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好杨柳,攀条赠远行。
花飞渡江水,客醉蹋歌声。
秋色彫榆塞,春阴接凤城。
一枝不敢折,为近亚夫营。
东风道上杨柳枝,几多攀折送别离。
长枝折尽短枝长,明年仍旧含烟垂。
去年送君杨柳青,暖风晴日花冥冥。
今日思君琐窗绿,柳条又缀黄金粟。
君心却似条上花,随风飘荡不思家。
妾心巳作科上槁,纵得春光为谁好。
折取长条寄远人,人生四十无青春。
折杨柳,烦纤手。
金黄细缕牵春愁,送客年年汴河口。
汴水明,杨柳青。
此时伤心无限情,同心结就孤舟行。
折杨柳,君知否?
有书莫寄双鲤鱼,一度春风一回首。
折杨柳,送别离。
朝朝送人远别离,门前杨柳折还稀。
今年折杨柳,来岁复生枝。
奈何离别子,一去无回时。
将军始见知,细柳绕营垂。
悬丝拂城转,飞絮上宫吹。
塞门交度叶,谷口暗横枝。
曲成攀折处,唯言怨别离。
塞外无春色,上林柳已黄。
枝影侵云暗,叶彩乱星光。
陌头藏戏鸟,楼上掩新妆。
攀折思为赠,心期别路长。
袅袅河堤树。
依依魏主营。
江陵有旧曲。
洛下作新声。
妾对长杨苑。
君登高柳城。
春还应共见。
荡子太无情。
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
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
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
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
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
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
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
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
高楼十载别,杨柳擢丝枝。
摘叶惊开驶,攀条恨久离。
年年阻音息,月月减容仪。
春来谁不望,相思君自知。
朝朝车马如蓬转,处处江山待客归。
若使人间少离别,杨花应合过春飞。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
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迟景那能久,芳菲不及新。
更愁征戍客,容鬓老边尘。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译文
沿着河岸依依行走,河边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细嫩的长条,这不禁勾起了我这个将行之人的依依不舍之意,于是我停下马来,请送行的您帮我折一枝杨柳吧。
只有春风最懂得珍惜,仍然多情地向我手中已经离开树干的杨柳枝吹拂。
注释
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尘:一作“烟”。
向:一作“肯”。
赏析
折柳赠别的风俗始于汉人而盛于唐人。《三辅黄图》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往往折柳赠别。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箫声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即指此事。这首诗虽未指明地点,从诗意看,写的大概也是灞陵折柳赠别的事。
诗的开头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这样的场景:初春,水边(可能指长安灞水之畔)的杨柳,低垂着像酒曲那样微黄的长条。一对离人将要在这里分手,行者驻马,伸手接过送者刚折下的柳条,说一声:“烦君折一枝!”此情此景,俨然是一幅“灞陵送别图”。
末两句“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就语气看,似乎是行者代手中的柳枝立言。在柳枝看来,此时此地,万物之中只有春风最相爱惜,虽是被折下,握在行人手中,春风还是殷勤地吹拂着,可谓深情款款。柳枝被折下来,离开了根本,犹如行人将别。所以行者借折柳自喻,而将送行者比作春风。这层意思正是“烦君折一枝”所表现的感情之情的深化和发展。诗人巧妙地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来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生动贴切,新颖别致。
这首诗是从行者的角度来写,在行者眼里看来,春风吹柳似有“相惜”之意与“殷勤”之态,仿佛就是前来送行的友人。这是一种十分动情的联想和幻觉,行者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物象之中,本来是无情的东西,看去也变得有情了。这种化无情之物为有情之物的手法,常用于中国古典诗歌中,如唐元稹《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云“三日春风已有情,拂人头面稍怜轻。”宋刘攽《新晴》诗曰:“惟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都是移情于物,中国古代文学评论称为“物色带情”(《文镜秘府论·南·论文意》)。这不是一般的拟人化,不是使物的自然形态服从人的主观精神,成了人的象征,而是让人的主观感情移入物的自然形态,保持物的客观形象,达到物我同一的境地。
