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河中石兽

清代 ·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转转一作:再转)

分类: 文言文  理论  哲理 

纪昀: 文言文  理论  哲理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注释

沧州:地名,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也有“面对”之意。河干:河边。(河:指黄河,历史上黄河曾流经沧州。)干,水边,河岸。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并:一起。沉焉:沉没在这条河里。焉,兼词,于此,在那里。阅:过了,经过。十余岁:十多年。岁:年。棹:名词作动词,划船。求石兽于水中:在河中寻找石兽。求,寻找。竟:终于,到底。曳:拖着,牵引。铁钯:农具,用于除草、平土。钯,通“耙”。
  设帐:讲学,教书。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尔辈,你们。究,推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是非木杮:这不是木片。是,这。杮,削下的木片。岂能:怎么能。为:被。暴涨:洪水。暴,突然(急、大)。湮:埋没。颠:通“癫”,疯狂。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为:(认为)是。
  河兵:指镇守河防的兵。清代设河道总督,辖有专门治河的兵营。盖:因为。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不已:不停止。已:停止。倒掷:倾倒。如是:像这样。遂:于是。溯流:逆流。固:固然。如:依照,按照。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但:只,仅仅。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耳:罢了。其一:表面现象。其二:根本道理。

赏析

《河中石兽》是纪昀(jǐyún)(纪昀,字晓岚)的一篇文章,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考虑问题时,要从表到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解决根本方案。
  阅读提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兽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兽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冲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的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它说明了这些道理:1.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的道理。2.实践出真知。3.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同时也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少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笑话。

猜您喜欢

与高司谏书

宋代 · 欧阳修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是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
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予犹疑之。
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
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
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
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噫!
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
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
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
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
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
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
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且希文果不贤邪?
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
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
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若果贤邪?
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
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
望之与章果不贤邪?
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
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
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
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
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
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
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
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
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
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
修再拜。

分类: 文言文  叙事  批判 

乌鲁木齐杂诗之民俗 其二

清代 · 纪昀

割尽黄云五月初,喧阗满市拥柴车。
谁知十斛新收麦,才换青蚨两贯余。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三十四

清代 · 纪昀

白草初枯野雉肥,年年珍重进彤闱。
传声贡罢分携去,五彩斑斓满路归。

六国论

宋代 · 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分类: 文言文  议论  历史 

平定回部凯歌 其十二

清代 · 纪昀

射尽鲸鲵海不波,洗兵真看挽银河。
笛中一曲平西雅,谁数《摩诃》《兜勒》歌。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