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江梅,向竹梢疏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却是有,年年塞雁,归来曾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
微云淡月,对江天、分付他谁。
空自忆,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背景
这首《汉宫春》词的著作权,历来存有争议。一说为晁冲之作,一说是李邴作。《梅苑》、《乐府雅词》、《花庵词选》及《全寿备祖》等,都将它归于李邴的名下,后代有不少人沿袭这个说法。《直斋书录解题》、《苕溪渔隐丛话》等著作,则认为它是兄冲之的作品。
译文
水边的梅花是多么潇洒,在竹梢稀疏的地方。横斜着挺出三两枝。春风也不知道爱惜,任凭雪压霜欺。燕子无情无意,只因怕冷,轻易地失去她开花的日期。惟有南归的鸿雁,年年南飞时能看见她的芳姿。
清浅的小溪,如一条白白的丝练,请问那些华丽的堂宇,又如何能赶得上这茅屋疏篱?最令人伤心的是,自从知己朋友离去之后,便很少有吟唱梅花的清绝的歌诗。只有微云轻轻飘浮,淡淡的月光隐约迷离。面对此景此情,我的孤高芳洁又都是为了谁?但那高洁的江梅,依旧倚风自笑,并未减淡她的清香,因为风流高逸是自身的品质,本来就不在乎别知与不知。
注释
东君:又名东皇、东帝,传说中的司春之神。春于方位属东,故名。塞雁:边塞之雁。雁是候鸟,秋季南来,春季北去。
玉堂:指豪家的宅第。何似:哪里比得上。分付他谁:即向谁诉说。风流:高尚的品格和气节。
赏析
此词咏梅之孤高与环境冷落而有所寄意。作者选择一系列色淡神寒的字词,刻画梅与周围环境,宛若一幅水墨画,其勾勒梅花骨格精神尤高,给人以清高拔俗之感。全词风格疏淡隽永,句格舒缓纡徐。
起首一句,以修竹作陪衬,极言野梅品格之孤高。二、三两句,极写梅的孤洁瘦淡。芳洁固然堪赏,孤瘦则似须扶持,以下二句就势写梅之不得于春神,更为有力:“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梅花是凌寒而开,其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似乎“怕春寒、轻失花期”。因燕子仲春社日归来,其时梅的花时已过,故云。一言“东君不爱惜”、再言燕子“无情”,是双倍的遗憾。“惟是有”一转,说毕竟还有“南来归雁,年年长开时”,其词若自慰,其时无非憾意,从“惟是有”的限制语中不难会出。这几句,挥洒自如,灵动飞扬,笔力不凡。
下片化用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野“江梅”的风流与冷落。
过片三句言“清浅小溪如练”,梅枝疏影横斜,自成风景,虽村野(“茅舍疏篱”),似胜于白玉堂前。“伤心”两句感叹“梅妻鹤子”的诗人林逋逝后,梅就失去了知音,“疏影横斜”之诗竟成绝响。“微云”三句,以问句的形式,言林逋逝后,即有“微云淡月”,暗香浮动,也无人能赏,只不过孤芳自赏而已。结尾三句,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梅之孤高自许的风流标格推向高潮,从而收束全篇,造成余韵深长。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
猜您喜欢
君不见夷门客有侯嬴风,杀人白昼红尘中。
京兆知名不改捕,倚天长剑著崆峒。
同时结交三数公,联翩走马几马骢。
仰天一笑万事空,入门宾客不复通。
起家簪笏明光宫。
呜呼男儿名重太山身如叶,手犯龙鳞心莫慑。
一生好色马相如,慷慨直辞犹谏猎。
门在垂杨阴里。
楼枕曲江春水。
一阵牡丹风,香压满园花气。
沈醉。
沈醉。
不记绿窗先睡。
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
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
常忽忽不乐,顾庭槐而叹曰:“此树婆娑,生意尽矣!”
。
至如白鹿贞松,青牛文梓。
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昔之三河徙植,九畹移根。
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
声含嶰谷,曲抱《云门》。
将雏集凤,比翼巢鸳。
临风亭而唳鹤,对月峡而吟猿。
乃有拳曲拥肿,盘坳反覆。
熊彪顾盼,鱼龙起伏。
节竖山连,文横水蹙。
匠石惊视,公输眩目。
雕镌始就,剞劂仍加。
平鳞铲甲,落角摧牙。
重重碎锦,片片真花。
纷披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古度、平仲、君迁,森梢百顷,槎枿千年。
秦则大夫受职,汉则将军坐焉。
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
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
东海有白木之庙,西河有枯桑之社,北陆以杨叶为关,南陵以梅根作冶。
小山则丛桂留人,扶风则长松系马。
岂独城临细柳之上,塞落桃林之下。
若乃山河阻绝,飘零离别。
拔本垂泪,伤根沥血。
火入空心,膏流断节。
横洞口而敧卧,顿山腰而半折,文斜者百围冰碎,理正者千寻瓦裂。
载瘿衔瘤,藏穿抱穴,木魅睒睗,山精妖孽。
况复风云不感,羁旅无归。
未能采葛,还成食薇。
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淮南子》云:“木叶落,长年悲。“
斯之谓矣。
乃歌曰:”建章三月火,黄河万里槎。
若非金谷满园树,即是河阳一县花。
“桓大司马闻而叹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梦唐宫春昼迟。
正舞到、曳裾时。
翠云队仗绛霞衣。
慢腾腾、手双垂。
忽然急鼓催将起,似彩凤、乱惊飞。
梦回不见万琼妃。
见荷花、被风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