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水仙子·赋李仁仲懒慢斋

元代 · 乔吉

闹排场经过乐回闲,勤政堂辞别撒会懒,急喉咙倒换学些慢。
掇梯儿休上竿,梦魂中识破邯郸。
昨日强如今日,这番险似那番。
君不见倦鸟知还!

分类: 政治  抒情  失望  愤懑 

乔吉: 政治  抒情  失望  愤懑 

译文

既然走过了热闹的戏场,享受一回安闲又何妨。既然辞别了忙碌的公堂,显露一会懒散也应当。急性子连珠炮说话倒了嗓子,如今不妨学着慢些儿讲。就是搬来了梯子,也别往高危处上,荣华富贵不过是一枕黄粱。世风日下,一天不如一天;世路险恶,一方赛过一方。您不见鸟儿到了黄昏,还懂得调转方向,朝着自家的旧巢飞翔!

注释

闹排场:热闹的戏场。乐回闲:享受一回安闲。勤政堂:官员的办公场所。掇梯儿休上竿:元人有“掇了梯儿上竿”的俚语,意谓只知贪进而不考虑退路和危险。梦魂中识破邯郸:唐沈既济《枕中记》述卢生在邯郸(今属河北)旅舍中入梦,享尽荣华,醒后发现店中黄粱尚未炊熟。

赏析

李仁仲以“懒慢斋”为自己的斋号,其愤世嫉俗的反语意味是不言而喻的。作者在这首小令中,更是将主人的此层含意铺展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把纷纷扰扰的世俗人生比作戏场,“闹排场经过”五字便概括了李仁仲此前的全部阅历,而“乐回闲”则是从戏场上抽身脱出,从容获得作壁上观的闲适和享受,所以这一句已对“懒慢斋”的性质和意义作出了总评。以下两句分别诠释“懒慢斋”中“懒”和“慢”的含义:过去在官场中忙忙碌碌,所谓“勤政”,如今无官一身轻,“撒会懒”是天经地义的事;过去性直口快,在戏场上扮了个“急喉咙”的角色,结果吃力又不讨好,如今稳坐场下,“学些慢”也是顺理成章的。这三句中都包含着截然分明的对比,语言冷峭,既回顾了“懒慢斋”主人曾经沧海的阅历,又显示了他达道知机、急流勇退的明智。从这段开场白中,读者已可见出李仁仲以“懒慢”命名斋室,是在他脱离官场的桎梏之后;而作者探本究源,下文便转向对宦海风波的揭露。“掇了梯儿上竿”是元代的一句俗语,从作者在曲中的借用来看,李仁仲并非在官场中混不下去,他甚而还有“上竿”进一步发达的机会。好在他经历丰富,头脑清醒,早就识破了富贵荣华“一枕黄粱”的虚幻实质,不愿再步邯郸旅店中卢生的后尘。也亏得他如此果断,不愧为未雨绸缪,因为官途上一天比一天黑暗,一处比一处险恶,时间、空间都充满着危机感。“倦鸟知还”出于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名句:“鸟倦飞而知还。”作者用“君不见倦鸟知还”的反诘,是代李仁仲述怀,写出了“倦鸟”飞还“懒慢斋”的理所当然。
  这首小令,起首三句用鼎足对,表现出对宦海仕进的失望和轻蔑,是疏狂语;四、五两句,借俚语、典故表明急流勇退的果决和明智,是经验语;六、七两句,则直言沉溺官场执迷不悟的危险,是警诫语。由此引出的“倦鸟知还”的结论,水到渠成,饱含着对友人求取“懒慢”的理解与赞赏。全篇一气呵成而感情由缓趋迫,句冷意隽,老辣灏烂,遣词用句都体现了元曲“当行派”的风格。

猜您喜欢

【中吕】红绣鞋 竹衫儿并刀

元代 · 乔吉

竹衫儿
并刀剪龙须为寸,玉丝穿龟背成文,襟袖清凉不沾尘。
汗香晴带雨,肩瘦冷搜云,是玲珑剔透人。
浃背全无暑汗,曲肱时印新瘢,衬荷花落魄壮怀宽。
挹风香双袖细,披野色一襟团,满身儿窥豹管。
书所见
脸儿嫩难藏酒晕,扇儿薄不隔歌尘,佯整金钗暗窥人。
凉风醒醉眼,明月破诗魂,料今宵怎睡得稳。
泊皋亭山下
石骨瘦金珠窟嵌,树身驰璎珞褴襂,秋影秋声绕蓬龛。
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双调】折桂令 上已游嘉禾

