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河湟

唐代 · 杜牧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分类: 爱国  忧国忧民 

杜牧: 爱国  忧国忧民 

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驻守在河西、陇右的军队东调平叛,吐蕃乘机进占了河湟地区,对唐朝政府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杜牧有感于晚唐的内忧外患,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抵御外族侵侮,因此对收复失地极为关心,先后写了好几首诗,《河湟》便是其中的一首。

参考资料:
1、吴 鸥.杜牧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1-113
2、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59-1060

译文

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
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
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
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

注释

元载:字公辅,唐代宗时为宰相,曾任西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曾上书代宗,对西北边防提出一些建议。借箸:为君王筹划国事。留神: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
东市:代指朝廷处决罪犯之地。遗弓剑:指唐宪宗死,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剑。不西巡:是指唐宪宗没有来得及实现收复西北疆土的愿望。
“牧羊”两句: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
凉州:原本是唐王朝西北属地,安史之乱中,吐蕃乘乱夺取。闲人:闲散之人。

赏析

此诗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一连使用了三个典故。“借箸”,用张良的故事。不仅用来代“筹划”一词,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从而表明诗人对他的推重。“衣冠就东市”,是用晁错的故事。意在说明元载的主张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暗示元载留心边事,有经营的策略。杜牧用晁错来作比较,表现出对晁错的推重和惋惜。“忽遗弓剑”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借指宪宗之死,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以上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湟迟迟不能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
  后四句用强烈的对照描写,表达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河湟百姓尽管身着异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至于统治者,诗人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湟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典故影射时事。元载、宪宗、张良、晁错、苏武等皆已作古,而其故事各具内涵。二是转折和对比。前四句在意思上即为两组转折,突出壮志难酬的历史遗憾;后四句是将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这里的“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全诗寄寓了很深的讽刺含义。
  这首诗的前四句叙元载、宪宗事,采用分承的方法,第三句承首句,第四句承次句。这样写不仅加强了慨叹的语气,而且显得跌宕有致。第三联正面写河湟百姓的浩然正气。“虽”和“尽”两个虚字用得极好,一抑一扬,笔势拗峭劲健。最后一联却又不直抒胸臆,而是将满腔抑郁不平之气故意以旷达幽默的语气表达出来,不仅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而且使全诗显得抑扬顿挫,余味无穷。这首诗,写得劲健而不枯直,阔大而显深沉,正如明代杨慎《升庵诗话》所说:“律诗至晚唐,李义山而下,惟杜牧之为最。宋人评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这首《河湟》鲜明地体现出这种艺术特色。

河湟

唐代 · 罗邺

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
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

猜您喜欢

小园赋

南北朝 · 庾信

若夫一枝之上,巢父得安巢之所;一壶之中,壶公有容身之地。
况乎管宁藜床,虽穿而可座;嵇康锻灶,既暖而堪眠。
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余有数亩敝庐,寂寞人外,聊以拟伏腊,聊以避风霜。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况乃黄鹤戒露,非有意于轮轩;爰居避风,本无情于钟鼓。
陆机则兄弟同居,韩康则舅甥不别,蜗角蚊睫,又足相容者也。
  尔乃窟室徘徊,聊同凿坯。
桐间露落,柳下风来。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有棠梨而无馆,足酸枣而非台。
犹得敧侧八九丈,纵横数十步,榆柳两三行,梨桃百余树。
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
蝉有翳兮不惊,雉无罗兮何惧!
草树混淆,枝格相交。
山为篑覆,地有堂坳。
藏狸并窟,乳鹊重巢。
连珠细菌,长柄寒匏。
可以疗饥,可以栖迟,崎岖兮狭室,穿漏兮茅茨。
檐直倚而妨帽,户平行而碍眉。
坐帐无鹤,支床有龟。
鸟多闲暇,花随四时。
心则历陵枯木,发则睢阳乱丝。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枣酸梨酢,桃榹李薁。
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名为野人之家,是谓愚公之谷。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虽有门而长闭,实无水而恒沉。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问葛洪之药性,访京房之卜林。
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
鸟何事而逐酒?
鱼何情而听琴?
  加以寒暑异令,乖违德性。
崔骃以不乐损年,吴质以长愁养病。
镇宅神以薶石,厌山精而照镜。
屡动庄舄之吟,几行魏颗之命。
薄晚闲闺,老幼相携;蓬头王霸之子,椎髻梁鸿之妻。
燋麦两瓮,寒菜一畦。
风骚骚而树急,天惨惨而云低。
聚空仓而雀噪,惊懒妇而蝉嘶。
  昔草滥于吹嘘,籍文言之庆余。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或陪玄武之观,时参凤凰之墟。
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摧直辔于三危,碎平途于九折。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关山则风月凄怆,陇水则肝肠断绝。
龟言此地之寒,鹤讶今年之雪。
百龄兮倏忽,光华兮已晚。
不雪雁门之踦,先念鸿陆之远。
非淮海兮可变,非金丹兮能转。
不暴骨于龙门,终低头于马坂。
谅天造兮昧昧,嗟生民兮浑浑。

