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通:阑)(何限恨一作:无限恨)
译文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注释
菡萏:荷花的别称。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
赏析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五代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婉约 送别 山水 写人 友情
灵槎思浩荡,老鹤倚崆峒。
苍苔迷古道,红叶乱朝霞。
栖凤枝梢犹软弱,化龙形状已依稀。
余客武陵。
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
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
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
秋水且涸。
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
清风徐来,绿云自动。
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
朅来吴兴。
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
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消酒,更洒菇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人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愁人一作:愁入)
玉砌花光锦绣明,朱扉长日镇长扃。
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残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
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生。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
花底忽闻敲两桨。
逡巡女伴来寻访。
酒盏旋将荷叶当。
莲舟荡。
时时盏里生红浪。
花气酒香清厮酿。
花腮酒面红相向。
醉倚绿阴眠一饷。
惊起望。
船头阁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