元代 · 乔吉

上已游嘉禾南湖歌者为豪夺扣舷自歌邻舟皆笑三月三天霁吹晴,见麟凤沧州,鸳鹭沙汀。
华鼓清箫,红云兰棹,青纻旗亭。
细看来春风世情,都分在流水歌声。
劣燕娇莺,冷笑诗仙,击楫扬舲。
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
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雨窗寄刘梦鸾赴宴以侑樽云
妒韶华风雨潇潇,管月犯南箕,水漏天瓢。
湿金缕莺裳,红膏燕嘴,黄粉蜂腰。
梨花梦龙绡泪今春瘦了,海棠魂羯鼓声昨夜惊者。
极目江皋,锦涩行云,香暗归潮。
赠张氏天香善填曲时在阳羡莫侯席上
月明一片缃云,揉做清芬,吹下昆仑。
胜浅浅兰烟、靠靠花雾、淡淡梅魂。
这气昧温柔可人,那风流旖旎生春。
声迹相闻,多少余芳,散在乾坤。
自述
华阳巾鹤氅蹁跹,铁笛吹云,竹杖撑天。
伴柳怪花妖、鳞祥凤瑞、酒圣诗禅。
不应举江湖状元,不思凡风月神仙。
断简残编,翰墨云烟,香满山川。
张谦斋左辖席上索赋
卷鲸川吸尽春云,曲妙重歌,酒冷还温。
裁甚乌纱,尽他白发,醉个红裙。
想献玉遭刑费本,算挥金买笑何村,俯仰乾坤,多少英雄,不到麒麟。
寄远
怎生来宽掩了裙儿,为玉削肌肤,香褪腰肢。
饭不沾匙,睡如翻饼,气若游丝。
得受用遮莫害死,果实诚有甚推辞?
乾闹了若干时。
草本儿欢娱,书彻货儿相思。
云雨期一枕南柯,破镜分钗,对酒当歌。
想驿路风烟、马头星月,雁底关河。
往日个殷勤访我,近新来憔悴因他.淡却双蛾,哭损秋波,台候如何?
忘了人呵。
越楼见姬梳洗已倚立娇困若不胜情因记隔朱楼杨柳青青,烟锁窗纱,风动帘旌。
爱镜睹婵娟、粉吹旖旎、玉立娉婷。
翘凤头金钗整整,朵松花云髻亭亭。
个样心情,困托香腮,斜倚云屏。
登澄江君山有平原君墓并手植桧至绝顶甚壮人气宇芙蓉城古意山川,葬玉当时,植桧何年?
江树阴阴,江帆隐隐,江草芊芊。
蘸海渎东南半天,望金焦西北双拳。
巾袂蹁跹,不索浮莲,挟取飞仙。
红梅徐德可索赋类卷
从来不假铅华,试耍学宫妆,醉笑吴娃。
返老还童,脱胎换骨,饱养烟霞。
罗浮梦休猜做杏花,萼绿仙曾服甚丹砂?
春在天涯,紫蜡封香,寄与谁家。
帘内佳人瞿子成索赋
鲛绡不卷闲情,翠织玲珑,玉立聘婷。
倚动银钩,耍吹罗带,笔振金铃。
迷楚云花昏柳瞑,隔湘烟水秀山明。
楼外人行,休放春愁,难掩风声。
西湖忆黄氏所居
多时不到儿家,想绳挂秋千、弦断琵琶、眉淡兰烟、钗横梭玉、粉褪铅华。
软龙绡尘蒙宝鸭,烂胭脂雨过金沙。
隔个窗纱,梦断东风,门外啼鸦。
贾侯席上赠李楚仪
洗妆明雪色芙蓉,默默情怀,楚楚仪容。
甚烟雨江头,移根何在,桃李场中。
尽劣燕娇莺冗冗,笑落花飞絮濛濛。
湘水西东,怅望蹇衣,玉立秋风。
登姑苏台
百花洲上新台,帘吻云平,图画天开。
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
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
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会州判文从周自维扬来道楚仪李氏意
文章杜牧风流,照夜花灯,载月兰舟。
老我江湖,少年谈笑,薄幸名留。
赠杨柳人初病酒,采芙蓉客已惊秋。
醉梦悠悠,雁到南楼,寄点新愁。
赠罗真真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
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
酒盏儿里殃及出些腼腆,画巾争儿上换下来的婵娟。
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富子明寿
梨花院羯鼓挝晴,恰暮雨黄昏、新火清明。
歌倚缑笙,香温汉鼎,酒暖吴橙。
贺绿鬓朱颜寿星,是轻衫矮帽书生。
趁取鹏程,快意风云,唾手功名。
丙子游越怀古
蓬莱老树苍云,不黍高低,狐兔纷坛。
半折残碑,空余故址,总是黄尘。
东晋亡也再难寻个右军,西施去也绝不见甚佳人。
海气长昏,啼鴂声乾,天地无春。
隔楼所见对望终日其媪若厌者遂下帘以蔽之织湘江一片波纹,窣下闲愁,隔断诗魂。
非雾非烟,影娥池上,香梦无痕。
拍画阑纤舒玉笋,启纱窗推晒罗裙。
饱看娇春,倩得南薰,卷起梨云。
七夕赠歌者
崔徽休写丹青,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著春妆整整,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
卧看双星。
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
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
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
笑倩谁扶?
又被春纤,搅住吟须。
