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梦游轮。
孤山路杳,越树阴新。
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
醉烂漫、梅花翠云。
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赏析
《柳梢青》,又名《陇头月》。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韵。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声。别有一体改用入声韵,上片三仄韵,下片两仄韵,平仄略异。
“龟翁”,即翁逢龙。“研意”,山名。“癸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怀”,忆及也。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梦窗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
“断梦”三句,扣题中一“怀”字。“游轮”,虚幻的光轮。此言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词人)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幻梦中自己与兄长你(指龟翁)并马扬鞭,畅游断桥边孤山路,这一情景虽然醒后杳然,但对西湖的柳荫却记忆犹新。“流水”三句,承上怀念西湖。言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上片写西湖。
“玉屏”两句,述“观雪”。言己与兄长龟翁登上研意山,远眺群山白雪皑皑、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风一样,猎猎的寒风激发我抛开了怀旧的愁思。于是,两人共同游览在山中的苍松,梅枝之间,不觉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境界。“傍夜”三句,记归家。此言我们在研意观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兴盎然。掩门照镜,镜中人影虽蒙着游尘,但梅松清香也同时荡漾在室中,从而也传递出春天已经来临的信息。下片述观雪有感。
猜您喜欢
蝴蝶初翻帘绣。
万玉女、齐回舞袖。
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
浓香斗帐自永漏。
任满地、月深云厚。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后庭梅瘦。
空江浪阔。
清尘凝、层层刻碎冰叶。
水边照影,华裾曳翠,露搔泪湿。
湘烟暮合。
□尘袜、凌波半涉。
怕临风、□欺瘦骨,护冷素衣叠。
樊姊玉奴恨,小钿疏唇,洗妆轻怯。
汜人最苦,纷痕深、几重愁靥。
花隘香浓,猛熏透、霜绡细摺。
倚瑶台,十二金钱晕半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
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
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
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为春瘦。
更瘦如梅花,花应知否。
任枕函云坠,离怀半中酒。
雨声楼阁春寒里,寂寞收灯后。
甚年年、斗草心期,探花时候。
娇懒强拈绣。
暗背里相思,闲供晴昼。
玉合罗囊,兰膏渍红豆。
舞衣叠损金泥凤,妒折阑干柳。
几多愁、两点天涯远岫。
千盖笼花斗胜春。
东风无力扫香尘。
尽沿高阁步红云。
闲里暗牵经岁恨,街头多认旧年人。
晚钟催散又黄昏。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