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续高高挂起,冯苦苦伤悲。
大海边,长江内,多少渔矶?
记得荆公旧日题:何处无鱼羹饭吃?
译文
羊续做官,把送来的生鱼在庭前高悬;冯依人,为吃不上鱼而弹铗悲叹。大海旁边,长江里面,有多少渔人垂钓的矶岸。我记起王安石当年曾言,江湖隐居,哪里会吃不到鱼羹饭!
注释
羊续:东汉人。汉灵帝时任庐江、南阳二郡太守,为官廉正。同僚曾送他一条鱼,他推受不了,就挂在庭前。后来人们再要送鱼,他指着悬挂未动的鱼,示意无心收受。冯:战国时齐国孟尝君的门客。荆公: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人称王荆公。鱼羹饭:以鱼羹做成的饭,借指江湖隐士的饭食。
赏析
本曲共有四首,除末二句语句不变外,其余三首的起首分别是:“流水桃花鳜美,秋风莼菜鲈肥。”“鲲化鹏飞未必,鲤从龙去安知。”“藏剑心肠利己,吞舟度量容谁。”可见诗人的“有所感”,是从“鱼”上生发的。当然用意不在于谈饮食文化,其“所感”的内容还是社会的人事。
本篇起首使用羊续、冯两则与鱼相关的典故,“高高挂起”与“苦苦伤悲”相映成趣。两人的态度虽截然不同,但一为官吏,一为门客,都是仕途上的人物,在失去自由身这一点上又有共同之处,所以这两句都是铺垫,用来与接下的三句形成对照。在第三、四、五句中,未出现具体的人物,因为“多少渔矶”,隐于江湖的渔翁人数太多了。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暗示“大海”、“长江”无处不可隐居,从而引出了末尾两句的感想。言下之意,羊续高高挂起是为官清廉,冯苦苦伤悲是怀才不遇,他们都比不上那些散隐各地的无名渔翁。利用“鱼”的内在联系,引出用世、出世的优劣比较,这种构思是颇为新奇的。
“荆公”即王安石。张光祖《言行龟鉴》:“介甫(王安石)在政事堂,云吃鱼羹饭。一日因事乞去,云世间何处无鱼羹饭。”但这是元人编的书,从他本人的《临川集》以及相关的宋代笔记中,找不到他“题”过这样的话。只见清人顾栋高《王荆国文公遗事》引《上蔡语录》,谓王安石“作宰相只吃鱼羹饭,得受用底不受用,缘省便去就自在”。《上蔡语录》为宋儒谢良佐的语录,同书还有王安石因荐人未遂,拂袖便辞去宰相职务的记述,可见都是出于传闻。徐再思小令《朝天子·常山江行》中,也有“得闲,且闲,何处无鱼羹饭”的曲句,看来已成为元代流传的习语,归于荆公名下,大概就同“杜甫游春”、“孟浩然寻梅”等一样,属于约定俗成。“鱼羹饭”在古人诗文中倒是出处颇早。五代李珣《渔歌子》:“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南宋戴复古《思归》:“肉糜岂胜鱼羹饭,纨绔何如犊鼻裨。”刘克庄《郑丞相生日口号》:“江湖不欠鱼羹饭,直为君恩未拂衣。”从这些例句中显而易见,“鱼羹饭”代表着“江湖”的“常餐”。推其本原,这三字实同西晋张翰那则思鲈鱼莼羹而决然辞官的著名典故(参看前选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注③)有关系,对于在官者来说,“何处无鱼羹饭吃”,也就是随时随地都不妨急流勇退、挂冠回乡的意思。
小令语言严谨,寓味深长,堪称当行。《录鬼簿续编》载时人对周德清有“天下之独步”的高度评价,想来就是对这样的作品而言。
猜您喜欢
秋夜客怀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叫起离情,敲残愁况,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书所见
鬓鸦,脸霞,屈杀将陪嫁;规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红娘下。
笑眼偷瞧,文谈回话,真如解语花。
若咱,得他,倒了葡萄架。
冬夜怀友
暮云收,冷风飕,到中宵月来清更幽。
倚遍江楼,望断汀洲,雪月照人愁。
舍梅花谁是交游?
饮松醪自想期祷。
王子猷干罢手,戴安道且蒙头。
休,谁驾剡溪舟?
别友
一叶身,二毛人,功名壮怀犹未伸。
夜雨论文,明月伤神,秋色淡离樽。
离东君桃李侯门,过西风杨柳渔村。
酒船同棹月,诗担自挑云。
君,孤雁不堪听!
有所思
燕子来,海棠开,西厢尚愁音信乖。
问柳章台,采药天台,归去却伤怀。
恰嗔人踏破苍苔,不知他行出瑶阶。
见刚刚三寸迹,想窄窄一双鞋。
猜,多早晚到书斋?
楚竹燕歌动画梁,更阑重换舞衣裳。
公孙开阁招嘉客,知道浮云不久长。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
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
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
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为范南伯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
寿君双玉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