分类: 辞赋精选  爱国 

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

宋代 · 朱敦儒

放船千里凌波去。
略为吴山留顾。
云屯水府,涛随神女,九江东注。
北客翩然,壮心偏感,年华将暮。
念伊嵩旧隐,巢由故友,南柯梦、遽如许。
回首妖氛未扫,问人间、英雄何处。
奇谋报国,可怜无用,尘昏白羽。
铁锁横江,锦帆冲浪,孙郎良苦。
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泪流如雨。

分类: 豪放  爱国  怀古 

池州送孟迟先辈

唐代 · 杜牧

昔子来陵阳,时当苦炎热。
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
奉披尘意惊,立语平生豁。
寺楼最鶱轩,坐送飞鸟没。
一樽中夜酒,半破前峰月。
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
时步郭西南,缭径苔圆折。
好鸟响丁丁,小溪光汃汃。
篱落见娉婷,机丝弄哑轧。
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仲秋往历阳,同上牛矶歇。
大江吞天去,一练横坤抹。
千帆美满风,晓日殷鲜血。
历阳裴太守,襟韵苦超越。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离袖飐应劳,恨粉啼还咽。
明年忝谏官,绿树秦川阔。
子提健笔来,势若夸父渴。
九衢林马挝,千门织车辙。
秦台破心胆,黥阵惊毛发。
子既屈一鸣,余固宜三刖。
慵忧长者来,病怯长街喝。
僧炉风雪夜,相对眠一褐。
暖灰重拥瓶,晓粥还分钵。
青云马生角,黄州使持节。
秦岭望樊川,只得回头别。
商山四皓祠,心与樗蒲说。
大泽蒹葭风,孤城狐兔窟。
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
古训屹如山,古风冷刮骨。
周鼎列瓶罂,荆璧横抛摋。
力尽不可取,忽忽狂歌发。
三年未为苦,两郡非不达。
秋浦倚吴江,去楫飞青鹘。
溪山好画图,洞壑深闺闼。
竹冈森羽林,花坞团宫缬。
景物非不佳,独坐如鞲绁。
丹鹊东飞来,喃喃送君札。
呼儿旋供衫,走门空踏袜。
手把一枝物,桂花香带雪。
喜极至无言,笑馀翻不悦。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
我欲东召龙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到底看海空。
月于何处去,日于何处来?
跳丸相趁走不住,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皆为灰。
酌此一杯酒,与君狂且歌。
离别岂足更关意,衰老相随可奈何。

秋晚江上遣怀

唐代 · 杜牧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醉中感怀

宋代 ·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

分类: 抒情  爱国  怀古伤今  壮志未酬 

雪中书怀

唐代 · 杜牧

腊雪一尺厚,云冻寒顽痴。
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
愤悱欲谁语,忧愠不能持。
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凡称曰治具,小大无不施。
明庭开广敞,才隽受羁维。
如日月縆升,若鸾凤葳蕤。
人才自朽下,弃去亦其宜。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行当腊欲破,酒齐不可迟。
且想春候暖,瓮间倾一卮。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