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风色暮,江头人不行。
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中原有兄弟,万里正含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门前一作:前门)
背景
元和九年(814),白居易怀着因母亲逝去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这首诗。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注释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苍苍:灰白色。切切:虫叫声。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野田:田野。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
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
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
敢嗟车马绝,同社自鸡豚。
入春雨雪无休日,雨止犹阴未快晴。
万窍怒号风不定,半轮斜照月微明。
百年辛苦农桑业,五处暌离父子情。
但得平安已为幸,孤灯残火过三更。
纤月生西浦,流光照北林。
群喧一以息,百籁相与吟。
始悟丘园里,能生清净心。
悠悠何所叹,独坐抚瑶琴。
路暝客行稀,林昏月上迟。
雨声黄叶下,阴火碧燐移。
寒事催荒徼,清砧急远闺。
和戎归圣算,近罢月氏师。
村夜百机息,桑榆辨渺茫。
犬声一巷月,人语满船霜。
秋远荞花静,宵深橘叶香。
幽怀无与晤,独立咏沧浪。
猜您喜欢
露下天高秋水清,空山独夜旅魂惊。
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杵鸣。
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无情。
步檐倚仗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歘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隘世网,行迈越潇湘。
渴日绝壁出,漾舟清光旁。
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
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恭闻魏夫人,羣仙夹翱翔。
有时五峯气,散风如飞霜。
牵迫限修途,未暇杖崇冈。
归来觊命驾,沐浴休玉堂。
三叹问府主,曷以赞我皇。
牲璧忍衰俗,神其思降祥。
龙门横野断,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川水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生涯尽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