末两句之所以耐人寻味,主要是因为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和物色带情的艺术手法,这正是此诗的成功之处。
青柳映红颜,黄云蔽紫关。
忽闻边使出,枝叶为君攀。
舞腰愁欲断,春心望不还。
风花滚成雪,罗绮乱斑斑。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边地遥无极,征人去不还。
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望断流星驿,心驰明月关。
藁砧何处在,杨柳自堪攀。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译文
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注释
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年:时节。
长想:又作“长恨”。
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赏析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倡楼启曙扉,杨柳正依依。
莺啼知岁隔,条变识春归。
露叶凝愁黛,风花乱舞衣。
攀折聊将寄,军中音信稀。
月时折柳江头别,春去来看柳上月。
翠翎小鸟巢短枝,巢老重重编败发。
人生贫贱多别离,巢中发密妾发稀。
人生富贵能几时,年年柳色青绿垂。
长忆都门外,低垂拂路尘。
更思南陌上,攀折赠行人。
行人经岁别,杨柳逐年新。
何当逢塞雁,重寄一枝春。
江头杨柳春依依,主人此时伤别离。
留连祖席日欲晚,风弄绿影摇金卮。
手攀长条赠君归,纷纷閒愁如絮飞。
人生聚散似鱼雁,此柳春深有几枝。
东风来何时,百花已飘零。
独余堤上柳,惨淡含春荣。
扁舟复何适,延客江上亭。
顾无青玉案,何以送子行。
攀条欲相赠,上有双流莺。
流莺正求友,奈此别离情。
灵州城下柳,多被官军窃。
犹馀拂地条,更苦行人折。
无复眼窥春,不见花飞雪。
今君赴玉关,将何赠离别。
河桥残柳半无枝,多为行人赠别离。
羌虏不知萧索尽,月明空向笛中吹。
细雨染鹅黄,丝丝拂水长。
游人出门去,惆怅惜春光。
才看叶斗眉,又见花飞雪。
只恐秋风生,长条不堪折。
杨柳千条拂地垂,春风送客妾心悲。
谁家年少轻离别,偏把愁声笛里吹。
陇头二三月,杨柳黄绿丝。
郎行杨树下,骢马金络羁。
马瘦不忍鞭,柳弱不堪折。
出谷复入谷,落日独行客。
水流陇山下,郎行陇山上。
陇水东南流,与郎常相向。
擒得南单于,能解单于歌。
马鸣边地黑,同行皆念家。
军书十二勋,金貂紫裤衣。
郎从左边过,不知是阿谁。
恨杀城南柳,丝丝管离别。
殷勤折赠君,记取艳阳月。
别时曾一折,羌管不堪听。
愁锁眉同翠,娇回眼共青。
征途悲雨雪,古驿望流星。
却恨飞空絮,随波化作萍。
儿家门前杨柳枝,南来北往折残时。
去去青骢都不返,郎行莫再挽青丝。
艳阳二三月,杨柳枝参差。
每逢双燕子,忆得别君时。
忆得别君时,遗君珊瑚枕。
君行佳丽地,何人荐君寝。
越女性如绵,吴妓情似纸。
夫君浪子心,吹作东西水。
前月父书来,道君游淮北。
今月见君字,知作江南客。
江水自清流,照君不照妾。
白雪新年尽,东风昨夜惊。
芳菲随处满,杨柳最多情。
染作春衣色,吹为玉笛声。
如何于里别,只赠一枝行。
折杨柳,折得柔条持在手。
慇勤赠与远行人,人去书来莫厌频。
明年柳发黄金芽,却望归辕早到家。
春来春去须臾事,莫待漫天飞雪花。
折杨柳,愁思多。
短长亭畔崎岖路,送尽行人奈尔何。
一折一断肠,再折再回首。
平生故人泪,并落尊中酒。
双堤夹道傍,垂柳复垂杨。
攀条知色改,缀絮讶丝长。
思妇悲迟暮,征夫望故乡。
一闻清角起,谁不泪沾裳。
青青夹道傍,垂柳复垂杨。
飞花乱飞絮,自折还自伤。
征夫归未得,贱妾梦空长。
更听吹横笛,谁不泪沾裳。
折杨柳,杨柳牵连常在手。
浩荡春光不自知,惨淡铅华那可久。
忆昨枝头雪未销,偷将媚眼逞娇娆。
长安大道笼珠箔,小苑回廊映碧绡。
鸳鸯斗作银条脱,翡翠妆成金步摇。
此日离亭惜春好,浪捲平林春满道。
已将蝶舞当徘徊,可奈莺歌生懊恼。
春去亦无期,春心枉自知。
有条能拂带,无树不飏丝。
渭水桥边萦玉缕,洛阳沟上妒蛾眉。
别后含颦谁共处,哽咽笛声悲作语。
极目烟云望转迷,但看落絮空中举。
折尽长条不复春,祇馀疋马踏芳茵。
此去江山无限恨,一路杨花照眼新。
不见隋堤柳,长条大道间。
丝阴流水去,带影逐春还。
妒眉销翠黛,听笛损朱颜。
日暮行人尽,思君可重攀。
嫩叶柔条拂短檐,莺啼燕语晓风恬。
伤春无计留春住,怕见飞花不卷帘。
去年折杨柳,还与君同陌。
今年折杨柳,关山千里隔。
思君不可见,攀条长叹息。
遥遥玉笛吹,总是伤行役。
长安二月多绿杨,远信未到龙庭旁。
佳人中夜抱影坐,风窗泠泠愁思长。
青天无云一镜洁,万户千门音响绝。
何人横笛在高楼,玉龙叫彻春江月。
万里边城地,垂杨二月春。
年华枝上见,日暮客愁新。
露叶疑啼脸,风花思舞巾。
玳梁谁道好,持此寄情人。
万里音尘绝。
千条杨柳结。
不悟倡园花。
遥同羌岭雪。
春心自浩荡。
春树聊攀折。
共此依依情。
无奈年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