秋日湖山偕白子瑞辈燕集赋以俾歌者赴拍侑樽秋声一片芦花,正落日山川,过雨人家。
羡歌舞风流、太平时世、诗酒生涯。
待杨柳晴春风跃马,且桂华凉夜月乘槎。
一曲吴娃,笑煞江州泪满琵琶。
感兴
谢安江左优游,梦觉东山,声动南州。
覆雨翻云,怜花宠柳,未肯回头。
成时节衣冠冕旒,败时节笞杖徒流,问甚么恩仇。
山塌虚名,海阔春愁。
秋思
红梨叶染胭脂,吹起霞绡,绊住霜枝。
正万里西风,一天暮雨,两地相思。
恨薄命佳人在此,问雕鞍游子何之。
雁未来时,流水无情,莫写新诗。
秋日与高敬臣胡善甫辈饮湖楼即事
疏帘外暮雨西山,唤起诗仙,共倚阑干。
杯影涵秋,歌声送晚,鬓脚生寒。
添风韵春纤象板,减恩情罗扇龙檀。
红藕花残,茉莉双鬟,油壁吹香,催上归鞍。
劝求妓者
溺盆儿刷煞终臊,待立草为标,现世生苗。
时下收心,眼前改志,怎换皮毛?
厌禳死花枝般老小。
踢腾尽铜斗般窠巢。
日夜煎熬,要撅断琴弦,别觅鸾胶。
问春
东君去也如何?
风皱纤鳞,烟抹羞蛾。
恨白眼相看,青春不管,黑发无多。
香絮引鱼吞绿波,落花惊蝶梦南柯。
随处行窝,载酒吴船,击筑秦歌。
毗陵张师明席上赠歌妓周氏宜者
宜歌宜舞宜妆,道是风流,果不寻常。
粉靥堆春,金盘捧露,翠袖笼香。
此际相逢蕊娘,个中谁是周郎?
愁近清觞,泥醉归来,灯影昏黄。
咏红蕉
红蕉分钟天涯,换叶移根,灌水壅沙。
娇耐秋风,清宜夜雨,艳若春华。
翠袖捧银台绛蜡,绿云封玉灶丹霞。
富贵人家,妆点湖山,吃喜窗纱。
仲明同知坦然斋集苏老琵琶吴国良箫歌者王玉莲坦然对客高轩,烂醉梅边,占得春先。
箫阮鸾声,琵琶凤尾,宝鼎龙涎。
金错落三分酒浅,玉玲珑一串珠圆,谁似尊前,谈笑风流,富贵神仙。
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
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
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高敬臣病
赋高唐何事悲秋?
山在书屏,云在帘钩。
尽汗漫羁情,炎凉世态,万象蜉蝣。
杨柳阴吴船载酒,藕花凉楚客登楼。
宾主相留,且对清江,抖擞诗愁。
晋云山中奇遇
赚刘郎不是桃花,偶宿山溪,误到仙家。
腻雪香肌,碧螺高髻,绿晕宫鸦。
掬秋水珠弹玉甲,笑春风云衬铅华。
酒醒流霞。
饭饱胡麻,人上篮舆,梦隔天涯。
爱秋娘弄月无痕,冰雪凝妆,风露为魂。
歌颤鸾钗,尘随鸳袜,酒污猩裙。
巧画柳双眉浅颦,笑生花满眼娇春。
好客东君,特与新诗,留取香云。
西岩所见
西岩楼外东风,曲曲阑干,小小帘栊。
甚午困懵腾,髻鬟髟妥鬌,星眼朦胧。
正落絮飞花冗冗,又夕阳流水溶溶。
金缕香绒,倦绣屏床,误却春工。
登毗陵永庆阁所见
忽飞来南浦娇云,背影藏羞,忍笑含颦。
绕鬓兰烟,沾衣花气,恼梦梅魂。
似湘水行春洛神,遇天台采药刘晨。
愁缕成痕,一枕余香,半醉黄昏。
宴支园桂轩
碧云窗户推开,便敲竹催茶,扫叶供柴。
如此风流,许多标致,无点尘埃。
堆金粟西方世界,散天香夜月亭台。
酒令诗牌,烂醉高秋,宋玉多才。
风雨登虎丘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
苔绣禅阶,尘粘诗壁,云湿经楼。
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
醉眼悠悠,千古恩仇。
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游琴川
海虞雄踞山州,水濑丝桐,路列文楸。
铺翠峰峦,染云林障,推月潮沟。
有第四科贤哲子游,是几百年忠孝何侯。
舞榭歌楼,酒令诗筹,官府公勤,人物风流。
重九后一日游蓬莱山
重阳雨冷风清,阻却王宏,淡了渊明。
昨日寒英,今朝香味,未必多争。
蜂与蝶从他世情,酒和花快我平生。
纵步蓬瀛,会此同盟,醉眼青青。
拜和靖祠双声叠韵
至当时外士山祠,渐次南枝,春事些儿。
枫渍殷脂,蕉撕故纸,柳死荒丝。
目寒涩雄雌鹭鸶,翅参差母子鸬鹚。
再四嗟咨,捻此吟髭,弹指歌诗。
安溪半江亭陪雅斋元帅饮
半江亭上凭阑,挝鼓楼船,弭节江湾。
金虎悬符,玉龙立槊,竹树生寒。
绿波转秋回俊眼,翠云堆晚列歌鬟。
樽酒开颜,如此江山,人在蓬壶,图画中间。
泊青田县
白鹤飞下青田,叹物换星移,谷变陵迁。
山瘦披云,溪虚流月,今夕何年?
梦已到石门洞天,眼休惊辽海人烟。
谁与周旋?
虎节元臣,乌帽诗仙。
自叙
斗牛边缆住仙槎,酒瓮诗瓢,小隐烟霞。
厌行李程途,虚花世态,潦草生涯。
酒肠渴柳阴中拣云头剖瓜,诗句香梅梢上扫雪片烹茶。
万事从他,虽是无田,胜似无家。
毗陵晚眺
江南倦客登临,多少豪雄,几许消沉。
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
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
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

