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雪云低,卷沙风急,惊雁失序。
户掩寒宵,屏闲冷梦,灯飐唇似语。
堪怜窗景,都闲刺绣,但续旧愁一缕。
邻歌散,罗襟印粉,袖湿茜桃红露。
西湖旧日,留连清夜,爱酒几将花误。
遗袜尘销,题裙墨黯,天远吹笙路。
吴台直下,缃梅无限,未放野桥香度。
重谋醉,揉香弄影,水清浅处。
注释
时斋:即沈义父。次韵:即和韵。似语:一作“语似”。
梅:一作“悔”。
赏析
此词应与《江南好·行锦归来》词作于同时,即1242年(淳祐二年)、1243年(淳祐三年)间。是时梦窗尚在苏州。
“阁雪”三句,未探梅先言天气。“阁”,搁也,引申为停止。此言室外纷纷扬扬的雪花虽然已经停住,但是冻云层层却压得使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地面上风吹尘沙呼呼作响,致使空中的雁群也因为这风急云低而显得惊慌失措,从而打乱了它们飞行的次序。三句将寒冬腊月的天气景物描述得细致入微。“户掩”三句。“飐”,风吹颤动状。此言词人紧闭了门窗用以躲避寒夜劲风的肆虐。他在屏风内的床上无聊地闲躺着,甚至连睡梦中也感到了冷清与孤寂。醒后只见灯火在寒夜中闪烁、摇曳,它似乎也在启唇低声地诉说:“这里多么冷清啊!”“堪怜”三句,写室中的伊人。此言窗外的景色可餐,使伊人忍不住停下手中的刺绣前去观赏外面的雪景。但是面对着这似画般的雪景,她不觉又想起往常是双双赏雪,如今却只剩下她孤单一人,这不禁使人兴愁。“邻歌散”两句承上,道出愁的原因。“蒨”,即茜字,指红色。原来她是不放心词人外出欢宴。在宴会中,郎君将会与其他女子打情骂俏,回来后恐怕还能从郎君的衣襟上发现女人敷面用的白粉,在袖子上或许也会显露着腥红色的胭脂印痕。旧时女子盼郎用情专一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上片未探梅,先叙天气及室中人的心态。
“西湖”三句。此言词人回忆起当年曾在西湖中欢宴夜游,为贪杯中之物而留连忘返,几乎将伊人的彻夜等候自己归去的谆谆嘱咐也忘得一干二净,害得她白白地守了一夜空房。这里的“花”字,仍指词人的爱人,所谓“名花有主”也。三句既是承上启下,也表露出词人的一片歉意。“遗袜”三句,是对伊人的追忆。“遗袜”句,用李煜《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等句的意境;“题裙”句,用王献之书羊欣白练裙典故。三句追忆两人旧日相爱事迹。词人说:“想当年伊人偷偷地跑出来与我相会的地方,如今恐怕再也难以寻觅遗迹了;而过去两人互相唱和的爱情诗词,现在也是变得墨迹灰黯。更何况我如今还远在天涯,无法再回到两人欢娱过的‘吹笙路’上,作旧地重游而寄兴了。”“吴台”五句,切入正题“探梅”。“吴台”,指吴公台。台在江都(扬州)县西北。南朝宋沈庆之攻竟陵王所筑弩台。后陈大将吴明彻增筑之,号吴公台。这里系泛指赏梅之处。“缃”,帛浅黄色也,这里喻梅花之色。词人说:“‘吴台’的周围一片淡黄色的梅花盛开得簇拥而缤纷,这里算得上是个探梅访幽的好去处啊!但是我却认为,不如去荒郊中无名小桥边寻觅到数枝梅树,闻着那阵阵花香袭人显得可爱得多。如果在‘野桥’边见到梅树,我就会面对着那种‘疏影横斜’、‘暗色浮动’、碧水清浅的绝妙景色,不觉高兴得会捧起酒杯痛饮起来,以求得一醉方休。”下片是继上片向爱人致歉后,才归到正题“探梅”,词人不愧是一个多情种子。
猜您喜欢
绛雪生凉,碧霞笼夜,小立中庭芜地。
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
叹游荡,暂赏、吟花酌露尊俎,冷玉红香罍洗。
眼眩魂迷,古陶洲十里。
翠参差、澹月平芳砌。
砖花滉、小浪鱼鳞起。
雾盎浅障青罗,洗湘娥春腻。
荡兰烟、麝馥浓侵醉。
吹不散、绣屋重门闭。
又怕便、绿减西风,泣秋檠烛外。
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
飘飘地乱舞琼瑶,水面上流将去了。
觑绝似落英无消耗,似那人水远山遥,怎不焦?
今日明朝,今日明朝,又不见他来到!
佳人,佳人多命薄!
今遭,难逃。
难逃他粉悴烟憔,直恁般鱼沉雁杳!
谁承望拆散了鸾凤交,空教人梦断魂劳。
心痒难揉,心痒难揉。
盼不得鸡儿叫。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
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
红炉赪素面,醉把貂裘缓。
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北斗秋横云髻影。
莺羽衣轻,腰减青丝剩。
一曲游仙闻玉声。
月华深院人初定。
十二阑干和笑凭。
风露生寒,人在莲花顶。
睡重不知残酒醒。
红帘几度啼鸦暝。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
荒亭旋扫。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
秋香未老。
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