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齐鲁间,万古统群山。
日向夜中见,云从海外还。
蓄灵深屏翰,空翠满河关。
尽日临清霁,岩岩不可攀。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通: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注释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夫: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这里指泰山的南北。割:分。夸张的说法。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昏晓:黄昏和早晨。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眦:眼角。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决: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客行西入函关道,秀气东来满关好。
北顾黄河天际流,回望荆山欲倾倒。
前瞻太华三峰高,中天屹立争雄豪。
群山朝岳皆西走,势似长风驱海涛。
金天杀气何萧爽,羽驾飙轮应可往。
安得云梯倚碧空,上拂烟霞看仙掌。
方岳分为五太宗,江南崒嵂祝融峰。
中天自立如皇极,支峤相归若附庸。
湖不多浮为所镇,斗犹小退避其衡。
太高要以卑为德,七十二君休更封。
岱宗高巃嵷,群峰凌紫穹。
日观影扶桑,月嶂烟朦胧。
飞泉走其下,宛若双白龙。
上有玉女池,银河泻长虹。
王女散天花,万朵青芙蓉。
仙人王子乔,绛节朝上宫。
遗我金检书,期我遥相从。
我欲从之游,云路险且重。
何当谢尘鞅,晞发咸池东。
揽辔西来过泰安,拂空青霭掠征鞍。
东还算是初冬日,拟上天门次第看。
马首三峰近,林端万壑封。
青天回落雁,赤日抱苍龙。
玉女时吹笛,仙人此种松。
罡风何处断,忽听九霄钟。
天开地辟郁鸿濛,作镇河山大小东。
绝顶抟风须九万,崇朝出雨遍虚空。
高标衡华嵩恒上,世阅齐秦汉魏雄。
南望群峰争络绎,一如江汉识朝宗。
何年涌地出巃嵷,散作浮青数点峰。
一气空濛走溟渤,双丸隐见宿长松。
谁探玉检千盘顶,试觅金仙九节筇。
云欲出溪还隐去,紫烟待叩灌坛踪。
太华三峰列峻屏,晴霄飞翠下空溟。
晓云东抱关河紫,秋色西来天地青。
玉女盆中寒落黛,仙人掌上接明星。
乱馀林壑怀遗客,缥缈幽栖赋《采苓》。
猜您喜欢
明公富暇豫,胜日怀登临。
蹀躞骢马行,窈窕幽人心。
悬崖响晴雨,奔流濯春阴。
云门转绝壑,画桥贯长林。
拂石慨往运,闻钟知古音。
耆松有百围,突嶂踰万寻。
小憩钓鱼台,聿瞻华子岑。
扪萝入缥缈,侧径临萧森。
上有百尺楼,下有孤猿吟。
初筵俯层巅,微风荡危襟。
笑语定忘我,觥筹浩难任。
岂不念永留,惘然归思深。
泪尽乌号不可攀,传宣忽降白云间。
天华拜舞君王赐,梦断斋庐月满坛。
浦城孝子身姓祖,自怜性命如粪土。
生才五岁遭乱离,有母更被官军虏。
零丁二十八春秋,母纵得生何处求?
天地茫茫明月恨,江山漠漠白云愁。
忽得母书惊母在,看书未尽泪先流。
书云流落河南县,河南蹋遍无由见。
唐州境上忽相逢,白发萧萧霜满面。
谁知喜极情转悲,傍人更问初别时。
千生万死到今日,始为母子东南归。
东南迢迢闽山路,入门犹记阶前树。
居人传说尽相看,鸡黍提携竟朝暮。
祖生母子真可怜,少壮离别老大还。
同时乡井被兵者,几人骨肉能生全。
愿生母子长寿考,四海升平永相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