【双调】沉醉东风 倩人扶观璚

元代 · 乔吉

倩人扶观璚华
珠滴沥寒凝碧粉,玉珑璁暖簇香云。
仙裙翡翠薄,宫额鹅黄嫩,牡丹也不敢称尊。
倚杖来观海上春。
比锦缆龙舟较稳。
泛湖写景
干办出苍松翠竹,界画成宝殿珠楼。
明玉船,描金柳,碧玲珑凤凰山后。
一片晴云雪色秋,白罗衬丹青扇头。
题扇头隐括古诗
万树枯林冻折,千山高鸟飞绝。
兔径迷,人踪灭,载梨云小舟一叶。
蓑笠渔翁耐冷的别,独钓寒江暮雪。

封建论

唐代 · 柳宗元

天地果无初乎?
吾不得而知之也。
生人果有初乎?
吾不得而知之也。
然则孰为近?
曰:有初为近。
孰明之?
由封建而明之也。
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
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
不初,无以有封建。
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
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
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
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
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
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
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
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
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
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
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
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
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
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
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
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
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
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
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
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
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
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
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
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
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
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
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
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
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
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
何以言之?
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
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
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
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
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
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
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
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
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
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
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
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
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
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
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分类: 论述  政治 

德佑二年岁旦·其一

宋代 · 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分类: 抒情  政治  爱国 

述志令

两汉 ·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
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
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
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
夫能以大事小也。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
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
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
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
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
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
何者?
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
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
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
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
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
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分类: 抒怀  政治  抱负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