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
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
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
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背景
这首词创作具体时间不详。作者乘船经过河神庙内外,恰巧遇到祠庙祈赛,行客过往匆匆,暮霭沉沉,隔岸遥观,只能隐约见到星星点点的人家烟火散落江上。词人内心倍感孤独和凄凉,于是写下这首词,表达词人深浓的客途秋恨。
译文
古树上鸦声噪鸣一片,秋风吹落的芦花枫叶,撒满寺庙的庭院。青纱帐的后面,供神的灯中午还亮着,斜斜的灯影投给画阁珠帘。
寺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声嘈杂,求神还愿的香客步履沓沓。远去的白帆似在江风中起舞,渐渐地消逝在茫茫的天涯。回头远望,隔江的炊烟袅袅,寂寥的渡口有三两户人家。
注释
河渎神:唐教坊曲名,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四句四仄韵。寒鸦:秋冬时节的乌鸦。“昼灯”一句:昼灯:祠庙中的长明灯。轻纱:指灯罩。画阁:画阁:彩绘的楼阁,指祠庙。斜:斜着的灯影。
祈赛:即祈报,祭祀名。春祈丰年,秋报神功。又遇水旱则祈,既如愿而报。祈赛客,祈报的百姓。翩翩:往来的样子。烟火:百姓做饭时的炊烟袅袅。渡头:渡津。三两人家。
赏析
这首词词赋本题,写神祠一日祈赛所见所感。上片从外而内,写神祠之静穆枫叶如霞,芦花似雪,此为寻常秋景;古树参天,寒鸦霜色。此为不寻常之秋色。点染外景,渲染出庄严的色彩。“昼灯”二句,摹写内景。日已当午,轻纱拂笼,光线幽暗,昼灯幂幂,珠帘垂坠。当午犹如此,朝暮之昏暗幽幂当可知。由“当午”到“影斜”,神祠一日已过矣。
下片由近而远,写众人之归。祈赛已毕,渡水而来的香客,也由“门外往来”到“翩翩帆落”。与上阕神祠的古穆神秘相比,“门外”二句,显出尘世扰扰的况味来。一日喧嚣,帆去如蝶,轻忽无痕,终归天涯。于神祠而言,熙熙攘攘,终究只是门外过客,来者终去,留者难留,一切部将回归到古树枫叶的寂寂中。所祈所盼的由衷之诚和殷切之志,让帆远人去的香客神思萦绕,不禁频频回首,但望中所见并非神祠,而是隔江烟火、三两人家。村户寥落,渡口人家,神且难佑;千里之遥,往来祈赛,神有什么灵验。天涯客的回首,极见回味后的沉静之思。由起句之古树寒鸦,到结语的三两人家,画境苍朴,余韵袅袅。
这首词咏祈赛,却略写祈赛过程,更没有正面描写画旗喧鼓,全拟祈赛者口吻。上片写祈赛客一路接近神祠时所见,下片写祈赛客离开神祠时回首所望景象。上片未见人踪,全写神祠,而笔笔随人之视线而动;下片笔笔随人,而言外心中,依然隐隐有神祠在焉。在多咏闺思别愁的唐五代词中,此词别具面目,另呈一格。
汾水碧依依,黄云落叶初飞。
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四壁阴森排古画,依旧琼轮羽驾。
小殿沉沉清夜,银灯飘落香灺。
江上草芊芊,春晚湘妃庙前。
一方卵色楚南天,数行斜雁联翩¤
独倚朱阑情不极,魂断终朝相忆。
两桨不知消息,远汀时起鸂鶒。
密约水神祠。
瓣香心事谁知。
绣幡同上小名儿,一双亲系干支。
萧萧暮雨芙蓉黑。
越江犹认行迹。
潮没苏碑三尺,怨魂应始消得。
烛树蜡烟微。
花袍白马来时。
天吴移海绿尘飞。
日夕灵风满旗。
湿雾冥冥斑竹院。
野鸦如阵回旋。
帝子不归秋晚。
单衾沈梦铜辇。
疏雨洒寒毡。
西堂欹枕孤眠。
休文剩骨对高天。
萧条不比年前。
青铜照泪如流霰。
恼他避人秋燕。
潘鬓不堪重见。
加餐何用相劝。
猜您喜欢
烟收湘渚秋江静,蕉花露泣愁红。
五云双鹤去无踪,几回魂断,凝望向长空。
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远岸无行树,经霜有伴红。
停船搜好句,题叶赠江枫。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
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
晚风斜日不胜愁。
蝴蝶儿,晚春时。
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渺渺啼鸦了。
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
竹几一灯人做梦,嘶马谁行古道。
起搔首、窥星多少。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愁痕倚赖西风扫。
被西风、翻催鬓鬒,与秋俱老。
旧院隔霜帘不卷,金粉屏边醉倒。
计无此、中年怀抱。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
烟未敛,楚山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