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望阙台

明代 · 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分类: 爱国  战争  励志 

戚继光: 爱国  战争  励志 

背景

明嘉靖中.戚继光抗击倭寇,打击海盗.转战于闽、浙、粤之间,十年间屡立战功.基本扫清倭夷。先后调任浙江参军,福建总督,这首诗就是作者任福建总督时作。

参考资料:
1、魏丕植,曲清荣,向万成主编.爱国主义教育实用大典: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09

译文

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
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注释

十年:指作者调往浙江,再到福建抗倭这一段时间。从嘉靖三十四年调浙江任参将,到嘉靖四十二年援福建,前后约十年左右。孤臣: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此处是自指。宸銮:皇帝的住处。

赏析

此诗以十分形象化的手法,抒发自己的丹心热血。
  首句“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此诗虽为登临之作,却不像一般登临诗那样开篇就写景,而是总括作者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卓绝战斗生活。“寒”,既指苍茫清寒的海色,同时也暗示旷日持久的抗倭斗争是多么艰难困苦,与“孤臣”有着呼应关系。第二句写登临,又不是写一般的登临。“望宸銮”,交待出登临望阙台的动机。“孤臣”,不是在写登临人的身份,主要是写他当时的处境和登阙台时复杂的心情。战斗艰苦卓绝,而远离京城的将士却得不到来自朝廷的足够支持,作者心中充满矛盾。得不到朝廷支持,对此作者不无抱怨;可是他又离不开朝廷这个靠山,对朝廷仍寄予厚望。所以,他渴望表白自己的赤诚,希望得到朝廷的支持。正是这矛盾的心情,促使作者来到山前,于是望阙台上站起英雄伫望京师的孤独身影。至此,我们才会看到,第一句诗不是徒然泛设。它其实为下面的登临起着类似领起的作用。没有多少年艰苦的孤军奋战作前题,那么此次登临也就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这一联是借景抒情。作者登上望阙台,赫然发现:千峰万壑,秋叶流丹。这一片如霞似火的生命之色,使作者激情满怀,鼓荡起想像的风帆。这两句诗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的爱国将领忠君爱国的典型精神境界。在长达十来年的抗倭战争中,作者所以能在艰苦条件下,不停懈地与倭寇展开殊死较量,正是出于爱国和忠君的赤诚。“繁霜”二句,作者借“繁霜”、”秋叶”向皇帝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报国之心。虽然,王朝对自己海上抗战支持甚少.而且甚有责难。但自己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虽凝如繁霜,也要把这峰上的秋叶染红。作者轻视个人的名利得失,而对国家、民族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哪怕自己遭致不公之遇,也仍然忠心耿耿地驰海御故。由于作者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爱国情怀,尽管是失意之作,也使这首诗具有高雅的格调和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用拟物法,以繁霜比喻自己的鲜血,形象生动,在艺术表现上极富感染力,读其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愧为千古传颂的名作。

猜您喜欢

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

宋代 · 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清。
(馀清一作: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分类: 咏物  爱国  思乡 

白帝城怀古

唐代 ·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分类: 地方  写景  怀古  抒情  感慨  爱国 

观迎春

明代 · 戚继光

三农东作喜开先,箫鼓声阗此地偏。
薄海共逢文化日,殊方初颂武功年。
艳看罗绮千门集,笑拥鱼龙百戏传。
万里阳和虽有脚,总应不到二毛边。

读刘使君诗,遂为却寄 其二

明代 · 戚继光

地忆桃源胜,亭开雉堞长。
虚星侵几榻,古调出丝簧。
但得华胥乐,无论太守章。
君家世业在,不必让诸王。

送张中丞开府辽阳

明代 · 戚继光

海祲初消柳色斑,春随使节度榆关。
櫜鞬日暖辽阳近,笳鼓风生锦水闲。
三辅经纶留宦辙,一时勋业动人寰。
徘徊重惜临滦意,丹陛方虚司马班。

题青泥市萧寺壁

宋代 · 岳飞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贺,不问登坛万户侯。

分类: 抒怀  爱国  志向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