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月残花落。
背景
王和卿生活于金末元初,和关汉卿同一时代。当其时,元蒙贵族对汉族士人歧视,战乱造成人们生活的颠簸,加之科举的废置,又堵塞了仕途,因而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沉抑下僚”。这首散曲就是创作于这种背景之下,大致时间当在元代初期,而具体年份未得确证。
译文
春朝刚过,又到了秋宵时节。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啊!鲜艳美丽的花儿到了季春时节,色彩逐渐消退;每月十五过后,月亮就不再显得那么皎洁。月残花落,实在令人伤感不已啊!
注释
拨不断:曲牌名。又名“续断弦”,属双调宫曲调。此调流行于南宋和元代。全曲六句,基本句式为三三七七七四,押三平韵三仄韵。恰:才,刚刚。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三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即季春时节。消:消失,减退。落:零落,凋谢。这里是韵脚。
赏析
此曲由叹时光流逝之迅疾而生“月残花落”之深慨,抒发了一种老大无奈的伤感情绪,自叹亦复叹人。春花易逝,秋月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与世事的伤感心理。作者巧妙自然地借用李后主之《虞美人》词结合自己眼前的情与景,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和人情世故的不平和不满之意,流露出他对仕途坎坷的愤懑与悲哀之情。若就诗意看,无非如此,似不足誉扬。但就内容表现而言,此词有一种令人感到似浅似深,似熟似生的效果。浅者,是因为“诗里落花,多少风人红泪”,人们已经见得很多了。而月残花落虽相似,各有心酸各有情。王和卿的这首小令从头到尾,春花秋月一路写去,别无一点“人事”的描述,其意旨归趣显得含蓄不明,这就不禁令人产生似熟还生、似浅还深之感,并由此而生吟咏的兴趣、索解的心理。
若就律艺方面而言,这支小令六句六韵,由“春”、“秋”而衍“花”、“月”,然后似轱辘蝉联而下,一脉贯通。曲中“春”字、“花”字、“月”字各出现三次,“秋”字出现两次,春、秋、花、月,反复吟唱,造成一种宛转流畅、回环往复之美。在全曲短短三十一字中,两用对偶,一为工对,一为流水对,整饬中又富于变化,显得和顺谐畅。同时用典自然浑化,若出己手,这一切却又使得它流光溢彩,具有了不可或缺的艺术价值。
生活在金末元初的王和卿,散曲作品并不多,既有滑稽调侃,粗俗嘲谑之风,也有空灵之作,如这首小令。但无论哪类作品,皆颇具特色。其题材、风格之多样,也可以说预示了元代散曲多元发展的端倪。
猜您喜欢
绛蜡残半明不灭寒灰看时看节落,沉烟烬细里末里微分间即里渐里消。
碧纱窗外风弄雨昔留昔零打芭蕉,恼碎芳心近砌下啾啾唧唧寒蛩闹,惊回幽梦丁丁当当檐间铁马敲。
半欹单枕乞留乞良捱彻今宵,只被这一弄儿凄凉断送的愁人登时间病了。
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
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
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
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
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
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
夜深交颈效鸳鸯,锦被翻红浪。
雨歇云收那情况,难当,一翻翻在人身上。
偌长偌大,偌粗偌胖,压扁沈东阳。
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
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
高阁连云,阳景罕曜,珥蝉冕而袭纨绮之士,此焉游处。
仆野人也,偃息不过茅屋茂林之下,谈话不过农夫田父之客。
摄官承乏,猥厕朝列,夙兴晏寝,匪遑卮宁,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
于时秋也,故以“秋兴”命篇。
其辞曰:
四时忽其代序兮,万物纷以回薄。
览花莳之时育兮,察盛衰之所托。
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
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善乎宋玉之言曰:“悲哉,秋之为气也!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憀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
夫送归怀慕徒之恋兮,远行有羁旅之愤。
临川感流以叹逝兮,登山怀远而悼近。
彼四戚之疚心兮,遭一涂而难忍。
嗟秋日之可哀兮,谅无愁而不尽。
野有归燕,隰有翔隼。
游氛朝兴,槁叶夕殒。
于是乃屏轻箑,释纤絺,藉莞箬,御袷衣。
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蝉嘒嘒而寒吟兮,雁飘飘而南飞。
天晃朗以弥高兮,日悠阳而浸微。
何微阳之短晷,觉凉夜之方永。
月瞳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
听离鸿之晨吟兮,望流火之余景。
宵耿介而不寐兮,独辗转于华省。
悟时岁之遒尽兮,慨伏首而自省。
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
仰群俊之逸轨兮,攀云汉以游骋。
登春台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炯炯。
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讵识其躁静。
闻至人之休风兮,齐天地于一指。
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行投趾于容迹兮,殆不践而获底。
阙侧足以及泉兮,虽猴猿而不履。
龟祀骨于宗祧兮,思反身于绿水。
且敛衽以归来兮,忽投绂以高厉。
耕东皋之沃壤兮,输黍稷之余税。
泉涌湍于石间兮,菊扬芳于崖澨。
澡秋水之涓涓兮,玩游鲦之澼澼。
逍遥乎山川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
悠哉游哉,聊以卒岁。
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
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
萧萧宝马,何处狂游?
〔幺篇〕人已静,夜将阑,不信今宵又。
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
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
〔女冠子〕过一宵,胜九秋。
且将针线,把一扇鞋儿绣。
蓦听得马嘶人语,甫能来到,却又早十分殢酒。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
不成器乔公事做的泄漏,衣纽不曾扣。
待伊酒醒明白究。
〔雁过南楼煞〕问著时只办着摆手,骂著时悄不开口。
放伊不过耳朵儿扭。
你道不曾共外人欢偶,把你爱惜前程遥指定梅梢月儿咒。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
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
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
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
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
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
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
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
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
公首肯之。
道稍开,公疾驰径去。
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
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
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