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寥寒江深。
赏析
这是一首写羁旅之思的五言律诗。
开头二句:“扣舷不能寐,浩露清衣襟”。这里,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位悲伤满面、夜不能寐的行旅者。他忧思重重,满腹愁肠。却又不知如何排遣内心的苦闷,只是机械地用手敲着船舷。夜深了,繁露打湿了他的衣襟,他感到了深深的凉意,但却依然痛苦地伫立在船头。上一句,“扣舷”二字,不仅点出题中的“江行”,而且是以外在的动作显露内心的痛苦。下一句,“浩露”,即繁露。它暗示出时间已至深夜,而旅人待在船头的时间也已很久,因此衣襟都清凉起来。诗人以饱尝旅途风霜雨露的境况,映衬出心境的凄凉,这是以内在的感受来写内心痛苦的。
第三、四句,是点明其痛苦的原因:“”前一句是对开头二句的总括。并且进一步说,在这孤舟远行的夜晚,处处都在触发着惹人伤感的情怀。这就形象地写出了自己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情。关于如此难耐的原由,后一句接着说:因为自己的一颗心正与万里之外的那颗心相系着。这句诗妙在不是从单方面入手来写相思之情的。而是说,自己与亲人虽相隔万里,但却心心相印。因此,“远结万里心”比起单说“远思万里人”来,诗的意蕴就丰富得多,诗的韵味也更加深醇了。
第五、六句:“”诗人抒写了相思离别的情怀。上一句,“惜瑶草”江淹《别赋》有云:“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是说丈夫出外为官,闺中少妇自怜青春独处。“瑶草”,即香草,为少妇自喻。此处借用其意,以不无解嘲的语气说:我的深趣就在于怜惜妻子的青春独处。下一句,“鸣琴”,即琴。意思是说:今夜我要以琴声来寄托自己平日的怀抱,这或许能够排遣我内心的苦闷吧!这两句诗不仅注意对仗的工整,而且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惜瑶草”,是对前面诗意的承接;“寄鸣琴”,又开启了后面的诗意。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展现一幅孤寂凄清的寒江月夜图,进一步表达羁旅苦情。“三奏月初上”,既点出题中的“月夜”,又写出反复弹奏鸣琴的情景。诗人原想借弹琴排遣苦闷的,无奈苦闷尚未消除,又见到了冉冉升起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对孤身远客来说,又添了一层行役情思。也使原已悲苦的旅人,其苦情又向前推进了一层。然而,还不仅如此。诗人此时面对的是月色溶溶下的寂静空旷的令人生寒的大江。而诗人的心境,也好似这条凄凉寂寞的“寒江”。这儿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
扣船不得寐,浩露清衣襟。
弥伤孤舟夜,远结万里心。
幽兴惜瑶草,素怀寄鸣琴。
三奏月初上,寂寞寒江深。
使舟摇曳汉江浔,望里乾坤思不禁。
沙市淡烟笼树远,柁楼明月射波深。
流亡满地惭荒政,风景撩人惜浪吟。
欹枕中宵清不寐,漫惊时序百年心。
猜您喜欢
五杂组,旗亭客。
往复还,城南陌。
不得已,天涯谪。
湖上荒亭临水开,龟文篆字积莓苔。
曲江北海今何处,尽逐东流去不回。
晴岚低楚甸,暖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
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东风吹碧草,年华换、行客老沧洲。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