深处。
昼闲度。
因甚天也悭春,轻阴便成雨。
绿暗长亭,归梦趁飞絮。
有情花影阑干,莺声门径,解留我、霎时凝伫。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
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
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
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
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
殊方路永。
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
有客踌躇,古庭空自吊孤影。
江南朋旧在许,也能怜天际,诗思谁领?
梦断刀头,书开虿尾,别有相思随定。
忧心耿耿。
对风鹊残枝,露蛩荒井。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